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汉魏司马,亦无反心(求月票!)
长安,平康坊,卫国公府。 此刻府苑之内,一代战神、卫国公李靖正在大树下乘凉喝茶。 晚阳落日、醉红之霞,有着一头老虎就趴在他的茶案之旁,一脸倦懒之色,眼皮有一搭没一搭的上下开合,虎尾时不时撩起,扫去身上来回的蚊虫。 “父亲,难道我们就这样等着?什么也不做?” 李德謇站在李靖跟前,脸色着急,眉头紧蹙,沉声说道。 五月十五的秦王大婚结束之后,入骊宫参宴的京中百官,除却宗室勋贵和政事堂执宰们之外,余者各衙主次官都是在次日回到了长安。 毕竟吃席归吃席,工作还是要干的,席吃完了,自是要第一时间回衙,主次官不在衙,倘若出了大事没人负责。 自然,李德謇这个京兆府少尹,实质上管理京中诸事的京兆府二把手,也是在第一时间回了长安。 “现在长安谶言四起,儿子更是得到了准确消息,御史台今日已经遣人飞奏骊宫,弹劾您的奏章,想必现在已经摆在了天子案前!” 作为京兆府少尹,长安有没有飞奏出城,派人例行询问一下个各处城门看守便是,并不是难事。 李德謇面色发红,整个人越说越是激动,越说越发感到骨子发寒。 以他的政治敏锐性,自是能够感觉到,在这后面做局陷害自己父亲之人,实力绝对不简单,完全不是自己所能够抗衡的存在。 “父亲,你难道要束手就擒吗?!” 李德謇话音落。 李靖拿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 今日这一天的到来,其实他早就有心理准备了。 自己这一生功勋太盛,军中威望甚高,为天子所忌惮,而早年又非秦王府出身,更没有参加过玄武门之变,始终都当不得天子亲信四个字。 故而当唐俭入政事堂为相的那一刻,他便是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 毕竟。 当年攻灭冬突厥之际,唐俭这小子奉天子诏去阴山突厥军中谈判。 谁能想到这货竟然带上了他唐家一百多个亲戚,唐俭本想是带着自己的亲戚们飞升一波,躺个功劳回去捡个一官半职,结果因为李靖突然发起突袭,以至于这些亲戚都被突厥兵恼怒狂砍,最后只活了二十来个逃出来。 就因为这件事,这些年来唐俭的脊梁骨都快被自家族人给戳烂了。 而这些账,唐俭自是全部都算在了他李靖的头上。 但李靖也清楚,以唐俭之放荡性情,绝对不可能闹出这等动静,应是有他人在后面操作,而这个人,纵观朝堂,也就那么几个人能做到了。 “为父避政十年,没想到还是终究被人当成了垫脚石。” 对于此。 李靖其实看的很淡,同时也感到很无奈、悲凉。 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现在做什么都没有用,上书自辩的意义,并不大。 只能看,天子是怎么想的。 “明日秦王归京,我便去求秦王。” 李德謇说罢,折身便走。 他这不仅是为了父亲,也是为了自己,如果父亲被盖上了一口谋反大锅,他李德謇这辈子也没得玩了。 望着儿子离去的背影,李靖微微蹙起了眉头,想说点什么,终究还是没有说出口,其实这一刻的李靖,是很失落的。 颇有一种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感。 而走出公府的李德謇,站在门口沉默了片刻,快步上了马车,道:“去崇德坊。” (崇德坊,感业寺所在) …………………… 骊宫,玉霄殿。 一场帝国最高决策层的会议,正在召开。 大位之上,天子李世民。 左侧,依次为:李象、萧瑀、狄孝绪、孙伏伽、杨师道。 右侧,依次为:房玄龄、唐俭、岑文本、马周、韦挺。 李绩——病假。 至于魏王李泰、晋王李治、吴王李恪,这会都不在参政之列,而长孙无忌、高士廉,这舅甥两人,一个已经被动退休了,一个还依旧在考察期,自是也不具备参议这种最高会议的资格。 此刻。 天子李世民微蹙着眉头,一手看着奏章,一手捏着自己的八字胡。 接着,将手中这份奏章,随手往旁边一放,目光便是看向了右侧班列中的马周。 马周是当下的御史大夫,御史台一把手,而这封弹劾奏章,是从御史台飞奏送入骊宫的。 “马周,说一说吧。” 得言,马周随即便是起身,开口道:“陛下,臣这些日子都在骊宫伴驾,这一封奏章,臣也是刚刚得知,属实惊讶。” “不过臣以性命作保,御史台的御史皆是为国奏谏,绝无私心。” 这话的意思就是,我虽然不知道这封奏章的事,但是我御史台的小弟们绝对不会作假。 话音落。 一旁的唐俭,便是率先出声了。 搞李靖的这件事,本来就是他要求的,现在既然已经开干了,他当然是要牟足劲了。 ‘当年我就发过誓,今生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李靖啊李靖,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而现在,时候到了!’ ‘终于让我等到了这一天!’ 想罢。 “陛下。” “臣倒是以为,这奏章之中所言,皆是句句属实。” “民间谶言,绝非空穴来风。” “李靖这厮,当年便是有反叛先帝之心,若非陛下和先帝反应及时,或许当年就被这厮毁了李唐之基业!” “昔年征灭冬突厥之际,更是公然违抗陛下诏命,私命大军攻杀!“ “而今又是累累军功在身,谁又能确保他没有反心?这军中诸将,大半可都是信服于他。” “他若是振臂一呼,天下岂能不乱?” “再者,臣听闻李靖一直都在家中养虎。” “他一个半归养的闲散国公,在家养老虎做什么?” 说到这里,唐俭站了起来。 沉声道:“陛下,天下人皆知,虎乃百兽之王,万兽之尊,李靖之反心,不言而喻。” 一番话出,大位之上的李世民,眉头皱的更加紧了。 当年李靖私命大军之事,他当然是清楚,当年若是依法,得给李靖论罪,彼时为御史大夫的萧瑀更是上奏弹劾此事,但李世民把这事压了下来,只是把李靖叫来骂了一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玄龄,你以为如何。” 他的目光,接着看向了右一位置坐着的房玄龄。 这时微微低着头的房玄龄,在沉顿片刻之后,道:“汉魏司马,亦无反心。” 简短的八个字。 直接让李世民眼眸掠起寒芒。 而在左一位置的李象,则是扫了眼房玄龄,心中感慨:文化人就是文化人,引经据典,有事从来都不会直说,但比起直说,要来的更加恐怖的多。 唐俭刚才说那么一大堆乱七杂八的,看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实际上都抵不上房玄龄这简短八字的十分之一效力。 毕竟唐俭所言带着太重的个人情绪,而且那都是纯粹瞎扯淡,只要李世民这位大唐第一军神还活着,大唐军队就不可能听从其他人的号令。 而房玄龄则是不一样,简短八字,直击天子的那一颗忌惮之心。 汉魏司马,亦无反心。 谁是汉魏司马?司马懿啊! 在曹操、曹丕在世之际,司马懿自是没有反心,也不敢有反心,可在之后呢? 这便是在暗示李世民。 您现在活着的时候,李靖自是不敢造反,可若是您驾崩了呢?到时候军中谁能镇得住他战神李靖? 晚处理不如早处理啊,防患于未然。 而同时。 萧瑀、杨师道、狄孝绪和孙伏伽四人,眼角余光都似有似无的看向李象,在怎么处理李靖的这件事上,若是李象不表态,他们四人也不会干涉。 若是没有人给李靖求情。 以当下之局面来看,天子很可能会顺便把这件事坐实。 因为不论这御史上奏的内容究竟是不是真的,只要有个借口,就足够了,只要天子心中对李靖有那份忌惮之心,就足够了。 天子一旦下了决心要搞谁,何必铁证。 这一点,房玄龄明白、唐俭明白,马周自然也明白,他作为御史台的一把手,弹劾李靖这种等级的奏章,不可能没有提前过目。 当然,远在长安的当事人李靖,同样也明白。 “象儿,你的意见是什么?” 大位之上,李世民的目光,此刻落在了李象的身上。 不仅是李世民。 其余人,皆是如此。 尤其是唐俭。 在他看来,他搞李靖之路上的最大绊脚石,就是秦王李象。 若是李象铁了心要保李靖,这件事就很可能会黄。 李象面色平静,抬头看向大位之上的李世民,道:“陛下。” “孙儿资历浅薄,从未与卫国公有过往来,不知其人之秉性,不知其人之品行,未知之事,不敢在这等大事之上妄言。” 言外之意。 这事不要问我,我什么都不知道。 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更难能可贵,更得人心。 对于李象来说,他反而希望房玄龄、唐俭等人把李靖搞惨一点,这样等到李靖撑不住之际,自己再伸手捞一把,让他心甘情愿的跟着自己去征高句丽,发挥一下老年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