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第二年,建安元年,曹操又平定了汝南、颍川一带的黄巾军,被刘协封为建德将军、镇东将军,袭费亭侯的爵位。】 【面对刘协这样一个汉室天子,曹操决定:甲.身为大汉臣子,自然要迎接刘协,从而“奉天子以令不臣” 乙.欢迎,但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随机应变 丙.东归就东归吧,只要不影响我,随他怎么样】 宋朝,开宝元年。 “无论从什么时候来看,魏武这一步走得都堪称至关重要。”赵匡胤道,曹操奉迎天子,简直就是在当时最妙的一步,从此,曹操就不再是乱臣贼子,而是名正言顺,且与其他各地势力都有了天差地别。 他感叹:“正统二字,实在重要。”这也是他这些年来奋斗不已的目标之一——大宋理当是正统,特别是在知道神迹中那个大宋居然还要和辽国争夺正统之后,赵匡胤对此就更加看重了。 同样,他不仅要让大宋成为正统,还要保证大宋正统地位的延续。 赵光美也道:“当年荀文若劝魏武迎汉天子时,说的是‘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魏武之后,就可以再加上一个例子了,魏太祖奉天子于许都,而州郡安定。” 当时,分明袁本初更有机会和能力将汉献帝迎入自己的地盘,但是却因为抗拒和野心没有行动,即使有沮授再三提议。 汉朝初年。 刘邦有些惊讶:“吕布不是那个董卓的属下吗?”结果董卓都死的透透的了,这个吕布却摇身一变被迎为了兖州牧?虽然很快就被曹操赶跑了。 不会董卓的死还和这个吕布有关系吧?刘邦脑洞大开地猜测,多年摸爬滚打的经历告诉他,世界上无奇不有,只有人想象不到的,没有不可能发生的。 而导致刘协东归的关中动荡,显然是董卓身死之后,他的残部、以及其他各方势力难以达成一致、也做不到平衡导致的。 至于曹操此次的选择,刘邦想也不想,就能得出结论:必然是甲! 只要曹操还是一个正常的状态,头脑清醒。 毕竟,奉迎天子,有一个正统的、站在制高点的名声,能够带来多大的好处,刘邦本人可是深有体会——正是借助了为楚义帝发丧、复仇、讨不臣的名号,他才站在了对项羽的道义制高点,获得了天下响应。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恒对于这一次的选项也不觉得需要过多思考:“正统名分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不然,他也不会在登基初期处处谨慎,就是为了防止在自己势力还不够强的时候,被那些功臣们废掉了天子正统的名分。 而神迹中的大汉的处境,虽然已经可以说是灭亡了,但到底还有一个名头在,天下暂时也还没有一个有足够力量和名望的势力可以另立、或者自立为天子,而不招致讨伐的。 汉献帝刘协的名头,暂时来说还是比较好用的。 刘启点头,师出要有名,他明白。 曹操的这一手,成功把自己变成了有名的那一边——左右天子没有实权,那么他做什么都没有太大的掣肘,反而能够借助天子正统、朝廷的名声。 不仅是对外征伐,还包括招揽人才,培养人手,拉拢各方…… 不说别的,在之前,不论是曹操还是吕布,这个兖州牧实质上都是自命或者拥立,并没有得到朝廷的册封认可,而这样的情况,只要汉庭一日没有失掉名头,兖州牧就一日名不正言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