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开局胡惟庸造反

第63章 儒家需要摒弃

   朱标的老师更是宋濂,这一个号称,明初诗文三大家的儒学大家,自然给朱标教了许多儒家文化的知识,如今听到任以虚数落儒家,自然有些难受。    忍不住说道:“任先生,儒家讲究修身治国平天下,是经世治道之学,怎么会没用呢?”    “而且儒家圣贤更是提出过,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    “以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对百姓可是极好的,怎么会是不顾百姓死活之人呢?”    太子朱标对于儒家的认识,还停留在那个,以天下众生为己任的儒家上。    却浑然不知,现在的儒家,早已经成为了,吃人不吐骨头的凶煞厉鬼。    他还陷在那些儒道大家,描绘的士子形象中。    这一次被任以虚,直接戳穿了,这群披着儒家的吸血鬼的真面目,朱标一时间难以接受。    在朱标提出疑问以后,任以虚直截了当的说道:“世间之事,不要看他说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什么!”    “这些儒家的读书人,口口声声说着那些冠冕堂皇的话,背地里却全是做着,见不得人的肮脏事!”    “口中是百姓,心中是银子!”    任以虚口中毫不留情的说道:“而且就算是不说品行,单单只说学说,儒家也该被扫进垃圾堆了。”    “这套学说从汉朝时期,流传到了现在,经历了上千年,可它有一点点发展吗?反而是越发的禁锢人心!”    “程朱理学越发昌盛,科学技术就越发倒退,上面的官员就越是想着怎么捞钱!”    “他们想着的永远只会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大明的未来!”    “只顾着他们那一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要划分每个人该做的事,要讨好上位的人,这样就可以对地位不如自己的肆意妄为。”    “因为在他们心中,所有的百姓都是地位低于他们的人,可以随便玩弄。”    “可他们哪里知道?”    任以虚颇有些无奈的说道:“一味的讨好上位者,根本不可能治理好国家。”    “而那些被讨好的皇帝,同样也并不明白,如果一个国家亡了,那么皇帝又能苟延残喘多久呢?”    就拿明朝最典型的嘉靖皇帝为例,他权术确实厉害,数十年不上朝,却还能把控朝中局势。    严嵩号称是权倾朝野,但最后还是嘉靖随便给收拾了。    他厉害吗?    确实厉害,能够让严嵩这个舔了他一辈子的严家父子瞬间倒台。    可你要说他厉害?    明朝是怎么亡的可别忘了!    要不是后面万历新政,张居正给大明延寿了几十年,说不定在万历皇帝时期,就已经亡了!    因为在嘉靖皇帝手里,大明确确实实是在疯狂走下坡路,严嵩就是贪了无数银两,就是坏了大明的根基!    唯一做出来的政绩,还是靠戚继光一个人,拿下来的平定倭寇。    这事儿戚继光一个人能占到七八成的功劳,剩下的则是那些拼死拼活的戚家军将士,至于严嵩和嘉靖皇帝那是真的一分都沾不到!    在历史评价里,从来只有称赞嘉靖权术的,而没有说他是明君的。    因为他没能带领大明腾飞,反倒是快速在衰落。    这就说明了什么?    这就说明只会空口谈话,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只有带领大明走向飞腾的,才是最有意义的!    说白了还是生产力!    而儒家对生产力有帮助吗?    额,不起反作用就不错了,更谈不上促进了。    不管那些儒家的人如何辩解,历史已经证明了一切,儒家就是在华夏迈向近代的时候,拖了后腿,就是对近现代化,对工业化,没有半点帮助!    只是这些话却不好对朱标说。    于是任以虚只能举例宋朝,宋朝的儒家学说发达吧?    他们没能搞出蒸汽机吧?    反倒是把宋朝祸害的成了什么样?    所以明朝自然不能学宋朝这个前车之鉴。    “这......”    朱标一时间竟然没法反驳,确实,你要说儒家是多么多么的好,那为什么每朝每代都推崇儒家学说,但最后偏偏就亡了呢?    而任以虚拿出来的蒸汽机和土豆,至少就能让大明国祚多上百年,而儒家能吗?    绝不可能!    所以任以虚直截了当的鄙视儒家,朱标根本没有反驳的理由,人家任以虚就是能以一己之力改变大明。    朱标只能说,这世上不是每一个人,都像任以虚这样啊。    哪怕是儒家的圣贤也未必能行,所以任以虚有底气看不起儒家!    不过朱标还有一个问题:“但任先生,如果摒弃儒家学说,那么今后又该怎么举行科举考试呢?”    “如今大明科举考试,都是以四书五经来取士的。”    “如果要摒弃儒家学说,那岂不是要从来,修改大明的教育体系?而朝中的礼部,就更是要撤除了!”    朱标不得不考虑到废除儒家独尊,这一华夏千年国策带来的影响。    这将会带来何等的动荡?    谁也说不准!    不过这些任以虚当然也有所考虑,凡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之前我有提过,如果读书人越来越多,那么士子这个阶层就会消失,那同样的道理,如果读书的人越来越多。”    “儒家独尊就不复存在了,在各个学说之中也失去了垄断性,因为人总有自己喜爱的学说,要是这时候大明再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宣布儒家考试只占其中一科。”    “这时候,天下间儒家的人就会越发少了。”任以虚缓缓说道。    朱标依旧有些难以接受,一时间不想说话。    但是朱棣却站出来直接问道:“敢问任先生,虽然从历史大势上来讲,儒家的消亡应当是注定的,可这毕竟需要很多的时间。”    “我大明现在依旧要依靠儒生来治理天下,如果我们想要加速这个过程,又需要做什么呢?”    “或者说,如果我等藩王前往海外殖民之后,该怎么重新构造知识体系呢?”    朱棣的问题十分现实。    儒家会亡,但不是这一时半会儿就能亡的了的,需要很多很多的时间。    就算大明的生产力上去了,也不是这几年能完成的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