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儒家“理”
正是因为忽必烈这位“儒教大宗师”的出现,儒家在元朝的地位不断被提升。到了元武宗时期,元朝更是将孔子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其文曰:“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所谓祖述尧舜,仪范百王,师表万世者也。” 孔子被直接定义为万世之师,与尧舜相提并论。由此可见,儒家在元朝的地位达到了顶峰。 当然,元朝将儒家地位提升到如此高度,并非没有原因。当时的儒家放弃了其他学说,提出了以“程朱理学”治国的理念,并将程朱理学推向极致。 程朱理学的危害不言而喻。其核心思想是,世间万事万物的存在和变化都有其道理,也必须遵循这一道理。 这个“理”是什么? “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等。 换句话说,程朱理学的“理”,就是儒家制定的道德和理念标准。 他们说女子需要裹足,那么“女子裹足”就是理。 不遵循这个“理”,就是不道德,是异端,必须受到惩罚! 他们认为君王必须将权力交给儒家,所以听话的皇帝都是明君圣君,不听话的皇帝,就是昏君和暴君。 这就是当今时代的儒学。 一个被程朱理学主导的时代。 对于这样的儒学和儒学弟子。朱樉能够产生好感才怪。 因此,这次福州城的儒学者们不生事也就罢了。 如果真有儒学士子诱导民众闹事。朱樉决不会反对杀人树立权威。 马车飞驰! 朱樉及其随行人员,迅速地朝着福州城的方向进发。 然而,在他们还未抵达福州城之前,途中又一次遭遇了闽王府的护卫。 “殿下,有使者自天京而来,王总管急切请求殿下即刻回府!” 侍卫见到朱樉,毕恭毕敬地报告说。 “使者?”朱樉听到这两个字,心中一震,开始时并未理解其含义。 然而他迅速地领悟了过来。在古时,所谓的“天使”,即是指“天之使者”。 换言之,他们便是那些传达圣旨的官员或者宦官。 朱樉一经领悟,便眉头紧锁,对于朱元璋在此刻派遣使者的目的感到困惑。 然而,此事无需过多纠结。 无论如何,等到面见那人时,朱元璋的意图自会揭晓。想到这一点,朱樉轻轻颔首,随即命令道:“传我口谕,车队加快行进,务必在正午之前,抵达福州城!” 南少林至福州城,相隔两百余里。如果这是一个寻常的历史背景。 试图在仅仅一两个小时之内,从南少林寺赶到福州城。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在这个充满高武气息的宇宙中,一切皆有可能。 毕竟,在这样一个高武氛围浓厚的宇宙里,不仅仅是人类和武者得到了力量的增强和提升,而是整个宇宙中的所有生灵和万物都得到了提升。 这件事不难理解,毕竟宇宙间的所有事物,归根结底都遵循着一种平衡法则。 因此,随着朱樉的指令发出,车队的行进速度再次得到了加快。 大约只花费了一个时辰的时间,他们便抵达了福州城的郊外。 此刻,闽王府门前。 家宰王贵正站在府邸入口处,显得焦躁不安,不时地抬头望向城门的方向。一见到朱樉的马车队伍。 他便迅速迎上前去,向朱樉报告说:“殿下,到访者乃是圣上身边的刘内侍,目前正于府中大厅等候,其来意,似乎与孟先生之事有所牵连。” 王贵迅速地将他所掌握的情况,向朱樉——汇报了一番。朱樉听罢,轻轻颔首,说道:“好的,本王已经明了,你先去迎接来客,本王更衣后即刻会见使者。” 这并非朱樉故意摆出高姿态。 而是遵循礼节所需。他不愿因这等细枝末节而被人抓住把柄。王贵所提及的刘公公,真名刘夏,乃是朱元璋身边亲信的宦官之一。 朱樉亦有所知,且对其印象颇为良好。 换言之,此刻宫中的宦官,口碑亦佳。 尚未沾染上大明中晚期时,宫内宦官的不良风气。 无法,朱大人乃是不容瑕疵之人。 若有人企图向他行贿。 他便敢让人尝尝世态炎凉。 一般官员贪污收受六十两银子,朱大人就能将其处以极刑,填草示众。试想,若他得知自己身边的宦官行贿,会有何反应? 填草示众? 你可相信,他可能连皮都不留下,直接将你凌迟处死。 因此,在洪武年间的宫廷中,太监们个个谨小慎微,无人敢索要贿赂。 更不用说向一位亲王索贿了。 非但不敢索贿,连态度都极为恭顺。 “奴才拜见闽王殿下,王爷万福!” 刘夏一见到朱樉,立刻起身,快步走向朱樉,毕恭毕敬地行礼。 “刘公公不必拘礼,请起!” 朱樉轻轻一抬手,随后面带微笑地问道:“刘公公此次前来,是否父皇有何吩咐?” “禀告王爷,小人此次前来,是奉陛下之命,将一封密信交给王爷。” 刘夏边说边从袖中取出一封密封的书信,恭敬地递给了朱樉。 这不是圣旨,而是密信! 因此,也无需大张旗鼓地宣读和迎接。 朱樉听后心中不免好奇。 他接过刘夏递来的密信,先检查了信封的封口,确认未被拆过,这才打开,取出信件阅读。 确认了笔迹和印章,确实是朱元璋所写。 朱樉快速浏览完手中的密信,脸上露出一丝惊讶。 但他并未多言,只是将密信重新折好,放回信封中,妥善保管。 朱樉没有在此事上多作停留,而是转换话题:“刘公公刚从京城来,不知父皇和母后身体如何?” “回王爷,陛下和皇后娘娘身体康健,只是对王爷十分挂念。” 刘夏听到朱樉的询问,脸上的笑容如同盛开的菊花,显然对朱樉的孝心感到满意。 他还为朱樉出谋划策:“另外,如果王爷思念陛下和皇后娘娘,可以写封信,小人回京时可以转交给陛下和皇后娘娘。” “不知刘公公何时回京?” 朱樉听后心动,问道。 “禀告王爷,小人此次来闽南,只是为了给王爷传信,所以最快明天,最迟一两日,就必须返回。” 刘夏恭敬地回答。 “既然如此,那刘公公不妨在王府稍作停留,正好本王要为父皇和母后准备一些礼物,到时候可能需要刘公公回京时一并带回。” 朱樉提出了自己的计划。 当然,礼物目前还未准备。 但一两日的时间,足以让他准备妥当。 作为朱元璋身边的贴身太监,刘夏自然不是愚笨之人,也不会在这种小事上拒绝朱樉。 实际上,即使朱樉不主动提出,他也会稍作暗示。 就像他之前暗示朱樉可以写信给朱元璋和马皇后,表达思念之情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