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喜事。 大唐的晋王开口的第一个字竟然是“唐”,这是祥瑞! 李贤可不会解释自己儿子嘴里喊出的第一个字是“糖”,他乐得见到这种为自己儿子造势的言论。 于是,流言越传越离奇,甚至有坊间传言说大唐的晋王在半岁之际就作了一首《盛唐赋》,并且煞有其事的配上了正文: 天地无极,宇宙辉煌;河山锦绣,气象万千。 云霞绚丽,日月生辉;风华正茂,盛世昌年。 长安城头,百花齐放;市井繁华,歌舞升平。 月明点滴,松风拂面;长恨歌声,荡气回肠。 功名利禄,英雄辈出;将士戍边,气吞万里。 千古风流,尽在此时;愿与时光,共赴华章。 山河壮丽,气吞宇寰;盛唐盛世,辉映苍穹。 对此,李贤只是揪出了幕后作赋之人,然后狠狠地惩罚给了他二十贯银钱。 “我儿子要是刚开口就能说这么多词儿,那真得怀疑他是不是大唐的另一个穿越者了!” 李恭开口说话的事儿只是个小插曲,所影响的无非就是兴庆宫的几个妃子,现如今天天围在李恭面前,拿雪花酥哄骗李恭唤自己“二娘”、“三娘”…… 也完全不管李恭分不分得清这几个娘谁是谁。 李贤来到了太极宫。 武曌已经许久没闹事了,或者说她也没有了闹事的本领。 孤寡的妇人住在幽深的太极宫内,终日陪伴她的只有那些猫奴子,那些曾被李贤撤走的佛像又被搬回了太极宫,整个太极宫再一次变得烟雾缭绕。 李贤到来的时候,武曌正盘膝坐在佛像前,面前摆着一只木鱼,伴随着木鱼的敲击声,武曌低声诵念着佛经。 李贤站在旁边好一会儿,武曌似乎也没发现他的到来,李贤索性走到一旁,抽了一炷香,迎在烛火前点着,而后插在了香炉之上,同样盘膝坐在了蒲团上。 “敬神的香火得供三炷才合乎礼数,一炷佛,一炷法,一炷僧。”武曌平静的声音响起。 “朕这炷香只敬朕自己。” 李贤转头看向武曌,如今的武曌看起来似乎没什么不同,但似乎又有了很大的不同,眉间的英气少了些许,看起来不再像是野心勃勃的女皇,反倒更像是寻常的老妇人。 “母后往后有何打算吗?” “打算?母后的打算不都该是明允安排吗?即便母后有何打算?又有何意义?”武曌依旧平静。 “那倒也不是,朕只是觉得……” 李贤话还没说完,武曌敲击木鱼的声音突然停下,而后像是想起什么似的,转头看向李贤。 “说起来,母后倒是的确有个想法,高!越高越好!高到足以俯瞰万水千山,俯瞰芸芸众生!” “母后的意思是……孔明灯?” …… 早朝。 “不可!陛下万金之躯!岂可居于危城之下!” 朝中百官一片反对之声。 李贤无奈的揉了揉眉心。 果然,就知道是这个情况。 自己只不过提了一嘴,要和武曌乘坐孔明灯巡航整个长安城,朝中的官员们就一个个脸色惊变,反对声一波高过一波。 按照大臣们的说辞,就是自己作为大唐的帝王,没必要去冒风险,若是孔明灯失事,整个大唐上下将一片大乱。 李贤自己也知道这种行为是极其不理智的。 但不知为何,李贤心里有热血燃起,或许是在这浪漫的大唐王朝待久了,李贤竟也隐隐向往着那蔚蓝的天际。 所以……放纵一回又如何呢? “大唐以巨型孔明灯破突厥,百姓无不振奋高歌,为何不可将孔明灯升于长安城内,以供天下百姓瞻仰?” “升孔明灯上空可以,陛下上去不行!” 百官们依旧严词拒绝。 最终,李贤只得挥袖喝道:“朕意已决!此事休得再议!若是尔等真担忧朕的周全,便选个无风无浪的良时,让朕和母后能安稳落地!” …… 十日后,巨型孔明灯还是在长安城内升腾了起来。 在礼部及太史丞的推演下,今日该是无风无浪的好时节。 李贤和武曌乘坐在巨型的孔明灯竹篮里,周围全是一脸紧张的大唐官员和皇城卫军,礼部的官员不停指挥着骑着快马的卫军:“陛下的孔明灯飞到哪儿!尔等就必须策马赶到下方!无时无刻!” 不管周围人的紧张,李贤和武曌对视而坐。 乘人的竹篮里被特别添置了两张竹子编织的坐凳,高度刚好可以让李贤坐在上面,露出围栏半个脑袋。 此时的武曌略微有些紧张,到底是上了岁数的妇人,虽然在出发之前雄心勃勃的叫嚣要将天下人踩在脚底,可真坐在了摇摇晃晃的竹篮里,却又难免的开始慌张起来。 “母后不必紧张,这孔明灯在今日之前已经有侍卫试飞过十几回,在确保没有问题后才敢让朕坐上来,否则礼部的那些家伙又为何会将时间拖到今天?” 李贤倒是不怎么在意,这架孔明灯是工匠们赌上了九族之力建造出来的,不光用上了最好的布料和最轻便结实的支柱,更是连抛投减负的沙袋都是精挑细选过的。 这样的孔明灯若是还能出事故,只能说天要亡唐。 在李贤的劝慰下,武曌平静了许多,也开始打量起了周围,虽然早就听说了如今的大唐有能载人飞天的巨型孔明灯,但武曌还是第一次亲眼见到这东西,更不要说直接坐在上面了。 “明允,这东西何时才会起飞?又是如何飞上九天的?” “现在不就是飞着的么?”李贤轻笑,“母后方才上来的时候应该便见着了,这东西全靠那几根粗壮的缆绳拉拽着才不至于离地而起,等礼部的官员将这缆绳解开,我们便能腾飞在九天之上了。” 武曌点头,看着下方的礼部官员们又是摆香炉,又是祭祀祷告,一时间觉得有些有趣。 轻笑道:“这仪仗倒是古怪,像是要将母后祭祀给上苍似的。” 武曌鲜少有用这么轻松的语气说话的时候,让李贤都有片刻失神,而后看向下方的礼部官员。 别说,武曌说的还真有那么几分形象。 古往今来就没有把皇帝送到天上去的仪式,所以此时礼部官员们举行的仪式大约就是个“缝合怪”,祭祀所用的礼仪是太牢之礼,焚香又是以传统道教的方式燃下“三清香”,嘴里念叨的更是佛家的祈愿经文,整个的不伦不类。 最关键的是,整个孔明灯摆在这些祭品的中间,看上去不像是祈求孔明灯能安稳落地的,反倒像是要将孔明灯作为重中之重的祭祀品放飞到天上去似的。 那为首的礼部官员像是终于走完了仪式,高声道:“吉时已到!解绳!” 好嘛,这更像了。 没等李贤多想,孔明灯便缓缓升腾而起,摆脱了缆绳束缚的孔明灯不再摇晃,平稳了许多,也让武曌更为安心,探着脑袋朝外看去。 李贤也是。 竹篮外的视线逐渐拔高,周围的百官们再看不到,下方有马匹嘶鸣的声音,数百骑卫兵随时准备待命,如有可能,他们会用自己的身体接住坠下来的大唐皇帝。 李贤逐渐不再满足于坐在坐凳上观看,站起身来,围栏的高度刚刚过腰,李贤手撑在围栏上,看向了下方的百官。 豪意顿生! 但这个动作却让下方的官员们惊恐得脸色煞白,不停高呼道:“陛下!请入座!陛下!还请入座!” 百官的唤声也让武曌来了兴趣,扶着篮筐站起来。 此时的篮筐只升腾了数丈高,但视线却已经能越过皇城的围墙,看到外面的朱雀大街了。 远处逐渐有海浪一般的惊呼声传来。 那是城外的百姓看到了自皇城之中升起的巨大孔明灯,和之前在东院中看到的不同,东院距离长安城还有些距离,孔明灯被百姓们发现的时候已经升起了数百丈高,看上去几乎只和天空中又升起了一轮大日一般。 但这次,孔明灯从皇城中升起,长安城内距离皇城近一些的百姓,甚至都能看到孔明灯上那金光闪耀的金龙纹。 “那是我大唐的皇帝陛下!” 有人惊呼,有人跪拜,不过片刻时间,长安城外就跪了一地的百姓。 震撼! 大唐的皇帝陛下正乘坐着他那以大日拉动的驾撵巡视九天! 武曌目光复杂的望着长安城内。 “明允,这些人是心悦诚服的跪拜你。” “因为朕让整个长安城真正的富饶了起来,母后,看那边。”李贤手指着长安城西郊外,那里的楼房很明显要比寻常的民宅高了许多,也如同一座小城一般,被高高的围墙围了起来。 武曌甚至在那里也看到了一只巨大的孔明灯。 “那是大唐皇家东院,那里的宅子都是用水泥做的,风吹不倒,雨淋不透,能屹立百年而不倒,如今长安城内许多百姓都用上了这样的材料,不只是因为它牢靠,而是因为百姓们手中有了余钱,可以拿来购买水泥修缮自己的房屋。 “这只是长安城,朕的宏愿便是让整个大唐亿万府州都变成长安城,让整个大唐的百姓都如长安城的百姓一般富饶。” 武曌沉默着没说话。 她无法反驳,这些跪倒在长安城内的百姓就是最好的明证。 没有人逼迫,也没有人监管,明明即便不跪也无人知晓,可百姓们就是自愿地朝着孔明灯的方向跪拜,这在她执政期间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事。 可李贤仅仅只是在位了一年不到。 或许……他真的才是大唐需要的那位皇帝? 孔明灯还在攀升,下方有骑兵追逐,李贤拿出火折子,又从竹篮里拿出了一根翠绿的竹子,竹子两端塞了泥塞,中间露出一截长长的细绳。 “这是何物?”武曌好奇。 “爆竹,用来提醒下方的人,我们要扔沙袋下去了。” 说着,李贤将火折子凑到爆竹的引线上,点燃,而后朝着下方丢去。 不过片刻,下方便有雷鸣声响起。 突如其来的爆炸声让武曌下意识的紧张了一瞬,但见到李贤神态自若后,便又放松了警惕。 李贤笑了笑没说话,略微等了片刻后便伸出手,解开了挂在竹篮上的一只沙袋。 沉重的沙袋解开,孔明灯攀升的速度陡然一提,李贤又将其它三个方位的沙袋各解开一只,以此来保证竹篮的平衡。 做完这一切,李贤才又掏出一只爆竹,点燃,丢了下去。 雷鸣声再次响起。 “这是提醒下方的人,沙袋丢弃完毕了,高空抛物是个不好的习惯,尤其是在这长安城内,砸到房屋什么的还好,朕赔得起,但若是砸到了百姓,那便不好了。”李贤笑着说了句玩笑话。 武曌沉默的看着这一切,而后开口:“那日在圜丘的天雷便是此物?” “嗯,只不过那日用的东西威力大了许多,这东西更多的是个玩具货,朕打算年末的时候将这东西兜售,跨年夜家家户户点着,热热闹闹的也喜庆。” 武曌沉默了片刻,又问道:“这东西……作价几何?” “无妨,至少长安城内的百姓买得起。” 又是一句平淡至极的话语,但却让武曌又一次沉默。 如今的长安城百姓……竟已富饶到这种地步了吗?竟还有余钱来买这种只是听个响的东西? 一时间,武曌只觉得眼前的大唐陌生。 武曌很想否定李贤所说的那些,可这些天她也曾出过太极宫,逛过长安城内的不夜街,她的确看到了不同。 百姓们不再只是为了饱肚子才吃东西,也不再一到夜晚就直接入睡,而是“浪费”钱财和体力去买一些并不果腹的小吃,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百姓们,在享受生活。 “母后,我们已经在百丈高空了。”李贤突然开口。 武曌下意识的朝远处看去,这个高度已经能将整个长安城收入眼中了,甚至于还能看到长安城外曲折的官道,像一条条粗壮的血管脉络,将长安城的富饶带往整个大唐。 目光的尽头,是一轮逐渐升起的大日,沐浴在五光十色的朝霞之中,缓缓升起。 武曌突然叹息:“明允,你会是个好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