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史上最尴尬物理诺奖得主!科学 vs 科学精神
王路遥和香岚的到来,让李奇维变得生龙活虎、神采奕奕。 对待第二届布鲁斯会议,他更有信心了。 不管对方是何领域的大佬,都将被他斩于马下。 随着时间推移,距离会议越来越近了。 这段时间,进入伦敦的外国人明显增多了。 英国警方不得已加大了巡逻力量,杜绝一切风险。 这个时代,伦敦毕竟是有着几百万人的大都市。 在没有摄像头,没有照相机的情况下,城市的治理难度可想而知。 难怪会有私家侦探这种东西。 要是在后世,谁能逃脱天眼的监控。 伦敦的变化,让王路遥和香岚有点紧张。 她们很担心李奇维会不会紧张。 毕竟这种面对全世界精英的大会,在她们看来和天方夜谭一样。 从来没有人经历过。 李奇维淡定无比,镇定自若。 “放心,这些对你们夫君我来说,只是小菜一碟。” “我一只手就可镇压所有人。” 霸道无比的气势,让二女心花乱颤,美目涟涟。 趁着这段时间,二女可是煞费苦心满足李奇维,希望他能有个好精神。 就在所有人等待第二届布鲁斯会议的召开时。 一件本该让所有人高兴和羡慕的大事,却让大家感觉到古怪无比。 心中不停地默哀。 1912年10月16日,距离第二届布鲁斯会议还有半个多月。 这一年的诺奖终于如期公布。 其他奖项都好说,就是物理诺奖的颁布,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1912年第十二届物理诺奖得主是:瑞典发明家,达伦。 他的获奖理由是:发明用于控制灯塔和浮标中气体蓄积器的自动调节阀。 额。 解释一下。 大航海时代,对于船的安全来说,最重要的是灯塔和照明浮标。 有了它,船长就能在恶劣的海上环境中,辨识位置,保证船员们的安全。 随着世界交流越来越频繁,需要的灯塔和照明浮标越来越多。 而且还提出了特殊的需求。 第一,照明的亮度要足够大,让这些光源容易识别。 第二,照明时间要足够持久,不要动不动就得加燃料。 第三,最好是自动的。总不能每个灯塔都派人去守吧。 于是,设计一种能够自动调节亮度和时间的设备就成了重要的工作。 达伦目前是瑞典气体存储公司的总经理。 他的成果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他把乙炔溶于丙酮中,作为燃烧的能源。 并且设计了一种精巧的结构,能够存储大量的丙酮。 因此,第二个燃料量问题就解决了,不需要经常去添加照明燃料。 而且乙炔的焰火非常明亮,经过特殊的设计后,能形成强烈的闪光。 这种闪光的亮度是足够的,能够穿过浓烈的大雾。 第一个问题也被解决了。 接着,达伦又设计了一种自动调节器。 能够根据情况,自动控制照明的频率和强度。 其实就是通过控制乙炔的燃烧速度和一次性量来实现的。 想要强光,那自动调节器就加大阀门开口,一次性燃烧大量乙炔。 想要弱光,那就减小阀门开口。 至于频率那就更好控制了。 总之,达伦的成果,客观来说,距离诺奖的水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自动调节器难度很小,一个厉害点的发明家都能做到。 关键是他把乙炔溶于丙酮,并且设计的这种蜂窝状的多孔结构,容纳更多的丙酮。 这个创新设计还是很有技术含量的。 一般人根本想不到,哪怕是化学家也不一定能够实现。 但尽管如此,离真正的物理学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因为达伦的所有成果,都没有创造和发现任何新的物理知识或现象。 他的成果和马可尼的无线电不同。 无线电至少还用到了大气层反射,如今形成了大气科学这门学问。 也算了新的物理研究了。 技术难度看,无线电确实比达伦的设计高了好几级。 若不是其瑞典人的身份,几乎很难获奖。 因此,所有人都觉得瑞典诺奖委员会是在暗箱操作,照顾自己国家的人。 一时间,批判声不断。 “呸,还说诺奖是全世界最公平的奖项,这明显是偏袒本国人。” “我是航海业内人士,达伦的发明,其实还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世界各国基本都采用了他发明的设备。” “我们业内都称呼他为‘航海者’的恩人。” “哦?还有这种故事。” “客观点说,达伦的成果就是弱化版的无线电。” “这一次物理诺奖确实有点有失偏颇。” 随着质疑声越来越多,瑞典诺贝尔奖委员会不得不公开发文表示。 原来,达伦因为研发航海照明设备,实验室发生爆炸,他躲闪不及,不幸双目失明。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没有停止研究。 在助手的帮助下,他仍然继续在实验室工作。 如此精神,简直把科研工作者的坚毅表现到了极致。 所以,今年的诺奖才会考虑颁发给他。 真实历史上,达伦的奖项是由他的弟弟去领取的。 而且大会上他弟弟也没有发表任何演讲,并且会后也没有印发达伦的获奖成果册子。 这可能是达伦故意为之。 他知道自己的成果离诺奖还有很远的距离。 但是毕竟他是瑞典人,又为科学事业奉献到这种地步。 瑞典诺贝尔奖委员会有此决定,也实在是人之常情。 现任瑞典皇家科学院院长索德巴姆公开发文表示: “接下来的诺奖,将仅仅考虑获奖者的成果,排除其他一切因素。” 达伦的故事被曝光后,瞬间在科学界引发轰动。 一场关于科学与科学精神的大讨论,引发了无数人的关注。 有人认为科学精神更重要。 “哎,没想到还有这种事,达伦的成果虽然弱了一点,但他这种刚毅的精神值得学习。” “不是每个人都是天才,普通人的极限或许只是天才的门槛。” “但是普通人为了达到极限,很有可能失去自己的生命。” “科学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有伟大的科学精神。” 当然,以上的说法也有很多人反对。 他们认为科学就是科学,不应该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布鲁斯教授发表量子论和相对论,既没有吃苦也没有身体受伤,难道他的精神就不可贵吗?” 李奇维:喂喂喂,兄弟别造谣啊,我吃的苦不少啊。 “科学是宇宙的真理,它既不会偏爱勤奋坚持的人,也不会对懒散傲慢的人有偏见。” “它就在那里,谁发现了谁就是伟大的。” “这不就是诺奖设立的初衷吗?” “那我为了科学甚至失去了生命,诺奖是不是也得给我一个。” “这对其他人来说根本不公平。” “......” 达伦获得诺奖的事情,竟然演变成关于科学价值的讨论。 双方各执一词,都非常有道理。 一个重视感性,以人的视角看待科学。 一个重视理性,以科学本身的视角看待科学。 两种观点都有各自的支持者,很难说服对方。 而且没有人敢断言,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李奇维知道这个消息后,也是长叹一声。 这种问题哪怕放在后世都是一个无解难题。 不同人,他的立场不一样,本身的实力不一样,得出的结果自然也不一样。 因为这是两种价值观之间的较量。 后世也有很多成果,从科学原理来说,它们非常简单,没有任何的创新。 但是从应用层面以及发现者本人的奉献精神层面看,确实又值得尊敬。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分开评选。 这样既能保证公平,又能完美平衡科学和人心之间的矛盾。 以李奇维如今的身份,他是不可能为这件事公开表态的。 一旦他发话了,那么几乎相当于盖棺定论了。 关键是这对他而言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得罪不少人。 老阴比李奇维自然不会干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这件事难就难在达伦的成果,终究是次了一点,但又不是太次,至少它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瑞典,利丁戈市。 达伦和他的弟弟正在喝着咖啡聊天。 达弟叹气道:“大哥,现在外面因为你获得物理诺奖都吵翻天了。” “有支持者,也是反对者。” 双目失明的达伦并没有想象中的失落和消沉。 今年43岁的他看起来依然意气风发,头发梳理的一丝不苟。 带着一双墨镜,遮盖他受伤的眼睛。 他毫不在乎地说道:“哎呀,完全没有必要同情我。” “眼睛瞎了,算不得什么大事。” “我知道物理诺奖委员会的想法,毕竟我是瑞典人。” “我们国家辛辛苦苦办的奖项,怎么也得照顾一下自己人。” “但那也得分情况啊。” “连布鲁斯教授的相对论都没有获奖,我何德何能配这个奖项。” “这样一搞,让我很尴尬啊。” “到时候颁奖,你代我去吧,我可不想去。” 达弟哭笑不得。 自己的大哥也真牛逼,获得物理诺奖都不去。 不过他觉得不去也是好事。 这个奖太有争议了,本人去了反而不是一件好事。 要是让外面支持达伦的人看到,一定会惊讶的下巴都掉了。 他们以为达伦为科学献身,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然而在达伦自己看来,仿佛就和手指上有个小伤口一般。 如此乐观且强悍的心态,确实有点吊。 难怪顶着双目失明都要做实验,敢情人家根本不在意。 这也是一位猛人。 和后世某些小鲜肉比,达伦获奖好像是理所应当的。 毕竟小鲜肉的手指都流血了,要是不赶快送医院,那就自动愈合啦! 达弟笑着说道:“我听说,布鲁斯教授的成果,都够获好几个诺奖了。” “但是他的成果都太惊世骇俗了。” “瑞典的诺奖委员会教授们根本看不懂,也没有把握。” “所以迟迟不敢颁奖。” “当初的狭义相对论这种情况。” “目前看,广义相对论肯定也是如此了。” “已经逆天到让诺奖委员会都不敢颁奖了。” “布鲁斯教授真是一个可怕的男人。” 达伦来了兴致,忽然变得很激动。 所有在科学领域混的人,就没有人没听过布鲁斯·李的大名。 对方是一个快要被神话的人物。 “你不明白,诺奖对于布鲁斯教授来说,完全就是可有无可的东西。” “他的实力早已超越了诺奖的范畴。” “要是牛顿活到现在,你觉得诺奖配给他颁奖吗?” “我也算倒霉,在第二届布鲁斯会议的节点上获奖。” “你别看外面现在讨论我,讨论的这么热烈。” “再过几天,估计所有人都会把我忘了。” “我的成果和广义相对论比,简直就是拿蜡烛和太阳比。” “哎,生不逢时啊。” 达伦分析的非常在理。 他的热度仅仅持续了几天,就没有多少人关注了。 因为马上就是第二届布鲁斯会议了。 那才是影响整个科学界的大事。 与之相比,达伦的奖仅仅变成了一个谈资,作为会议的预热。 这一年的诺奖,也成为历史上最尴尬的诺奖。 热度持续了几天,就几乎无人讨论了。 还好达伦天生乐观。 要是换做一般人,恐怕就得患上抑郁症了。 去年的诺奖得主,维恩教授在办公室内舒了一口气。 “还好我是去年获奖的,要是今年获奖,那就完全成了布鲁斯那小子的陪衬了。” “恐怕我会成为史上最没有存在感的物理诺奖得主了。” “上帝啊,好歹我也是第二朵乌云的发现者,怎么和布鲁斯一比,就这么没牌面。” 随着诺奖公布,距离第二届布鲁斯会议只有半个月了。 无数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李奇维的绝世风采了。 甚至连物理诺奖委员会的人,都开始放下手头的工作,准备去英国参加会议了。 因为广义相对论获一个诺奖,几乎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事情。 他们这帮评奖的,总得自己先搞明白理论吧。 不然恐怕就成了最大的笑话了。 这一世,广相注定不会明珠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