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家师诸葛亮

第167章 善后不易

家师诸葛亮 锋端 5416 2024-09-09 22:19
   蒯钧虽已很久没见过丞相,但姜阳等汉军的称呼,让他瞬间明白正主来了。    他站起身,快步来到丞相面前:“诸葛丞相,蒯钧见过丞相。”    丞相点点头,算是回礼。    蒯钧顿了顿,目光坚定地望着丞相,突然弯腰拱手:“丞相,在下有一事相求,请丞相为蒯家做主。”    诸葛亮没有理蒯钧,转头看向姜阳。    姜阳道:“先生,蒯家说他家的大门事关家族气运,哪怕烧了后面的房子,也不能拆。”    蒯钧急切道:“丞相也知我蒯家作为荆州世家大族,门楣乃是一家脸面。今日若大门被拆,恐怕会影响我蒯家在荆州的声望和地位,进而影响到整个家族的命运。”    “是你家的面子重要,还是百姓的房舍重要?”    “安西将军,灭火有很多办法,也不是必须拆我蒯家的大门啊。”    说完,蒯钧面向丞相:“丞相大姐下嫁我家兄长,不仅是两家之喜,更是荆州世家的盛事。    这份情谊,我蒯家一直铭记在心。    今日,在下恳请丞相看在两家联姻的情分上,能够对我蒯家网开一面。”    之前,丞相已经知道姜阳为什么要拆房,如今听完两人的话,知道了事情的始末,心中便有了计较,他没有对蒯钧说什么,只是转身问姜阳:“其他地方都拆完了吗?”    “回先生,都拆完了。”    “那就好,这里也尽快拆掉。走吧,陪为师去城头。”    至始至终,丞相都没有与蒯钧说一句话。    等丞相和姜阳走远,蒯钧跌坐在地,脸色卡白。    城头之上,丞相的身影显得异常焦急。    他紧锁着眉头,目光穿透夜幕,凝视着城内那熊熊燃烧的大火,仿佛要将其吞噬的火焰尽收眼底。    火光映在他沧桑的脸庞上,映出他内心的担忧与不安。    丞相转过头,目光落在姜阳身上,语气中带着几分急迫:“仲贤,你能否确保大火得到控制?”    姜阳心中暗自思忖:当年连森林大火都能被成功控制,如今这城中的火势,自然也不在话下。更别说下面还有那么多的将士,自然无问题。    于是,他沉稳地点了点头,目光坚定:“先生请放心,无柴自然无火。”    然而,随着火势的逐渐蔓延,丞相的心却愈发沉重。    他焦急地注视着火势,仿佛每一刻都在煎熬,不自觉地紧握着拳头,手扣着城砖,手都有些发白。    姜阳见状,安慰道:“先生,请放宽心。火势已经蔓延到了我事先拆出的隔离带,那里的将士们会迅速将火势控制在隔离带内。”    果然,大火在触及隔离带时,势头开始减缓。    尽管偶尔有风吹起的燃着布料、茅草越过隔离带,但都被将士们迅速扑灭。    大火始终未能越过那道防线。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火在将士们的努力下逐渐被控制。    木头等可燃物被烧光后,火势逐渐减弱。    丞相看着,心中的重担终于放下,他长长地舒了口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他转过身,看向姜阳的目光中充满了赞赏。    “仲贤,做得很好!”    姜阳微微低头,谦虚地回应:“先生过奖了,这都是将士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丞相摆了摆手,打断了姜阳的话:“不,仲贤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对大局的掌控,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没有你的指挥和策略,很难如此迅速有效地控制火势。”    丞相显得十分欣慰,继续道:“仲贤,你的能力为师早已看在眼里。    今日之事,更是让为师对你刮目相看。    你不仅是一名出色的将领,更是一个有胆识、有谋略的智者。”    姜阳被丞相的夸赞弄得有些不好意思,低声说道:“先生谬赞了,弟子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而已。”    丞相微笑着摇了摇头,拍了拍姜阳的肩膀:“仲贤不骄不躁,为师甚是宽慰。你的能力和成就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赞赏,为师相信,日后,你定能担当重任,匡扶汉室。”    姜阳一听,这是要定接班人的意思啊,赶紧拱手:“谢先生。”    在火光逐渐黯淡,烟雾慢慢散去之际,赵云从城西疾驰而来,风尘仆仆地出现在丞相和姜阳面前。    他下马后,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然后朝丞相行了一礼。    丞相看着赵云的到来,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    突然,他又想到了之前姜阳与蒯家的冲突。    他转向姜阳和赵云,沉声道:“火势已得到控制,但这只是暂时的安宁。关于世家的处理,我们必须深思熟虑,这关乎到大汉的稳定。”    赵云眉头紧锁,他思索片刻后,缓缓开口:“丞相,世家在地方上势力庞大,我们若是过于强硬,恐怕会激起不必要的反抗。我认为应以怀柔为主,通过恩威并施,让他们明白朝廷的意图。”    姜阳点了点头,表示赞同赵云的观点,但他话锋一转,补充道:“赵将军言之有理,但我们必须明白,世家之间并非铁板一块。    有些世家心怀不轨,一心向魏,如蒯家,他们便是大汉的隐患。    对于这些世家,我们不能姑息,必须严惩不贷。”    赵云听后,眉头一挑,他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姜将军所言极是,我们确实需要区别对待。只是,如何界定哪些世家是忠心的,哪些世家是不忠的呢?”    姜阳深吸了一口气:“这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调查和了解。    但无论如何,对于那些已经明确表现出不忠的世家,如蒯家,我们绝不能姑息。    而对于那些始终忠诚于朝廷的世家,如习家,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奖励。”    赵云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他点了点头:“姜将军所言极是,本将也完全同意你的看法。我们确实需要区别对待世家,不能一概而论。”    丞相在一旁听着两人的对话,只是点点头,没有言语。    姜阳看着,不知道丞相心中的决定。    不过,无论丞相决定是怎样的,他都无条件支持,毕竟,丞相的大局观,不是他能够比拟的。    天边刚刚泛起微弱的曙光,襄阳城却笼罩在一片死寂之中。    随着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亮了这座曾经繁华的城市,但此刻,它只映照出无尽的悲凉。    城门外,逃难归来的百姓步履蹒跚,脸上写满了劫后余生的疲惫和惊恐。    他们的眼中,既有对家的渴望,也有对未知的恐惧。    “看,我家还在!”    一个青年男子指着远处依稀可见的房屋轮廓,声音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喜悦。    他转身对身旁的同伴大喊道,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这个消息像是一股暖流,在百姓中迅速传递开来。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的家园竟然在大火中得以保存。    他们开始纷纷猜测,是谁在这危难之际拯救了他们的家园。    “我听说,是姜阳将军!他救下了我们的房屋。”    一个年长的妇人低声说道,她的声音中充满了敬意和感激。    “真的吗?是姜将军救了我们?”    一个年轻的姑娘问道,她的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花。    “没错,就是姜将军!”    众人纷纷附和,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    “姜将军真是我们的恩人啊!”    然而,更多的百姓则是面容凝重,他们的步伐越来越急促,脸上满是焦急与不安。    街道两旁,房屋倒塌,瓦砾遍地。    空气中弥漫着烧焦的气味和浓烈的烟雾,让人无法呼吸。    街道上,到处都是尸体,有的被烧焦,有的被掩埋,有的则静静地躺在废墟中。    当他们看到自家的房屋已成一片废墟时,心中的希望瞬间崩塌。    他们跪在废墟上,双手颤抖地抚摸着那些烧焦的木头和瓦砾,仿佛还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而那些在大火中丧生的人们,他们的遭遇更是让人心痛不已。    大部分人的尸体被烧焦,衣物早已不复存在,只剩下焦黑的躯体和扭曲的面容。    而那些被浓烟熏死的人,他们的死状更是凄惨。    他们静静地躺在废墟中,脸色苍白,双眼紧闭,仿佛只是陷入了沉睡。    但他们的亲人知道,他们再也无法醒来,再也无法与他们团聚。    其中,一个中年妇女跪在废墟前,双手颤抖地抚摸着那些烧焦的木头和瓦砾,泪水如断线的珠子般滑落:“我的儿啊,你怎么就这么走了呢?妈妈还没来得及看你最后一眼……”    她的声音凄厉而绝望,让人心痛不已。    旁边,一个年轻的男子抱着自己年迈的祖父,泣不成声:“爷爷,我们的家没了,我们以后该怎么办啊?”    他的眼中充满了迷茫和无助,仿佛失去了所有的依靠。    不远处,一群男子围在一起,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悲痛和愤怒:“这场大火到底是谁放的?”    他们的声音中充满了对罪魁祸首的怨恨。    而那些在大火中丧生的人们,他们的家人更是悲痛欲绝。    一个年轻的女子跪在烧焦的尸体旁,哭得撕心裂肺:“哥哥,你醒醒啊!你看看我,我是你最疼爱的妹妹啊!”    然而,无论她怎么呼唤,那具焦黑的尸体都无法再给她任何回应。    他们放声大哭,声音中充满了无尽的悲痛与绝望,让周围的人都为之动容。    他们的哭声更加凄厉,仿佛要穿透这厚重的云层,直达天际。    整个襄阳城,仿佛变成了一片人间地狱。    丞相站在高处,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惨状。    眼中含泪,心如刀绞。    他看到了那些失去家园的百姓,看到了那些悲痛欲绝的亲人,也看到了那些无辜丧生的生命。    姜阳站在一旁,他的心情同样沉重。    他心中充满了愧疚和自责,默默地祈祷着,希望这场灾难能够尽快过去,让百姓们重新过上安宁的生活。    随后,丞相站在废墟之上,立刻下了命令:“将士们,快帮助百姓赈灾!”    汉军将士们迅速行动起来。    一部分士兵立即架起了大锅,开始熬煮米粥,准备为无家可归的百姓提供食物。    锅中热气腾腾,米粥的香味渐渐弥漫在空气中,给这片废墟带来了一丝温暖。    另一部分士兵则开始清理房舍的残骸,他们小心翼翼地挖掘着废墟,将倒塌的木材、砖石一一搬开。    还有一些士兵则忙着帮助百姓搭建草棚,他们熟练地砍伐树木,编织草席,然后搭建成简易的住所。    虽然这些草棚简陋,但对于那些无家可归的百姓来说,却是救命的庇护所。    在汉军将士们的帮助下,襄阳城的赈灾工作迅速展开。    “谢谢将军!谢谢汉军!”一个老者颤巍巍地接过一碗热粥,激动地说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到赈灾的行列中来。    他们有的帮忙搬运物资,有的帮忙照顾伤员,有的则自发地组织起来,帮助清理废墟。    在襄阳城逐渐恢复生机的时刻,一道急迫的消息打破了短暂的宁静。    隐卫匆匆找到姜阳,面色凝重地传达:“将军,刘义将军的情况危急,需要您立即前去。”    姜阳心头一紧,立即随隐卫前往。    只见刘义躺在床上,双目紧闭,脸色苍白,身上散发着浓重的酒精味道,正在接受治疗。    姜阳走近床边,轻声安慰道:“刘义,你且安心养伤,其余的事有我。”    看着刘义,姜阳的心难以平静。    他深知,在这场大战中,隐卫创造了显赫的战绩,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想了想,他决定前往城头,看看隐卫们战斗的城头。    城头上,风凛冽地吹过,隐卫们虽然身上带伤,但目光坚定如初。    姜阳走到他们中间,向他们表示敬意:“兄弟们,辛苦了!”    隐卫们纷纷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和感激。    其中一位隐卫上前,低声说:“将军,这一战,隐卫损伤过半。”    姜阳心头一沉,跟随隐卫一路前行。    只见昨晚与刘义聊天的那位隐卫,衣服已经破破烂烂,身上被砍了几十刀,鲜血凝固成一片,此刻早已气绝身亡。    他倚靠在曹军的盾车上,跪坐在地上,上身仍然保持着挺立的姿势。    虽然身体已经僵硬,但左手仍死死地抓着盾牌,仿佛在为自己的袍泽守护出一片生机。    姜阳沉默片刻,脱下自己的披风,轻轻为这位英勇的隐卫披上。    他心中充满了敬意和悲痛。    就在这时,丞相也来到了城头。    他看到这一幕,不禁感慨道:“他们是大汉的脊梁,有他们,大汉必将恢复往日的荣光。”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