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二凤用心良苦,大象感动哭了!
玉霄殿中。 随着李象话音落下,唐俭心中顿时长长松了一口气。 在他看来,只要秦王不出手保李靖,萧瑀等人就都不会帮李靖说话,最多是有军中的一些将领会上书为李靖求情罢了。 而军中将领上书,上书的人越多,就意味着李靖要越倒霉。 大位之上,李世民得言,在沉默片刻之后,道:“此事,既然是由御史台上奏,那便交由御史台来查,不论何等身份,皆以国法来办。” 作为御史大夫的马周当即便是站起身来,行礼称道:“臣,领命。” 右一位置,房玄龄微微低垂的眼眸间,掠过一抹疑惑之色。 从流程理论上来说,这等涉及国公之大案,须当移交大理寺,待大理寺查证结案之后,再将结果移交刑部复审,由御史台全程在旁监察才是,最后由天子给出最终判罚。 而唐俭则是听的面色大喜。 在唐俭看来,马周掌握的御史台可比孙伏伽的大理寺好操作太多了。 “陛下圣明——” 天子已然决议,断然不可更改。 殿中诸位执宰,皆是行礼称道。 接着。 李世民又道:“明日归京,诸卿今日且好生归去休息。” 随后目光,落在了李象身上。 “象儿,你留一下。” 除却李象之外,余者九人,皆是起身行礼,先后退出了玉霄殿。 这时,李世民自大位起身,走下殿阶,来到李象身侧,道:“象儿,与朕一起走走。” “唯。” 李象起身,跟在了李世民身侧。 他知道,李世民必然是有话要对自己说。 祖孙两人出了玉霄殿,迎着夕阳晚霞,在这骊宫之内散步。 一边走,一边聊。 大多都是家常之事,比如小兕子的病情,比如李象大婚后的感受如何。 李世民真切表达自己作为祖父对于好大孙私生活的关心,并对好大孙下达了一个硬指标,一年之内,要让自己抱上重孙。 对于天子祖父的这个看似很合理的要求,李象表示自己回去之后,一定尽力耕耘,绝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看重,争取早日结果。 而聊着聊着,话题便是逐渐到了李靖的身上。 “象儿,你可知,朕为何把李靖的案子交给御史台来办。” 李象摇了摇头,反正知道也是不知道,领导都反问了,那就必须得给领导装逼的机会。 道:“孙儿愚昧,不知皇祖父深意。” 接着,李世民娓娓而言。 “你入仕起家于大理寺,又是孙伏伽的救命恩人。” “朕若是将李靖的案子交予大理寺来办,一旦案定,就算你未参与,李靖与你也必定会有伤损。” 说着。 李世民脚步驻停,迎面望着远处的夕阳晚霞。 “说来,还是玄龄的那一句‘汉魏司马,亦无反心’提醒了朕。” “李靖的确是一把好刀,朕用他,百战百胜。” “这把刀如若是浪费了,实属可惜,这把刀他可以在朕的手上,也可以在你的手上。” 李象心头一顿,没想到二凤竟然是这个意思! 着实有点出乎预料啊! 话音至此,李世民抬手拍了拍李象的肩膀,道:“待御史台案结之后,朕会将李靖的公爵罢黜,贬至外州为都督。” “来年花开之际,你可上书一封,奏请李靖入你东征麾下,彼时朕会顺势让李靖做你的检校天策府司马,随你东征高句丽。” 好家伙。 ‘二凤你这么搞,我都要感动哭了。’ 李象心中如是想到。 从李世民这番话中,李象自是明白了什么意思。 的确。 李世民忌惮李靖,这一点毋庸置疑,可说李世民相信现在的李靖要造反,那是绝对不可能,这点儿自信李世民还是有的。 而之所以对李靖感到忌惮,也是因为李世民怕自己活不过李靖,怕自己一旦死了,无人能压制李靖。 可现在有了李象,他的想法就转变了,因为在他看来,自己能驾驭李靖,李象也可以,李靖这么好的一把刀,若是就这样废了,实属是可惜。 故而。 趁着这一次有人对李靖发难,李世民索性把这把刀的使用权,过户到自己好大孙的手中。 正所谓,一把好刀传三代,人走刀还在。 ‘都已经开始为我构建班底了,二凤啊二凤,你要是爱我,你就直接说啊,何必这般藏着掖着,搞得跟小学生暗恋似得。’ ‘或者直接下个诏书,给我来个皇太孙,我也省的天天在这跟你玩百八十个心眼子。’ 李世民的这一手操作,倒是让李象想到史书上记载的李世民末年之举。 史载,贞观二十二年,也就是李世民在人世间的倒数第二年,特意寻了个理由,把当时风头正盛的李绩给外贬出京。 待次年驾崩之后,新帝登基的第一个月,就第一时间把李绩召了回来,又是拜相,又是加开府仪同三司,尽显新君恩典。 李靖早年不是李世民的秦王党,而现在李世民此举之目的,就是把李靖变成李象的秦王党。 至于李靖怎么选。 他没得选。 “孙儿明白。” 李象深吸一口气,随即后退两步,扑通便是朝着李世民跪了下去。 “象儿,你,你这是?” 李世民看着突然跪地的李象,不由面色一顿。 只见。 此刻之李象,戏精,瞬间附体。 李象抬起头看向李世民的瞬间,一双眼眶已然是通红,泪花在眼眶之内打转,操着一副哽咽的嗓音道:“阿翁为孙儿考虑之至,孙儿百感交集,感激涕零。” 砰。 磕了个响头。 “这一拜,孙儿拜的并非是大唐天子,而是吾家阿翁!” “哎呀——” 一句‘阿翁’入耳,李世民望着好大孙这般模样,顿时也是感动的红了眼眶。 人老了,就越发看重那一份难得的亲情。 李世民连忙是亲自俯身将李象给扶了起来,感慨的拍着李象的肩膀,道:“象儿啊,朕老了。” “这往后的天下,得需要像你这样的年轻人来扛。” “对了。” 说到这里。 李世民似是突然想起一个事,进而道:“朕诸孙之中,唯你最类朕,英武大智。” “而诸皇子之中,则是你的三叔有朕昔日之风,他自幼就跟着朕修习兵法、锤炼骑射,前几日朕特意考较过你三叔,恪儿如今对兵法之通晓,就算是朕,也是为之惊叹。” “有空的时候,你可以与之探讨。” “朕已决议,此次东征,便让你三叔担任一路大总管,助你东破高句丽。” “有他在你身边辅助,叔侄一心,必能大胜得归。” 对于李世民这番话,李象眼眸微凝,但是并没有说什么。 多说,反而显得自己不团结了。 不过他很清楚。 吴王李恪,绝对不是晋王李治,这小白猪藏拙腹黑,又深谙兵法、技艺在身,而且要担的是一路大总管。 ‘看来得做点安排了。’ 李象心中如是想到,最简单的操作,就是在东征军中将李恪这个大总管制约或者架空。 介于这位三叔的前朝血脉问题,李象专门抽时间想过,这位三叔如果想成功上位,在李世民脑子保持清醒的条件之下,就目前这个情况而言,恐怕只有一条路子。 那就是把天子嫡子嫡孙,全给非正常死亡! 人都死光了,实在是没得了选,李世民自然只能选择李恪。 而要做到这件事的难度,无异于登天。 所以李象心中很是感到疑惑,倘若那宇文士及果真是李恪身后之人,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疯癫原因,会选择李恪,难不成天生喜欢挑战高难度? “有三叔帮衬,此行东征,孙儿更有把握了。” 李象点了点头。 对于李象的这个态度,李世民表示很满意。 在二凤看来,自家这位老三,体内有着前隋血胤,这辈子注定与天位无缘,自是不会对李象产生威胁。 而若是能够培养出一个如李道宗、李孝恭这等能征善战的宗室将领,这样往后大唐江山就将变得更加稳固了。 这一点,与八百年后的老朱想法,可谓是不谋而合。 只不过李恪运气比较差,他可以选择做朱棣,但李象却不是朱允炆。 …………………… 三日之后。 天子已经归京长安两天,关于卫国公李靖的处理,于天子归京的次日,御史台就已经给出了案结,这办案速度不可谓不迅速。 而面对御史台的案结,天子倒也很是爽快,一句念在往日之功,从轻处罚。 直接把李靖的从一品卫国公降为了从三品的三原侯,并外放为沧州都督,七十二岁的老年人李靖只得无奈背起自己的小背包,准备带着自己的小老虎,离开住了二十多年的长安。 一时间,整个长安、整个军界哗然。 就李靖这件事而言,其实谁都知道其中有猫腻,但谁都不说,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保持了缄默。 贞观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今日休沐,但天子和执宰们不放假。 大清早,便是有着内侍来到秦王府传达天子口谕。 辰时正之际,天子将在两仪殿召开大唐最高层会议,所有政事堂执宰都必须列席,且不准告假。 李绩表示:不能请假,真的很不人道。 而这一次会议的核心之事,仅有一件,那就是议定六科官员人选,这关乎到整个大唐官员的切身利益。 整个长安权贵官场,这一日,身在休沐,心向两仪。 当下,辰时初,秦王府。 昨晚劳碌一夜的李象,带着一脸疲惫之色迈出了府门,刚欲登上王驾之际。 “李施主。” 一道银铃女音,响于耳侧。 ——————— ps:施主,出家人不谈钱,说缘,一次一万八千缘。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