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怎么阻止我爹造反!急!

第129章 北征将至!天子再次深夜传召秦国公!

   这一刻。   殿中勋贵宗室之目光,都是集中在了天子李世民之身,都在心中猜测,手握最终裁决权的天子将会做出如何抉择。   毕竟连长安路边的一条野狗都知道,长孙无忌是他李世民的发小,是他李世民的第一心腹。   “陛下,此案涉及宗室外戚,又涉及到晋王殿下本身,晋王殿下已经不宜再作为主办查案之人,老臣斗胆,请陛下依照国法,将此案转由大理寺。”   面对萧瑀的这番进言,向来是有谏必回的李世民,这次罕见的没有给予理会。   当然。   这其实在李象看来,也是一件好事。   他打心里也不想查这桩案子,毕竟东宫的这把火是李承乾自己放的。   而且李象心里也明白。   这长孙无忌既然敢当殿这般开下海口,以自裁和三族为押,那便是说明,长孙无忌能够确保纥干承基的手中,没有任何能够确凿将他长孙无忌关联起来的证据。   能理解,以长孙无忌的政治手段和政治素养,设立防火墙,这是基本操作了。   而且就算真的查下去,最后估计也会查给长孙无忌一个清白,反而不如就这样糊里糊涂,让这件事彻底成为李世民的一块疑心病更好。   只要李世民不再那般信任长孙无忌,李象便是达到了目的。   这时。   大位之上,李世民捏着自己的八字胡,目光凝落在了长孙无忌之身。   “无忌,朕问你。”   “你可确有构陷太子。”   话音落。   祭出三族,以头磕地的长孙无忌,缓缓抬起了头,眼神坚定的直视着李世民的双眸,铿锵道:“臣忠心为君,绝无此意——!”   这一场君臣对视,足足持续了十多秒。   最终。   “好——!”   “朕信你。”   天子言罢。   随即,李世民眼眸扫过宴上群臣,道:“将纥干承基押往东市斩首示众,其三族流放。”   话音落。   右侯卫军士便是将纥干承基给生生拽了出去,根本不给任何辩解的机会。   但。   从李世民的这一道处理,殿中群臣也是看出了其中端倪。   因为,若是把罪名都摁在纥干承基头上,绝不仅仅只是一人斩首、三族流放那么简单,纵火东宫,构陷太子,三族都得被夷平了!   李世民是爱民惜臣,并不是手软。   天子之所以这般定罪,或许隐有深意,而这份深意就是,天子并不认为罪行皆在纥干承基,甚至天子很可能认为长孙司徒有罪!   “你还跪着做什么?!”   李世民扫了眼跪在地上的李治,冷声一喝。   在久经政治考验的李世民眼中看来,这李治小野鸡办的这场案,就是办了个笑话,简直是在群臣之前丢尽了皇家的脸。   李治后脊背瞬间发凉,他还是第一次被父皇这般语气训斥,低着头连忙是起身,默默退到了一边宗室席位之上,当落座之后,整个人脑瓜子依旧是嗡嗡作响,久久不能回神。   而又在这时。   李世民目光再次落在了长孙无忌身上,单是从声音语气中来听的话,听不出分毫与过去有什么差别。   “无忌,当下北征薛延陀在即,重在筹措各州军需,朕需要一个信的过的人出京统一调度,思来想去,朕觉得还是你去最为妥当。”   “你这两日准备一番,朕会下诏于你,以司徒之位,督办各州军务。”   话音落。   长孙无忌身子明显一顿,随即不动声色,道:“臣,领旨。”   虽然只是让长孙无忌短暂离京去筹措北征一应军需,但只要人离了京,就等于是自动失去了‘宰相’的权柄,在离京的这段时间无法参与帝国最高层的决策。   这对于长孙无忌而言,无异于最痛苦的责罚,毕竟自从李世民登极之后,他从未离开过权力中枢,哪怕是当年长孙皇后在世抑制着他,那时的长孙无忌依旧能够凭借自己和李世民的关系,轻易左右国家大事,干涉朝局。   此刻,他心中亦是明白了一件事。   或许就是从现在这一刻开始,他在天子李世民的面前,将彻底失去发小的身份,沦为了与房玄龄、萧瑀等人一样的近臣重臣。   宴上群臣,对于天子的这个突然安排,亦是心中各有思绪。   李象面色平静,将手中这杯水酒一饮而尽,对于他来说,能把长孙无忌搞到目前这个程度,已经算是战果显著了,毕竟这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第一心腹,想要一帮子将其打死,明显不大现实。   接着。   这场天子寿宴便是在一种很是诡异的气氛中进行了下去,每个人都笑出了声,但似乎又并没有人在笑。   一直到酉时正(18:00),这场大宴才终于是在一场集体尬舞之中,落下了帷幕。   待宴上群臣离去之后,李泰尤是磨磨唧唧,逗留在殿中。   这一细节,离殿赶去武德殿的李象虽看到了,但并未有所在意,甚至这李肥四想做什么,李象都已经提前预料到了。   “父皇,儿臣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肥四站在殿中,一脸的犹豫踌躇。   “说。”   这一场天子大宴,让李世民失去了一个贴心发小,心中很是不爽,语气充斥着冷意。   “儿,儿臣去年冬月,亲眼得见太子在东宫举办酒宴,怎能去了越州?”   “儿臣不忍父皇被欺瞒,这才斗胆……”   话还没说完。   “自己看。”   李世民眼神一冷,随手一扔,有着一封信便是落在了李肥四跟前。   这信,是方才李承乾离殿前差内侍悄摸递呈于李世民的,是越州永欣寺方丈辩才大师的亲笔书信,其中内容很简单,一是给天子贺寿,二是言明兰亭集序帖乃是他本人相赠予李承乾,感念太子的孝感天地。   李肥四愣了愣,下意识捡起书信,翻开看了几眼,脸色瞬时煞白。   “青雀,你最近是越发的不像样了,承乾毕竟是你的长兄,是大唐的太子储君,不论他为君还是为兄,你都应该对他有着恭敬。”   “这几日,你就暂时不用参朝了,回府自省几天。”   说罢,李世民起身离开两仪殿,只留李肥四独自一人在殿中凌乱。   简单的一句话,暂免了李肥四的参朝之权。   这消息传出去,必然又是一阵轩然大波。   而此刻。   已经到了武德殿,正在武德殿中接待孙思邈的李象,正用他那后世积攒的医学,给当世药王孙思邈来了一场倒反天罡。   一套又一套新奇的疗法、药方,听的孙思邈这个百岁老头频频点头,甚至是拿出了随身携带的笔墨,将李象说到的‘要考重点’,一一记下。   至于那封由李承乾呈给李世民的,来自于永欣寺辩才和尚的亲笔信,则是李象用一部经书换来的。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法以大乘法门为核心,大乘法又以般若法门《大般若经》为核心,心经则是般若经的精髓灵魂,是佛法的核心中的核心。   当下三藏西行未归,心经译文还未在大唐现世,大唐万千僧侣只闻其名,不见其实。   你说辩才这种八十多岁的老和尚看到心经的刹那,会不会疯狂?   作为心经的译文者,单就这一点,这足以让他在东土和尚史册中流芳千古,为万世僧侣敬仰!   和尚也爱慕虚名,别问李象怎么知道的,因为他亲眼见过和尚刷卡买保时捷。   而至于为什么李象一个医学生,能背的出这长达二百六十字的心经,则是得益于他高三时期,身处衡水,精神高度紧张焦虑。   当时的他一直在找抑制焦虑的方法,最后找到了,那就是背心经!   每当他焦虑不已的时候,他就默背一次心经,竟是有奇效。   ……………………   …………   次日。   平康坊,秦国公府。   昨夜就已经出了宫的李象,正吃着早点,药王孙思邈则是被他请到了府上,答应为他调理小兕子的身子。   至于这个调理时间要持续多久,孙思邈并未说具体日子,那便一直待着,毕竟以李象肚子里装的那些后世医学知识,足够讲到孙思邈一百二十岁。   这一刻,他才是真正感慨,自己这些年的书没白背。   而待到下午,临近暮鼓之际。   天子敕旨,宣诏选官三谏。   此三谏,一经颁布,整个长安权贵层都是彻底睡不着觉了,尤其是那些世家公子哥们,一个个都在三曲神女的被窝里翻来覆去,琢磨着画个怎样的圈来咒死李象。   至于偷摸着扎小人者,更是数不胜数。   有甚者,甚至把神女当成李象怼,口骂李象,身行神女,一时之间竟是成为烟花潮流。   而就在选官三谏的敕旨宣诏后的第七天,由狄孝绪接手后的吏部,更是紧锣密鼓的颁布了一系列科举改制条例。   一、自本年会试开始,实行‘锁院’、‘弥封’和‘誊录’等一系列杜绝作弊制度。   二、废除公荐制度,明令禁止考生在开科前一月内拜谒京中任何官员,有违禁令者,直接去除当年科考资格,并三年内不准再参加科举考试。   三、取消毫无实际意义的明经科,取消难度极高的秀才科,同时将进士科考试内容修改为:主策、次论、再次诗赋,并于进士科中设立三甲制度,用以区分科考成绩。   这些变动,基本上是宋朝对科举的改制。   选官三谏,以及这些科举改制的条目颁布之后,一时间顿时引动天下哗然,高门恨,寒门笑,人类的悲欢总是不相通的。   而改变一些东西,必定是要损害很多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一时间,百官上奏弹劾秦国公的奏章,再一次跟雪花片一般飞入太极宫,不过这些奏章都得到了一个统一批复:朕知道了。   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反正不管天下权贵们骂的再怎般起劲,太极宫中的天子都当起了鸵鸟,头往妃子笑中一埋,权当是什么都不知道。   而秦国公的小日子,则更是过的极为滋润。   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先和新月锻炼半个时辰。   接着刷牙、洗脸、吃早饭,看望一下由药王接手调理的小兕子,然后再和苏璃锻炼一个时辰,这样一个上午的时间就过去了。   在坚持不懈的锻炼之下,不论是大象还是小象,都已经是有了极为明显的提升。   比如,小象已经能坚持五分十二秒,甚至偶尔还能击败新月,大象也能够勉强在苏璃手下撑过七个回合。   至于下午。   若是大理寺有紧急要务,李象就会亲自去一趟大理寺。   若是没有要务,李象就索性懒得去了,用完午膳,睡个午觉,闲来无事就召南曲神女们来府上听听曲,或是去看苏璃暴训那一百精选挑来的不良人,又或是前往吏部,和狄孝绪商讨一些科举改制的细则问题,比如考官的挑选、策论的具体题目设定、重新编排的科考规则等等。   狄孝绪是个聪明人,很多东西,李象只需要画个大纲,狄老头就能帮你细化的满满当当,唯独有一点,是李象特别注明的。   那就是贡院之中,考生考场之上,一定要设雪隐(厕所)。   狄孝绪当时便是愣了愣,但亦是明确表示,一定贯彻秦国公的指导精神。   而等到每天长安晨鼓二通鼓敲响之际,狄仁杰则是会来一趟秦国公府,把大理寺的一些紧要事情做个汇总报告,若是实在忙的走不开,则会差人来送一份简报,称之为:大理寺日报。   这种安静闲适的生活,持续了十五天。   贞观十七年,二月初十,春分。   子时三刻。   百骑再一次冲入了平康坊,一道天子口谕,传入了秦国公府之中。   “天子口谕,诏秦国公李象入宫面圣——!”   前线急报:薛延陀可汗夷男,亲率二十万大军犯边。   如此看来,这位夷男明显读过孙子兵法,孙子兵法第三计:先发制人。   当下虽已春分,但北漠依旧天寒,唐军在这等天气之下作战,必然战力有损,而薛延陀此刻突然进兵,显然就是想要把天时占据。   ————————   ps:背心经这个事,不是胡诌,我真背的滚瓜烂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