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从拯救关羽开始

第194章 北上抑或是南下

   二来,随着襄阳城转危为安,时间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因素。    而且此刻大军主力已经进入襄阳郡境内,距离襄阳城至多也不过三日左右的时间,往返也不过六七日而已,这点时间,汉军还是浪费得起。    说句不好听的,即便最终还是决定南下,多给吴国十天半个月的时间,他们也根本跳不出汉军的手掌心,更别说,从江陵已经传来消息,吴国正在谋求谈判。    三来,如今的汉军可以说是已经相当的疲惫,之所以还在拼命地增援,就是凭借着胸中一口气。    事实上,此刻的汉军主力是急需休整的。    因此,与其放任大军在这荒郊野地里休整,还不如将部队拉到襄阳再做休整,至少也安全一些、粮草补给也充分一些不是。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是,北上还是南下,关将军还没法这么轻易决定,他还需要听一听付燚的解释,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基于以上的原因,关将军也是果断下达了继续北上的命令。    而随着命令的下达,关将军手下的汉军主力也是再度加快脚步向着襄阳城进发。    不过短短数日的时间,关将军和汉军的主力便是抵达了襄阳城中。    对于关将军没有采纳自己的建议,依旧带兵北上,付燚其实也并不意外。    易地而处,付燚扪心自问,恐怕也会想要亲眼看到襄阳城才能放下心。    一番见礼之后,大军也是很快开入了襄阳城内。    因为付燚数次对百姓发粮的缘故,襄阳城内的百姓们,对于汉军主力的到来倒是并不排斥。事实上,在昨日里关平、刘封所部到来之际,襄阳城的百姓便已经习惯了汉军的进驻。    当然,想要彻底地将襄阳城内百姓彻底认同大汉,并主动成为汉民,为大汉做贡献,却还需要时间的积累。    不过,襄阳城内的世家门阀们,对于关将军,或者说刘皇叔麾下汉军的回归,反倒是有些乐见其成。    毕竟,当年的刘皇叔可是在新野城工作过一段不短的时间,与襄阳的门阀世家也算是相处融洽。    甚至在当年刘表过世之后,也是有不少人是支持刘皇叔上位的。    虽然最终因为曹老板的大军南下,导致荆州大部分世家倒戈相向,但与此同时,很多的世家也是在刘皇叔这边下了注的。    就比如几大世家中庞(庞统)、黄(黄月英)、马(马良、马谡)等,都有人跟随着刘皇叔。    两边下注,从来都是世家生存与发展的最佳选择。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汉军的杀回,襄阳的世家门阀们自然不会有太多的抵触情绪。    当然,这并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如今的汉军才是胜利者。    与其说,襄阳的门阀世在家顾念的是那点可怜的香火情,不如说,他们只是适时地站在胜利者的一边。    而这,也是天下所有世家的座右铭。    虽然并不情愿,但为了襄阳城和襄阳郡的长治久安,刚刚回到襄阳城的关将军,甚至还没来得及与付燚等将领们细细叙谈,便是被拉入了世家们准备的接风宴。    没办法,门阀世家在这个时代,就是这么的强势。    显然,若是在盛世,这些门阀世家势必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也更是朝廷必须铲除的毒瘤。    事实上,自唐朝以前,所有的历史,几乎就是朝廷与门阀之间的博弈史。    从武王伐纣,到春秋战国,再到秦国一统,汉继秦志,再到如今的三国,无不是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博弈。    不过,在如今的乱世,世家与朝廷之间也不是完全对立的。    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二者是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存在。    制约自不必多说,强干则必弱枝,枝茂则势必瘦干——国强则门阀弱,世家强则国弱,自古皆然。    至于依存,则是这乱世特有的关系:朝廷需要世家来稳定地方,并提供持续可靠的税赋和粮秣,而世家也需要朝廷的兵马武力,来确保自身安全和发展。    正是这样矛盾的关系,让关将军也不得不有所妥协。    好在,关将军的面子果实还算不错,仅仅是一顿接风宴,便是与襄阳城的世家门阀们达成了初步的协定。    而有了襄阳郡世家门阀的支持,至少短时间内,关将军是不需要太为粮秣担心了。    什么,取了吴军粮秣和襄阳城的汉军怎么还会缺粮?    你只看到了汉军的缴获,却没有看到,汉军需要喂养的人口也是急剧增加啊!    要知道,光是吴军的俘虏,江陵城内就有足足五万多人。    吴军营内和襄阳城中的粮草虽然不少,但要支撑近十万人到秋收时分,还是十分捉襟见肘的。    更重要的是,因为兵力的急剧增加,仅仅依靠荆南四郡,根本供养不起这样一支十万人的部队。    换言之,即便现下的粮秣还够大军拖延到秋收时节,荆州军团依旧将陷入粮荒,甚至加上如今尚未完全征服的襄阳郡和荆南几郡,也依旧供养不起这十万多人。    当然了,裁减相应的俘虏兵几乎是必须的,但即便裁减也不会全部裁减,兵力的增加也更是板上钉钉的。    而荆南各郡,除了南郡尚且比较富庶之外,其余几军能为大军提供的粮秣其实很少。    这样的情况下,襄阳郡的重要性就一下子提升了上来。    可以说,关将军最终能留下多少的俘虏兵转化为荆州兵,就全看荆州世家们的支持了。    这也是关将军按捺下心中对世家门阀的不爽,而坦然赴宴的根本原因。    而在暂时稳住了地方势力之后,关将军也是连夜将众将也召集了起来,召开阶段性的战斗总结会议。    不约而同的,众将的目光也是全都看向了付燚。    毕竟,就算是刘封的上庸军其实也没有什么好讲的,唯有付燚的五千偏师,真是做下了好大一件事。    或者说,此战一多半的功劳都要归属于付燚和他的五千偏师。    自然,众将,包括关将军也都想知道,付燚到底是怎么想到又做到的。    看着众将的目光,付燚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连忙就要推辞。    只是,还没等付燚开口呢,上首的关将军便是发了话:“便从付破虏开始吧,想必众将也都很是好奇,付燚你是怎么又创造了如此奇迹的。”    好吧,关将军都发话了,付燚自然也没法推辞。    当即,付燚也是将自己如何发现战机,如何设计诱导襄阳城内兵马出城,如何内外夹击攻破襄阳城的全过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末了,付燚也是总结道:“此番战襄阳,一是多亏了关将军所遣三百校刀手,若非此军精锐,我军断不能轻易得手襄阳,亦不能坚守襄阳数日之久;二是多亏诸位将军舍命来救,非如此,不能令魏军退却。再有一日半日,襄阳城必为魏军所破也。”    这当然是付燚的谦虚之言,或者说,付燚就是在分润自己的功劳。    但不得不说,付燚的这番话语,倒是说得让众人心里都暖暖的。    毕竟谁不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得到认可,尤其是在自己付出绝大的代价之下。    不仅是众将,就连关将军心头也是十分的满意,毕竟那三百校刀手,可是他的心血所在,而北上救援更是他一力推行的。    虽然付燚只是他手下的一员将领,但付燚能说出如此之话,也说明关将军没有白白提携和栽培于他。    微微点了点头,关将军随即也是总结道:“此番能抓住战机,拿下襄阳,并为江陵之战赢得战机,此皆付燚之功也。至于诸君,破敌于江陵城下,千里驰援于襄阳之地,亦多功高也。吾当上禀王上,论功行赏。”    “谢将军!”闻言的众将也是喜滋滋的抱拳而道。    “如此,便进入第二件议题吧。”说着,关将军也是环视过众人。    众将也都明白,今日的重头戏终于要来了。    随即,关将军也是看向众将,缓缓说道:“今魏、吴新败,皆已退军,而我军兵锋正盛,势不可辜负如此良机也。不过受限于我军兵力,北上或是南下,只能择一路而行,吾等必须尽快拿定主意。诸君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吧。”    话音落下,众将也是小声地讨论了起来。    关将军倒也不急,静静地等候着众将的表现。    这次,关将军还真没有预设立场,而是准备综合众将所言,再做最后的决定。    而付燚对于此事,显然也早有所料。    毕竟,北上或是南下,的确是一道艰难的选择题。    要不是自己知道了魏国现在的情况,恐怕也没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可偏偏,魏国现在的情况,付燚虽然知道,却是没法直言的,如何让这番讨论最终走向自己想要的路子上,却也不是个容易的事情。    念及此处,付燚反而是沉下了性子,准备静观其变伺机而动。没办法,抛砖引玉可决定不了讨论的最终走向。    眼见着付燚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关将军倒是有些意外。    毕竟付燚可是最先向他提出大军南下的建议的,如今却是一言不发的模样,如何能不令关将军感到意外。    只是,还不待关将军开口询问呢,下方的汉军将领们便是开了口。    “禀将军。”年轻的关平最先沉不住气,随即便是站了出来,开口道:“末将以为,魏军虽退,兵力未损,攻之恐不易也;反观吴军,江陵之败,兵力十不存二三,襄阳之围既解,当立率大军南下,夺回我荆南之地。”    听关平的话语,其明面上似乎在说魏、吴两军的兵力对比,但细细一品就知道:关平想要南下的根本原因还是最后的一句——夺回荆南之地。    显然,关平将当年湘水之盟的耻辱和今朝吴军背刺的新仇旧恨都算到了一起。    “复仇”,才是关平要南下攻吴的根本原因。    而事实上,有着这样的想法的汉军将领并不在少数。    果然,随着关平的话语落下,顿时便有汉军将领支持道:“吴军背信弃义,只是将其驱赶,太过便宜他们了。”    “然也!吴军如今兵力不过两万,正是我军南下之时机。”    “若是失之此次机会,来年吴军势必扩军,到时候,我军反而难以再度南下了。”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以三军之力,夺其荆南,令其再无法威胁我军侧背。”    ......    一时间,诸多汉军将领们也是纷纷站了出来支持着南下。    而其理由总结下来无非就是三条:第一,吴军在江陵一战中大输溃败,攻打吴国比打魏国要容易许多;第二,则是为了报仇雪耻;第三,则是为了与吴国拉开足够的距离,以获得足够的战略纵深。    对于这三点理由,关将军的心中自然是门清的。    不过,令关将军更加感兴趣的,却是付燚的动作。    作为南下作战的第一谏言之人,关将军实际是很期待付燚能够说出一些不同的思路来的。    事实上,关注着付燚的,还不仅仅是关将军一人。    刚刚提出建议的关平,也是正看着付燚。    毕竟,关平之所以会坚定心中所想地南下,其实付燚在其中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可惜,此刻的付燚却如同泥塑木雕一般,依旧愣愣地站在原地,丝毫没有准备加入论战的想法。    而随着“南下党”的火力输出,“北上党”自然也不能甘于落后。    当即,便有将领开始反驳起了关平的“南下”企划。    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最先反对关平的,却是与关平配合十分默契的刘封。    微微躬身间,刘封也是坦然说道:“将军容禀,南下固然可以轻取吴军,可是,我军如今现在在哪?这里是襄阳城啊,便是樊城,不过半日就可抵达。放任近在眼前的樊城不攻,反而千里迢迢地南下,实在是有些得不偿失了。”    随着刘封的话音落下,当即便有不少的将领支持起了刘封的话语。    “然也!劳师以远,智者所不取也。”    “况,攻之荆南,所得无非长沙、湘东诸郡,便是将整个荆南全部拿下,尚能抵南阳一郡之地乎?”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