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县尉挥手,喝道:“带走!” 临走之前,意味深长地扫了一眼学生们。 学生们慌乱不已。 原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第85章 许活没有去县学,她去医馆看了挨打的学生李泽。 李泽醒着,他没有钱上药,就只求温老大夫将他头上的破处止血包扎好,不必理会别处。 “给他用上,诊金和药钱,本官付。” 小小的医馆内,老大夫、药僮、李泽三人皆看向门口,随即便要行礼。 许活走进去,按住艰难起身的李泽,又对老大夫道:“劳烦了。” 三人皆受宠若惊。 温老大夫连声说“不麻烦”,喊药僮去准备。 李泽则十分不安地躺在木板床上,“县令大人,学生……” 许活抬手,“先不必多言,治伤要紧。” 他身上亦有伤,需要宽衣赤身上药,李泽是读书人,在县令面前衣冠不整,深觉失礼。 许活善解人意,得了温老大夫的同意,便面向药柜,时不时打开抽屉查看。 药僮也是老大夫的儿子,今年才十六,胆战心惊地陪在她旁边,回话时磕磕巴巴,急得眼睛都红了,不住地瞧老大夫。 温老大夫包扎好李泽的头,便叫儿子来给李泽身上上药,他去回许活话。 许活问得更深了几分,涉及到的医理,也逐渐深入。 温老大夫惊喜,“大人竟是会医术吗?” “技多不压身,本官既是要做官,要为民生计,自然不能只知纸上谈兵。” 李泽和药僮看向许活的目光皆崇敬有加。 温老大夫深深拜下,呼:“草民等幸得有大人为父母官!” 有前任县令马庆对比,许活这个新县令在仁县百姓们心中,充满了救苦救难的神光。 她的身份背景不是秘密,家世极好,又如此年轻有为,有人说以她的家世可能根本看不上小小的仁县搜刮出来的仨瓜俩枣,为了政绩升迁,定会做个好官,为仁县百姓做实事。 百姓不在乎背后的缘由,只在乎她是个好官,便会诚心爱戴她。 民心便是这样来的。 许活做了什么,不吝啬于表露出去,教百姓知道,也很乐意施与恩惠,“本官只是有所学,并不精于医道,不过京中有些方药,此地应是难见,可与温大夫交流一二。” 温老大夫喜形于色,感激不尽,“大人恩德,草民……” 许活不在意道:“若能救死扶伤,才是恩德。” 恰好李泽的伤口处理好,他也能走动,许活便带他去即将变成新县学的宅子。 县内的路就是泥土路,灰尘很大,许活的官靴越走越脏,不过没了那些污秽,脚踏实地地踩在地面上,许活心境上是清透的。 李泽是本地人,对变化的感触更直观,敬服道:“县令大人一来仁县,仁县便处处欣欣向荣,学生实在是敬佩。” “本官若是处在你的位置上,未见得比你做得好,你是个聪明人,只是欠些机遇。” 李泽连忙谦逊道:“学生惶恐,不敢当……” “有何不敢的,若是能从你这样的开局走到会试、殿试,甚至是做官,改换了门楣,本就可以春风得意。” 李泽虽是向往,却也不敢真的妄想,本朝仁县至今还未出过进士,更遑论做大官。 “本官第一次到你们村,你们村中人尚不知本官的身份,便对本官和护卫说了许多你的事。”许活目不斜视地向前行,“李村长那时来县里领种子,应是与你说过吧?” 李泽不敢撒谎,“是,叔祖父十分感激您,还交代学生一定要努力向学,报您的恩德。” 李泽生在仁县最大的村子——河口村,河口村土地肥沃,若是当年不发涝,便会丰收,人口也多,足有将近一百户,是仁县最大的农税来源地,徭役却与其他村持平。 仁县没有富裕的村子,但在马庆的治下,河口村的人口一直是增长的。 河口村也是仁县唯一有启蒙学堂的村子,虽然启蒙先生的学识不高,可有这样的远见,已是不易。 河口村村长是李泽的堂叔祖父,他们夸耀李泽:字,先生教一遍他就能学会;背书,短的一遍就能记下,长的也不出三遍;李泽八岁,村里那个过了县试始终过不了府试的老先生就不知道怎么教他了;李泽十五岁便过了童生试…… 诸如此类的夸赞,可能有在外人面前夸大其词抬高自己的嫌疑,但许活确实记住了李泽这个人。 李泽如今十九岁了,还在县学。 两人步行到马家旧宅门口。 李泽自然认识这里,不解。 县衙账上的钱,不能用在修整宅子上面,宅子的外围没有任何变化,只牌匾撤了。 大门紧闭,许活抬步,方一抬手,李泽便眼疾手快地上前,“学生来。”随即抓起门环,轻轻敲了几下。 片刻后,门从里面打开,是许活的护卫之一。 马家充公的两个宅子,空置着也是浪费,其中一个宅子,改成县学,另一个小一些的宅子,护卫们和女先生们暂时搬了过去,如今县衙后宅,只有许活、方静宁、许婉然和小荻,以及厨房的厨子和两个粗使婆子。 李泽初见到护卫,以为县令大人住在这里,门全敞开后,影壁映入眼帘,整张墙面上皆是字,最右侧大字写着【学规】二字。 “大人,这是……” “本官和定襄县令顾大人共同拟了两县县学的新学规,望日后两县学子以此为诫,以县学为荣。”许活背着手,望着影壁,“日后这里,便是新县学,也是仁县学子青云直上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