鄀城外,魏军的营地连绵数里,正在做着攻城的准备,司马懿已经给他们下了命令,五日之内,必须把鄀城拿下。 “侍中,我们真的要攻打鄀城吗?当务之急,还是渡过汉水为重。” 到达汉水边后,司马懿没有任何停留,命两万大军直接南下,一路来到鄀城。 这让军中很多将领,都不理解,不过,他们都以为司马懿是疑兵之计,于是也没有多问。 如今,见司马懿命他们摆开攻城的架势,真的要攻城,终于有将领按耐不住,提出了质疑。 “侍中下了命令,尔等领兵攻城便是,问这么多干嘛。” 徐晃由于之前被俘,又打了几次败仗,如今被降职为安南将军。 这一次,还是司马懿钦点,才让他来做个副将。 他很珍惜这次翻身的机会,对司马懿很是维护。 “喏!” 众将领命而去。 等他们走远,司马懿才缓缓开口道:“公明(徐晃),蒯家的人几时能到?” “根据密探的消息,应该今天晚上就能过来。” 司马懿点点头:“善! 蜀贼果然兵分三路,宜城这里不过八千人,水师也只有三十条船。只要渡得了河,不足为虑。 如今,蒯家的船是关键,不能有任何闪失。” “侍中,末将其实也有一事不明。” “徐将军但讲无妨。” “就像刚才几位将校说的,攻打鄀城只是疑兵之计,做做样子就可,为何要做的这么实呢?” 司马懿微微一笑:“以公明对姜阳和诸葛亮的了解,你觉得他们看得出来我们的目的是渡河吗?” “他们当然看得出来。” “那如果我们攻打鄀城都只是做做样子,那我们要从宜城渡河的目的,是不是就显得太明显了一点。” “这倒是。” “如果我们从宜城渡河的目的这么明显,你觉得他们俩人会相信吗?” “这……”徐晃想了想,然后摇了摇头,“姜阳小儿狡诈无比,估计不会相信。” “正是如此,如果咱们从宜城渡河的目的显得太过明显,姜阳小儿就会去想,我们在其他地方是不是还有谋划。 这样一来,我们真正的谋划,岂不是就有暴露的风险。” 徐晃作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所以,侍中让大军真的攻城,就是让姜阳小儿以为,从宜城渡河就是我们的后手,就不会去想其他地方。” “其实,也不仅仅是这个原因,鄀城内守军不过一千,我们只有攻打得越狠,蜀贼才会从宜城调兵过去支援。 蜀贼要支援,就必须用战船把兵马运过河去。 到那时,守在我们这边的战船就不到十艘,就算蜀贼发现了我们真正的谋划,也阻止不了我们渡河。” 原来,这一战,司马懿选择的真正的渡河位置,既不是鄀城,也不是宜城,而是另一个隐秘地方。 徐晃拱拱手:“侍中深谋远虑,末将佩服。” 不一会儿,蒯钧出现在了司马懿的大营中。 “侍中,蒯家的船已全部准备完毕,其中一共三百五十艘,其中在蛮河有五十艘。 直到侍中一声令下,便可迎接王渡河。” “蒯先生辛苦了,明日等我大军开始攻城,就先把蛮河的舟船都派出来吧。 只等这边的蜀贼水师南下,大军就开始真正渡河。” “喏。” 第二天一早,魏军开始全力攻打鄀城。 而在襄阳城南四十里,有一条小河,河水不宽,也就百十米左右,能行的船,也就那种能载二十来人的小船。 姜阳与赵云,仅仅带了少许的随从,站在离小河不远的汉水边。 “仲贤,这样是不是太过冒险?” 一直到现在,赵云对姜阳的计划其实都不是特别的认可,他还是觉得,把魏军挡在汉水另一侧更靠谱。 “赵将军,魏军三倍于我,南阳又人口众多,若是让曹贼稳扎稳打,在南阳郡广造舟船,我大汉,不一定是对手。 让司马懿领着两万兵马过河,再给他直接歼灭,便可极大的挫败曹贼的士气,让曹丕退兵。” 赵云点点头,这个道理他也明白,正是这个原因,他才最终同意姜阳的计划。 “报”一探马飞速跑来,“赵将军,姜将军,洛城告急,正在向宜城求援。 另外,蛮河之上出现数十条小船,目的不明。” 姜阳与赵云对视一眼:“来得好,让水师依计行事。” “喏!” 很快,在宜城边守着魏军的水师战船,分出二十艘向下游去支援鄀城,只剩下十艘守着魏军。 司马懿一看,蜀贼果然中计,于是又派出五千兵马,向下游行进。 那守着他的十艘战船,逼不得已又分出五艘往下游跟去。 “这就是兵马多的好处,我可以随意分兵,蜀贼却不得不跟着我走。” 徐晃甚是畅快。 “侍中,此次渡河之战,且让末将作为先锋,一定把蜀贼杀的片甲不留。” “徐将军,渡河之战凶险异常,还是让其他驾校去吧。” “侍中,渡河之战异常重要,关系此战的成败。 承蒙侍中提携,我徐晃才得到这次领兵的机会,自当死战,报效侍中。” 司马懿傲不过他,只得拱拱手:“祝徐将军旗开得胜。” 很快,宜城的魏军,把很多早就造好的竹筏,抬到汗水里,做出要渡河的架势。 那五艘汉军战船立刻过来,显得非常紧张。 而在宜城上游二十里的小河里,突然冒出很多的小船,顺流而下,不一会儿就渡过汉水。 这时候,汉水边上,也突然冒出大量的魏军,显然他们早就隐秘的藏在附近。 徐晃看着这些船,再看看身边的魏军,心里激动异常。 他仿佛看到了襄阳城的陷落,他仿佛看到姜阳跪着向他求饶。 随着他大手一挥,魏军纷纷上船,向汉水西岸驶去。 这一段的汉水并不宽,也就五六百米的样子。 不到半炷香的时间,大军便在汉水西侧登岸。 “哈哈哈,将士们,我们已经过河,接下来,就是蜀贼的死期。” 魏军迅速行动起来,建立防守阵型,重装步兵肩并肩,手持盾牌,组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 士兵们手持长矛,列队站立,筑起了第二道防线。 弓箭手们则在后方迅速布下阵势,准备随时射出致命的箭矢。 将领们在阵中穿梭,他们面色凝重,不断发出指令,调整着阵型。 铠甲碰撞声交织成一片,形成了一股肃杀之气。 魏军的阵型逐渐成形,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岳,稳稳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迎接着即将来临的风暴。 司马懿站在汉水边,紧张的望着上游和对岸。 不一会儿,一匹快马跑来:“侍中,徐将军已经渡河成功。” 就在这时,司马懿看到,河对岸的汉军开始往上游跑,显然也是接到了徐晃渡河成功的消息。 司马懿哈哈一笑,心情非常畅快,大手一挥,带着兵马也同样往上游行去。 对岸既然已经建好了防御阵地,直接在那边去渡河就行了。 至于蜀贼的五条战船,逆水行舟,根本没有他的大军快。 而且,他手里还有数千骑兵,他们可以先一步过去。 随着半日的急行军,司马懿率领的魏军精锐终于抵达。 然而,几乎在同一时刻,汉军的身影也在河对岸逐渐清晰。 显然,汉军的速度也不慢。 司马懿面色凝重,他知道,接下来的这场战斗,关乎两军的命运。 就在这时,汉军的冲锋号响起,数千名士兵如同洪水般涌向徐晃的魏军军阵。 徐晃见状,立刻下令全军迎战。 两军在河滩上展开激战,兵器碰撞声、呐喊声、战鼓声交织在一起,战斗甚是激烈。 司马懿见形势紧迫,迅速作出决断。 他立刻下令全军紧急登船渡河。 随着命令的下达,魏军士兵们如潮水般涌向河岸边的船只。 第一批士兵很快登上船只,在蒯家船夫的努力下,很快便渡过河去。 然而,就在第二批士兵登船之际,下游方向突然传来急促的战鼓声。 只见五艘汉军战船缓缓驶来,船头甲板上站满了汉军士兵,准备对魏军发动冲击。 司马懿见状,看向蒯钧,同时指示其余船只继续向对岸冲,确保兵马能够顺利过河。 蒯钧迅速命令二十几艘战船迎击汉军。 这二十几艘舟船是蒯家特意训练的战船,虽然不大,也具备一定的水战能力。 他们迅速调转方向,迎着汉军战船冲去。 两军在水面上展开激战,弓箭如飞蝗般射向对方,战船之间不断发生碰撞。 蒯家的私兵虽然人数更多,船也更多,但汉军战船更大,且船上士兵更加勇猛,使得蒯家战船渐渐处于下风。 好在,他们也成功拖住了汉军水师。 在司马懿的调度下,魏军逐渐稳住阵脚,与汉军战船展开了拉锯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魏军成功渡河。 他们迅速与对岸的魏军会合,并一起向汉军阵地发起冲击。 大概一个时辰后,两万魏军士兵终于全部渡过汉水,成功登陆对岸。 司马懿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喜悦。 就在这时,远处的喊杀声四起。 大量汉军犹如潮水般涌来。 甚至,还有数千骑兵,那轰隆隆的马蹄声,比鼓点还要响。 司马懿眉头紧锁,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寒意。 他明白,这绝非普通的增援,而是汉军精心策划的一场伏击。 原来,随着刘义对蒯家重点调查,终于发现了他们的谋划。 姜阳于是将计就计,故意放司马懿在这里渡河,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要全歼这一支魏军。 两军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随着战斗的持续进行,魏军的伤亡不断增加。 由于魏军急着渡河,他们不得不舍弃了盾车等重型器械。 当他们面对拥有盾车和骑兵的汉军时,命运其实已经注定。 汉军在盾车阵的保护下,稳扎稳打,不断压缩魏军的防御空间。 汉军的骑兵也如狂风般席卷,他们挥舞着锋利的马刀,寻找魏军的薄弱点,然后冲入魏军阵中砍杀。 魏军士兵们虽然奋勇抵抗,但面对骑兵的冲锋,他们显得力不从心。 而汉军的盾车更是坚固无比,如同一道不可逾越的城墙,将魏军士兵们压制得无法抬头。 魏军士兵们陷入了苦战。 他们的伤亡不断增加,士气也逐渐低落,局势已经十分不利。 司马懿见状,心中焦急万分。 他知道,如果继续这样下去,魏军将会全军覆没。 就在这时,他的亲兵失声喊道:“侍中,那是什么?” 司马懿循声望去。 在汉水上游的河面上,出现了一队黑影,分明是汉军战船。 司马懿如坠冰窟,他此时已没有任何侥幸,这一切,都是汉军设的局。 这些战船一旦抵达,蒯家那些简陋的小船根本就无法抵挡,届时,西岸的魏军将陷入绝境,一个都跑不了。 近百艘汉军战船如离弦之箭般顺流而下,气势汹汹地朝魏军所在的西岸冲来。 此时,越来越多的魏军士兵发现了汉军战船。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魏军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他们本就已经在汉军的猛烈攻击下疲于奔命,此时再看到这等景象,更是惊慌失措,纷纷放弃抵抗,转身溃逃。 他们慌不择路地冲向停靠在岸边的舟船,想要逃离这个危险的战场。 然而,由于人数众多,舟船数量有限,魏军士兵们在争抢上船的过程中发生了混乱。 他们你推我搡,大量的士卒因为拥挤而跌入河中。 一时间,岸边响起了阵阵惊恐的呼喊声和落水声,现场一片混乱。 司马懿本就在岸边指挥战斗,他第一时间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性,于是毫不犹豫地向一艘空置的舟船冲去。 然而,就在他即将登上舟船之际,一群魏军士兵也冲了过来,想要争夺这最后的逃生机会。 司马懿见状,心中一急,拔出佩剑,向那些士兵砍去。 他的亲兵下手也毫不留情,一连砍死了十几个试图上船的士兵。 终于,在司马懿的威逼下,其他士兵不敢再上前争夺。 他顺利登上了舟船,并立即下令船夫开船。 随着舟船启动,司马懿终于逃离了这片充满死亡和绝望的战场。 徐晃在战场的另一端,也目睹了上游汉军战船如洪水猛兽般冲来的景象。 他脸色一变,心中大骇,知道必须立刻撤退。 然而,当他转头看向岸边时,只见魏军已经乱作一团。 随着司马懿的逃离,原本在后面更安全的魏军士兵顿时失去了主心骨,竟比前面与汉军大战的士卒还要先崩溃。 当徐晃好不容易冲到岸边,却发现连一艘舟船的影子都看不见。 原来,魏军士卒崩溃后,不顾一切地涌向岸边的舟船,想要逃离这片死地。 在混乱之中,绝大部分舟船被踩翻,沉入水中。 侥幸没翻的船,也早就向对岸逃去。 徐晃望着空荡荡的河岸,心中涌起一股绝望。 他知道,自己和剩余的魏军将士们,恐怕难逃此劫了。 他立刻当机立断,率领残余的部下向下游逃窜。 然而,就在他们奋力逃窜时,一支精锐的汉军突然从前方冲出,为首的之将正是姜阳。 姜阳之前与徐晃见过面,早就认出了他,怎么会放他逃跑。 他策马向前,大声喝道:“徐将军,我们又见面了。识时务者为俊杰,何不归降我大汉,共创大业?” 徐晃听后,心中五味杂陈。 他深知,之前的投降,已经让曹丕不喜,如果再次投降,曹丕必定不会放过他的家人。 而若战死沙场,曹丕或许还会念及他的忠诚,让他的儿子继承爵位。 想到家人,徐晃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他大声回绝:“姜阳小儿,我徐晃岂是贪生怕死之辈?宁死不屈,绝不投降!” “徐将军,你千里迢迢归国,那曹丕不但不念你的好,还将你降为安南将军。他不仁在先,你又何必对曹丕小儿忠心耿耿?” “哼!要杀便杀,说这么多话作甚?” 姜阳不知道徐晃怎么突然硬起来了。 不过,见他如此视死如归,姜阳心中也不禁升起一股敬意。 “既然如此,徐将军,你我就大战三百回合,如何?” “哈哈,好。” 说完,徐晃提着长枪便走出阵来。 姜阳一看,转身对亲兵道:“徐将军乃当世名将,大战岂能无马。来人,给徐将军送一匹好马过去。” 徐晃也有些意外,他拱拱手:“多谢安西将军。” 这时,赵云也骑马赶了过来,马岱、关兴等将跟在他的身边。 “仲贤,这一战,交由本将来战徐将军如何?” 姜阳知道赵云来了兴致,不过,赵云现在也是老将了,而且是汉军的旗帜,可不能倒。 于是姜阳拱拱手:“赵将军,小侄仰慕徐将军已久,这一战,还请将赵将军成全。” 这一战果然如姜阳预料的大胜,此时赵云的心情非常好,便没有坚持。 姜阳与徐晃站定。 “徐将军,请。” “请。” 两人同时一夹马腹,马蹄如雷,尘土飞扬,如狂风般向对方冲去。 与三国演义所描述的不同,这时候很少有将军在阵前对战。 喜欢带兵冲锋的将领,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被敌军的弓弩手重点照顾,都活不长。 而战前对战,也不是两人骑着马纠缠着大战几百回合,而是骑马对冲,在电光火石间决出胜负,凶险异常。 姜阳手持马槊,身姿矫健,驾驭着黑影马,如闪电般冲向徐晃。 徐晃也不甘示弱,挥舞着手中的长枪,策马迎战。 两匹战马交错而过,马槊与长枪在空中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第一回合,两人势均力敌,不分伯仲。 不过,徐晃感受到了姜阳马槊上传来的巨大力量。 姜阳与徐晃两人迅速调转马头,再次策马扬鞭,向彼此发起了新一轮的冲击。 这一次,他们的眼神更加锐利,气势更加凌厉,仿佛要将对方一举击溃。 徐晃一马当先,长枪如龙出海,带着破空之声直刺姜阳。 姜阳见状,迅速调整身形,避开长枪的锋芒,同时手中的马槊如闪电般挥出,在徐晃的手臂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血槽。 徐晃吃痛,但并未退缩,反而更加凶狠地挥舞长枪,一枪刺穿了姜阳的披风。 枪尖离姜阳的身体,只差一豪。 同时,巨大的力量,差点把姜阳带下马。 这让姜阳心中一阵后怕,要是被对方一换一,实在有些不划算。 两人经历了刚才身死一瞬的惊险,都变得更加谨慎。 他们不再像之前那样拼命冲锋,而是更加注重防守,试图在防守中寻找机会反击。 几个回合下来,徐晃渐渐感到体力不支,肩上的血槽也流血不止,带走了他的体力,他的呼吸变得急促,手中的长枪也开始变得沉重。 而姜阳,则越战越勇,势不可挡。 两人再次策马。 姜阳屏住呼吸,仔细观察着徐晃的枪路,突然,他敏锐发现了徐晃的枪尖有些低垂。 机会! 姜阳迅速变招,以一个极为刁钻的角度刺向徐晃的咽喉。 没想到,徐晃竟然是一个虚招,他的枪尖往上一挺,直刺姜阳胸甲。 姜阳大惊失色,马槊往下一压,急忙把徐晃的长枪嗑开,但已经来不及。 徐晃的长枪如破竹之势,瞬间刺穿了姜阳的盔甲。 一抹殷红,从姜阳的铠甲处透出。 而姜阳的马槊,也刺进了徐晃的胸间。 徐晃更是鲜血喷涌而出。 巨大的冲击力,让两人同时坠马。 “仲贤!” 赵云心如死灰,纵马就冲了上来,关兴、马岱紧跟其后。 “将军!” “将军!” “......” 汉军阵中,焦急的呼喊声不断。 汉军士卒,紧跟着赵云等人,向姜阳冲来。 而魏军士卒,则连连后退。 就在赵云等人焦急之时,姜阳站起身来。 他抓着徐晃的长枪枪杆,把长枪抽了出来,然后低头看了看。 原来,徐晃的长枪,确实刺穿了他的铠甲,不过在腋下擦着身子而过。 长枪的刃,在他身上开出了一道血槽。 问题并不大。 徐晃趴在地上,艰难地抬起头,张开满是血的嘴,不甘道:“你赢了。” 说完,仿佛耗尽了力气,垂下头去,一命呜呼。 这场惊心动魄的对决,最终以徐晃的败北而告终。 汉军阵中,顿时响起巨大的欢呼声。 姜阳心中,也感慨万分: 这一战,实在是过于凶险。 果然,能在史书上留名的人,就没一个是简单的。 以后,这种单挑的蠢事,一定不能干了。 姜阳看着徐晃,对亲兵道:“好生收拾徐将军的遗体,待此番大战完毕,送回洛阳。” 主将死的死,逃的逃,剩下的魏军纷纷投降,这一战,汉军以围为主,根本没有下杀手,魏军死的大部分都是被淹死的。 最后一清点,投降的魏军竟有一万两千人。 姜阳眼见战局已定,迅速下令水师将蒯家之前沉在江中的小船一一捞出。 尽管这些船只简陋,但对于大军渡河来说已是够了,汉军开始有条不紊地渡河。 与此同时,近百艘战船也装载上万精锐大军,沿着汉水浩浩荡荡地南下。 鄀城还有两万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