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空心方阵
权责清晰,确实是件好事,更能维持稳定,但同时也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上了一把枷锁,让他们必须勤政,尽管权力依旧很大。 但朱元璋实在是太重视自己的继承人了。 洪武年间除了胡惟庸案之外,另一个震动朝野的蓝玉案,就是因为太子朱标死了,可蓝玉却是朱元璋为朱标准备的人! 如果朱标不死,那一切自然都好说。 可偏偏朱标死了,下一任继承人变成了朱允炆! 所以朱元璋才大肆屠杀功臣名将,防止朱允炆压制不住这些人。 事关自己的子孙后代,朱元璋也不得不思考一下。 任以虚继续说道:“权责划分不是一日之事,但燧发枪的制造,却要从现在开始了。” 重新将话题转回燧发枪,沉重的氛围一下子变得轻松了许多。 朱标和一众皇子连忙点头,说道:“确实如此!这等神物自然是多多益善!” “只是......” “敢问任先生,不知道这燧发枪的制造困不困难?想要给大明所有的军队装备上,需要多久?” 如果可以,他们现在只想看到,大明的两百万大军,都装上燧发枪! 直接一步到位,彻底完成军制改制! 但显然,这属于做梦。 任以虚摇了摇头,说道:“虽然现在大规模生产,燧发枪的技术难点,已经没有了,只要学会了原理,一个老师傅想必十天半月,就能制造出一把燧发枪来。” “但想要大规模的装备,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 “铁矿的产量不够!” 朱标愣了一下,说道:“我大明铁矿众多,足有两百余个!相比于元朝,大明足足是它的五倍!” “各地的冶炼厂也是无数!“ “怎么会不够呢?” 任以虚点了点头,明朝的铁矿产量其实一直很高,不仅远远高于宋元时期,更是比清朝还要高,已经逼近了工业革命前夕的日不落帝国。 但问题是,两者要装备的军队数量不在一个档次上啊! 人口的数量也不在一个档次! 众所周知的一件事,不管你的产量再高,你的总量再大,只要你的人口一多,就一点都显得多了! 大明虽然产的多,但难道百姓的农具不用铁? 锅不用铁? 军队的盔甲、兵器不用铁? 哪怕从现在开始不再生产刀剑和盔甲,也远远不够装备足足两百万大军的! “一万。” 任以虚伸出一根手指,说道:“以大明现在的实力,短时间内最多装备一万把燧发枪。” 这还是任以虚比较乐观的估计。 暗中的朱元璋松了口气,一万把燧发枪足够了,哪怕只有几千把燧发枪,朱元璋觉得横扫北元也不再是问题。 他最怕的是这种燧发枪只能造出几十、几百把出来。 如果就只有百来个人,北元的骑兵一冲就没了,真没太大用。 但如果是几千把燧发枪! 只能说三个字:随便打! “那就依任先生所言,今日我就父皇商讨下,让父皇下令制造一万把燧发枪!” 朱标和众皇子喜出望外。 朱标继续问道:“使用这种全新的兵种,不知道有没有什么诀窍?” “北元之中骑兵甚多,燧发枪兵都是步卒,会不会被冲散?” 北元一直都是大明的心头之患,此时得了燧发枪,自然是想对付他们了。 不过虽然这东西威力奇大,但如何使用,却还不够清晰。 “当然有诀窍!” 任以虚缓缓说道:“对付骑兵,我这里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将燧发枪兵排成三列,前后间隔一米左右,交战时第一排先行射击,随后蹲下装填弹药,第二排紧接着射击。” “依次轮换,保持火力压制。” “这些骑兵目标太大,如果是在平原处,哪怕是间隔两三百米,也很容易就被击中。” “但若是在地形稍有起伏之地。” “骑兵依托地形掩护进攻,燧发兵可以排成空心方阵!” 空心方阵? 前一个三段式射击他倒是理解的很快,没有太大难度,因为这很容易就想到了。 但第二种空心方阵,就有些违反他的常识了,一般来说军队结成方阵,就是为了抵御骑兵的进攻,增加阵线的厚度。 但空心又是个什么意思? 朱元璋哪怕是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将也理解不能。 “任先生,这空心我能懂,方阵我也能明白。” 朱标疑惑道:“但这两者结合起来,我就听不明白了。” 空心方阵到底是何阵型? 也不怪众人无法理解,毕竟现在可还是冷兵器作战的时代。 各种战术思维都是围绕着冷兵器肉搏展开的。 而现在这个世界连火绳枪都还没有呢。 怎么可能衍生出关于火枪作战的战术呢? 任以虚只得解释道:“所谓空心方阵,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士兵结成方阵,但中间却是空心,方阵四周的士兵,各自面对不同方向的敌人。” “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火枪兵的攻击能力极强!而且前方不能有遮挡物!” “空心方阵能够四面应敌,就算敌人的骑兵穿过方阵,也会遭到其他三面士兵的夹击。” “在最多不过数十米的距离下,可以说是一枪一个骑兵。” 在任以虚的描述下,朱元璋仿佛看到了,北元的骑兵冲击空心方阵,好不容易在枪林弹雨中突破方阵,结果发现前面是一片空地。 而空地的四周都是敌人! 大明的火枪兵,只需要随手一枪,就能终结一个骑兵的性命! 这些往往需要五年、十年来训练的骑兵,最多只能和一个,只需要两个月训练的火枪兵打成一换一。 不是亏死了? 更别说燧发枪第一次面世,只要稍加准备,很容易就打出碾压性的大胜。 “如此,北元定矣!” 朱元璋长叹一口气,这颗悬在他心中多年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而这,全都是任以虚的出现! “先生当真是我大明的功臣啊!” 朱元璋在后方拱手一拜,以师礼待之。 若是其他人,自然当不起朱元璋这番大礼,但任以虚,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