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贤原来是为这事在忧心,你心中可有意向人选?” “弟子思来想去,只有孟光、来敏和尹默三位大儒,能够撑起蒲江书院的名头。不过究竟邀请哪一位,还没有做决定。” “孟光和来敏,因《公羊春秋》一书,争吵不休。 无论你邀请其中哪一位,另一人必定会心生不满。 若把二位都招到书院,又会鸡犬不宁。 最好的办法,就是都不招惹。” “如此说来,就只有请尹默了。” 丞相点点头:“尹默早年为劝学从事,如今为太子仆,通晓各种史书、经书。 代你到蒲江书院行山长之职,对太子也是好事,我想他会答应的。 这事,就交到为师身上吧。” 姜阳站起来,郑重一拜:“谢先生。” “临邛县令一职,你还不准备卸任吗?” “回禀先生,弟子还有诸多打算,想暂时兼着临邛县令一职,不知可否?” “临邛乃是大县,事务繁杂,若你不在,必须要有得力之人施政才行,可又不能给他县令之职,长此以往,其必心生不满,也不利于临邛县的发展。” “先生的意思是,弟子还是不做临邛县令比较好。” “正是。” “可弟子在临邛县有诸多安排,交于外人之手,弟子委实有些不放心。” “哦,不就是冬小麦和蒲江书院吗? 还有其他什么安排? 哦,对了。 还有你上次说的什么斑驳马,骡子。 话说回来,马与驴,并非同种,此事是否有悖天伦?” “回禀先生,此事确实有悖天伦。 故,骡子不能繁育后代。 不过,骡子力气比驴大,又比马容易饲养,可拉车、驮货、耕地,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牲畜。 若能成功,对我大汉而言,意义重大。” 如果能够试验成功的话,姜阳就会发动草原部落,去大量捕捉藏野驴,然后就在草原上繁衍骡子,再运回益州来用。 以藏野驴庞大的种群数量,只怕每年都能产出几千上万头骡子。 其意义,完全不弱于战马。 丞相点点头:“如此说来,倒确实要选一心腹之人。” 丞相站起来,在书房里来回踱步,片刻之后,他突然停住:“为师倒是想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不知先生所指何人?” “仲慎。” “仲慎?” 姜阳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是谁。 “就是兄长次子,已过继给为师。” “啊?诸葛乔?” “正是。” “你去草原不久,孙权屡次向陛下求和,陛下皆不应允。 后来,家兄突然来信,说要将次子仲慎过继给为师。 想来,也是孙权的主意。 仲慎在江东素有贤名,为师又无子嗣,思来想去,便应了下来。 此时,仲慎正在来的路上,想来,很快就会到了。” “恭喜先生!贺喜先生!” 姜阳赶紧给丞相道喜。 虽然他知道,先生以后会有儿子诸葛瞻。 但现在,还没有香火传人。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在姜阳的前一世,他办公室的大姐,结婚五六年都没怀上孩子。 她所承受的压力之大,姜阳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为此,她还去做了试管,受了不少的罪。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一边开玩笑,一边催她快生。 到后来,这个话题成了办公室的禁忌,大家连小孩子都不敢提。 要知道,那还是在较为开明的,二十一世纪。 此时是三国时期,丞相今年已经四十二岁了,其所承受的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诸葛乔过来,别的先不说,至少能让丞相先放松一点。 而且,据史书记载,诸葛乔虽然英年早逝,但这个小伙子还不错。 姜阳已经有些期待见到他了。 丞相摆了摆手,没有言语。 中国有句俗话,叫说曹操,曹操就到。 第二天上午,诸葛乔就到了丞相府。 而丞相府早已准备妥当,一来就进行了改宗的仪式,流程极其复杂,也极其郑重。 诸葛乔的表字,也改成了“伯松”。 “大师兄。” “公子。” “伯松还在江东,大师兄之名,便如雷贯耳。” “公子谬赞了,只怕,不是什么好名声吧。” “非也,大师兄用兵如神,以弱胜强,江东少年,皆对大师兄仰慕至极。” 这话,姜阳还是比较信,无论在什么地方,年轻人对于战神一类的人物,必定是当做偶像来崇拜的,不关他是敌人还是袍泽。 不过,姜阳还是要谦虚一番。 “哪里哪里,师兄能有些许功绩,全靠吴王和各位将军留手。” “额…师兄这话,可不能到江东去讲。” “哈哈哈…” 两人一起大笑。 想不到这诸葛乔,还是一个妙人。 让诸葛乔休息了一天,姜阳便和丞相一起,带着他去了临邛县。 “这叫冬小麦,目前还在试种,如果能够成功,明年就会在益州大规模推广,将会让我大汉的粮食收成,增加至少六成。” “如此厉害?” “当然,所以你一定要用心,这是罗元君(罗彬),专门负责此事,你要虚心请教。” “诺。” “对了,各县各乡,都会派出劝农之人到临邛县。 不仅是学习这冬小麦的种植之法,还要学习芋头的种植和鉴别之法,也是罗元君负责,你要做好配合。” 丞相不厌其烦地告诫着诸葛乔。 “这位是林士安(林翼),乃是临邛县盐官,以后,也是你的左膀右臂。” 两人互相抱拳行礼。 “士安,如今临邛县各盐井,是否都已恢复如初?” “回禀丞相,皆已恢复到黄元之乱之前的水平。” “善!” 丞相点点头, 紧接着,一行人便深入到制盐的地方。 只见卤水被抽上来之后,集中到一口大锅里,下面燃着大火,不停熬制。 在另外一边,有已经熬制好的食盐,正在碾碎。 一切显得都有条不紊。 丞相也不住地点头,很是满意。 看着看着,丞相突然长叹了一口气:“自盐铁官营以来,产盐减少颇多,盐的价格一路上涨,百姓苦不堪言,诸位可有良策?” 随着丞相的话,原本有些热络的气氛,一下子冷了下去。 刘备入益州之后,军费的来源渠道很少,几乎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 为了解决军费问题,丞相便力主施行了盐铁专营。 收益自然很大,刘备能够在汉中养兵两万,还能抽出五万兵马去攻打东吴,盐铁专营功不可没。 可那些之前控制盐井的豪强,并没有束手就擒,一直攻击盐铁官营的政策。 不仅在民间各种地方说大汉与民争利,就是在朝堂上的争吵也没有停止过。 而反抗最激烈的,可能就是临邛县几个大姓,引黄元入城。 虽然被姜阳查出并一锅端了。 可姜阳去草原之后,蜀中豪强借此事,又大做了一番文章。 丞相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压了下来。 说来也奇怪,自从盐铁专营以后,盐的产量就一路下跌,现在也没有恢复之前的水平。 明明各盐井卖出去的价格没变,可蜀中百姓吃盐的价格一直上涨,现在已经到了五千钱一斛。 丞相所受到的压力,姜阳作为他的弟子,一直都感同身受。 想了想,姜阳开口问道:“士安,一口盐井,一日的产量有多少?” “普通盐井,一日可产两斛,若是火井,可产五斛。” “一直以来就是这个产量吗?” “自从下官到了临邛县,就一直是这个产量?” 林翼是盐铁官营之后,才随他父亲到临邛县的,他这个回答,没有一点错处。 听他这么说,姜阳明白,他话里有话。 姜阳也不再跟他磨叽,直接开口问道:“盐铁官营之前,一天可产多少?” “额…当时下官未到临邛县,不知详情。” 你当时没来,不知道问吗? 姜阳见他支支吾吾的,便从一旁喊了负责煮盐这道工序的老盐农过来。 “老伯,你告诉我们,在盐铁官营之前,一口普通的盐井,一天能产多少盐?” 老人看了看林翼,不敢开口。 姜阳厉声道:“据实说!” “禀……禀报将军,在此之前,一口盐井,大概能出三斛盐。” 他这话一出,丞相的脸立刻黑了下去。 而林翼的脸,则冒出一颗颗汗珠。 “大胆林翼,竟敢诓骗本相?” 林翼一下子跪在地上:“丞相,下官绝无半点胆子诓骗丞相。 自盐铁专营以来,盐井的产量,确实一直是这么多。 至于以前的产量有三斛,下官也有所耳闻。 只是……” “只是什么?为何支支吾吾?” “只是下官已尽了最大努力,可产量始终提不到三斛。 不仅临邛县如此,下官家乡的盐井,自从盐铁官营之后,产量也下降了。” 说完,林翼磕头如捣蒜,一旁的盐农,也同样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听到这话,姜阳算是明白,林翼为何一直吞吞吐吐的。 如果他一开始就实话实说,就摆明了是觉得盐铁官营之策有问题。 果然,丞相的脸色更加难看。 身边的杨洪站出来一步道:“都是相同的盐井,都是相同的盐农,为何以前豪强控制盐井的时候,产量要高一些? 莫非林盐官与那些豪强一样,也认为盐铁专营是恶法?” 林翼赶紧道:“下官不敢,下官从来没有这个想法。” 姜阳轻叹一声,上前一步,冲盐农们说道:“你们去忙吧,不关你们的事。” 然后,姜阳转身对着丞相。“先生,关于盐井产量这个问题,必须要找到解决之法,请交给弟子吧。” 丞相想了想,点点头:“也好,仲贤你机智过人,想来能找到解决方法,正好让伯松也熟悉一下临邛县的事物。” 之后的几天,姜阳与诸葛乔一直待在盐井旁。 对煮盐的整个流程,都有了一个比较细致的了解。 先要用天车和竹筒,把盐井里把卤水打上来,再放到锅里熬煮。 当煎煮到比较粘稠时,往卤水中加豆汁(豆浆)。 至于为什么要加豆浆,姜阳不知道,林翼和盐农也不知道,他们只说,师傅让加豆浆,不加就煮不出好盐。 果然,加了豆浆后,卤水的表面有很多渣滓,用瓢舀出,再入豆浆两三次,直至渣净水澄。 当卤水再变得粘稠、澄清后,再加品相好的食盐,锅中就会出现很多盐粒。 盐农们用竹制长网勺从卤水中打捞起盐粒后,置竹器内,再用“花水”冲洗盐粒。 花水就是是澄清了的饱和卤水。 最后,所得的精品盐叫做“花盐”,粒匀而色白,类梅花、冰片。 最后碾细即可。 既然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最懂这个的人入手,姜阳把之前的老盐农叫了过来:“老伯,来坐下歇会儿。” “将军,大伙都知道林盐官被丞相催得紧,小的可不敢歇呀。” “哦?看来你们都对士安挺服气啊。” “那是自然,自从林盐官的父亲到了临邛之后,我们这些炎龙的日子好过多了,再也不用担心每天挨鞭子,如今小林盐官对我们也挺好。” “听老伯这么说,以前经常挨鞭子?” “是啊,以前管事儿的,为了得省钱,催得紧的,稍稍慢了点,就会挨鞭子。” “管事儿的可以得赏钱?” “是啊,以前我们如果一天能产三斛盐,管事儿了就能得赏钱。他为了多些钱,可是拼命的打我们啊,夜里都不让我们歇息。” “现在的盐吏不会打人了?” “不会了,刚开始也打,不过被老林盐官责罚了,就再也没打过。所以我们这些人呢,都很感谢林盐官。” “既然你们都这么感谢林盐官,为何不多煮点盐呢?这两天我在这里盯着,你们好像最多的一天也就煮了两斛半。” “草民也想多煮点呐,可是又有什么办法? 将军你看,卤水送过来就这么点,柴火也只有这么多。 草民就是想快,也快不起来呀。” 姜阳笑着点点头,只要卤水和柴火够,自然煮的盐就多。 这事,好解决。 姜阳当即叫来林翼,让他多派人去砍柴火和抽取卤水。 “将军,此法,下官早已试过,柴火是变多了。 可就算增加人手,盐井还是那一口,卤水的量并没有变化。 所以盐的产量没有增加,花的人力反而更多。” 林翼显得很委屈,如果这么容易,他早就解决了。 姜阳一时语塞。 是啊,林翼这个专业人士几年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他这个门外,想着几天就能成功,似乎有些异想天开了。 跟在一旁的诸葛乔,一直没有言语,他看姜阳的眼神,仍然充满了信任和崇拜。 姜阳想了想,看来必须要从卤水那边着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