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节 告捷献俘
献俘礼正是源于明朝,在明朝之前,华夏历朝历代似乎没有正式的献俘礼,明朝开创,清朝后来沿袭了这套仪式,大军挥师出征,得胜凯旋,在紫禁城正门即午门向皇帝敬献战俘。 立花宗茂是明军的这场盛大隆重的告捷献俘仪式中千余名外国人士之一,因为他就是被明军敬献给万历帝的战俘之一,实际上,在来到燕京前,他已经被一幕又一幕前所未有的画面震撼得心神颤抖。立花宗茂在被明军押离汉城后,于仁川登上明军运输船,先渡过黄海,然后在山东蓬莱水城上岸,通过山东,接着渡过黄河进入河北,最后抵达燕京,尽管京冀鲁三地只是华夏的一小部分,但沿途亲眼所见已足以让从未出过倭国、好好地开了一回眼界的立花宗茂震撼万分、呆若木鸡: 大!真大啊!这是真真正正的辽阔无垠啊! 看着眼前的华北大平原,立花宗茂几乎难以相信,这世界上竟有面积如此巨大的平原。 华北平原是华夏三大平原之一,面积高达约三十万平方公里,比此时的倭国全国领土还要大,对立花宗茂等倭人来说,他们无法想象世界上有一块地方比倭国还大并且都是平原,须知,倭国此时的四“大”平原分别是:位于本州岛中东部的1.6万余平方公里的关东平原、本州岛中西部偏北处的0.2万平方公里的越后平原、本州岛中南部的0.19万平方公里的大阪平原、本州岛中南部的0.18万平方公里的浓尾平原。 数字对比一目了然,倭国境内最大的关东平原的面积也只是华北平原的近十九分之一,并且,关东平原还处于刚开发没几年的状态,倭国此时的核心地带是大阪平原,面积连二千平方公里都不到,华北平原的面积足足是它的一百五六十倍,相差悬殊。 跟华北平原相比,大阪平原是不折不扣的巴掌大的地方、弹丸之地、青蛙住的一口井。 丰臣秀吉等倭酋、倭魁住在面积不到二千平方公里的大阪平原“号令倭国天下”,居然志得意满,认为自己天下无敌,想要吞并高丽、华夏外加印度等国,这不是夜郎自大、白日做梦又是什么?他们的战争计划、狂妄的野心是何等的可笑? 况且,除了华北平原,华夏还有约三十五万平方公里的东北平原、二十万平方公里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三点六万平方公里的关中平原、一点九万平方公里的成都平原等。倭国的那几块平原与之相比,根本就不够看。 举目望去从眼前直到天边、连续走一个月都不见地势变化、一直都是一马平川、好像根本没有边际的华北大平原给立花宗茂等倭军俘虏在心理上造成的震撼不亚于彗星撞地球。 多!真多啊!这是真真正正的亿万啊! 在华夏地域之大后给立花宗茂等倭军俘虏造成巨大心理震撼的,是华夏的人口。倭国人口众多,放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位列第一梯队的人口大国,拥有上千万人,具体数字约一千二百万,须知,此时的欧洲第一霸主西班牙帝国也不过一千多万人,英吉利等国都是几百万人口,西亚之雄、让欧洲人谈之色变的奥斯曼帝国拥有约三千万人口,在这个时代,三千万人口是个十分惊人的数字,然而,华夏却有一亿左右的人口!京冀鲁三地都是此时明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城镇林立,这使得一路经过当地的立花宗茂等倭军俘虏都看得神智陷入呆滞,继而都感到了一种新的恐惧。光是京冀鲁三地的人口,就已经超过倭国全国了,然而,京冀鲁三地只是华夏的一小部分,华夏究竟有多少人啊?一想到这一点,倭军俘虏们都心惊胆寒、瑟瑟发抖。 抵达燕京时,都快被一路亲眼所见震撼得麻木的立花宗茂等倭军俘虏又被深深地震撼到了:这是多么巨大的一座城!在倭国,大阪城已是巨无霸般的存在,很多倭人自以为是地认为大阪城不但是倭国第一大城,也必然是全世界第一大城,可跟燕京城一比,大阪城完全就是小巫见大巫。这是什么?这就是差距啊!云泥之别的巨大差距! 还有明国皇帝居住的紫禁城,金碧辉煌、气势恢宏,这才是君临天下的人居住的地方!这才是天子居住的皇宫!与之相比,丰臣秀吉住的伏见城算什么?只不过是个庄园城堡罢了! 立花宗茂等被明军用于献俘仪式的倭军俘虏都是武士,既是武士,他们在倭国的地位都不低,有部下,甚至还有领地——领地石高低于一万的叫旗本,达到和高于一万的可称为大名,但真正的大名起码要有十万石高的领地——他们的心气自然很高,加上所谓“武士的荣誉、荣耀、骄傲”等因素,所以他们中的一些人即便已成为阶下囚,内心深处仍然不认为自己是失败者,而是认为自己被俘仅仅因为“武运不好”“天意”,对明军和明国,他们仍然不服,可在抵达燕京时,他们个个都像待宰的猪羊一样,从身体到精神都软成了烂泥,因为他们通过这一路亲眼所见刻骨铭心地明白了,他们的对手是何等的强大,跟他们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他们是何等的可笑、可怜、可悲,对明国、对华夏,他们感到了发自灵魂的战栗,被他们视为信仰的武士的荣誉、荣耀、骄傲…都被事实碾得粉碎,亲眼看到的事实在无声地嘲笑着他们这群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 “太阁殿下,您居然想打败和征服这样的国家?您真是太可笑了,哈哈哈…”立花宗茂仰天惨笑,他在精神上已经幻灭了。 进京告捷献俘的明军昨天在城外等着时,宫廷的内官已在午门楼前楹正中设好了御座,今日清晨,锦衣卫在午门前御道左右两侧设好了依仗,宫廷内负责礼乐的教坊司在仪仗之南也按左右两侧设好了大乐,负责朝廷典礼仪式的鸿胪寺在午门前设两名赞礼官员,东西相向而立,设承制官一名于午门前的东侧,面西而立,设宣制官一名于午门前的西侧,面东而立。文武百官及藩邦使臣、外国人士等都在午门楼前御道之南。御道东侧设一方摆放露布的案桌,并设宣展官一名、展示官二名,刑部献俘官在御道东侧稍南的地方,献俘的将校军官在御道西侧稍南的地方,大典还在御道之南稍东的位置上设有专门进献露布的官员。 所谓露布,就是捷报檄文,在大典前会有兵部官员将露布奏报给万历帝,接着由礼部出告示通知文武百官身穿朝服参加典礼,同时会邀请燕京一带的一些村官小吏、德高望重的乡绅贤达等来京参加典礼,毕竟这年头可没有电视直播或网络直播,想要让广大老百姓知道这一盛事,需要让基层干部们亲自参加、亲眼目睹然后回去广为相传。 整个礼仪流程十分复杂,但必须一丝不苟。旭日东升时,大典正式开始,引礼官引导文武百官进入预定区域并引导进献露布的官员手捧捷报檄文放置于案桌上,之后,一批将校军官押着俘虏们来到午门前并在西边的武官班次后站好,接下来,钟声大响,万历帝从宫中移驾至奉天门,钟声随之停止,有鸿胪寺官员来到御驾前,跪拜奏请万历帝乘上肩舆,礼乐奏响,乐声中,万历帝来到午门楼上,坐于昨天就准备好的御座,乐声随之停止,全场肃穆,赞礼官高声道:“进!”进献露布的官员面向午门行四拜礼,礼乐再次奏响,礼毕后乐声停止。 看着眼前的午门和御道,夏华感慨万千,四年前的万历十七年,他以新科状元的身份通过了这条御道、这座午门,抬起头后,他看到了大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只见万历帝一身黄得亮瞎眼的龙袍,整个人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就跟嗑了药似的。 这里正是夏华踏上仕途的起点,在过去的四年里,他过得非常充实,几乎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为华夏、为华夏亿万苍生做出了很多很多事。 “进露布!” 那赞礼官又高声道,礼乐起,执事官员举案放置于午门前中道,礼乐止,赞礼官道:“宣露布!”宣展官先行跪礼,平身后与两名展示官前往案前取起露布、宣读露布,宣读完毕后重新放置于案上,退回原位后行四拜礼。执事官员举案重新放回于御道东侧,引礼官引导着进献露布的官员等人退下。 “献俘!”那赞礼官把本就高亢的大嗓门又提高了八度。 在文武百官、藩邦使臣、外国人士以及明国民间代表们对俘虏们指指点点的评头论足、惊奇感叹、谈笑风生和盔甲金属的铿锵碰击声中,负责献俘的将校军官们押解着立花宗茂等三百多名倭军俘虏到达献俘位置,俘虏们全部面朝万历帝方向跪下,在这个时候,没有哪个俘虏会“保持气节”坚持不跪的,因为都已经亡魂丧胆了。 被敬献给皇帝的敌军俘虏们不一定会被处死,有时候,皇帝为显示自己和天朝上国的仁爱包容之心而赦免俘虏们,但万历帝今天显然没兴趣干那事,他大手一挥,亲口下旨:“斩!” “斩!”万历帝的这个单字命令由近至远,就像滚滚的海潮,从万历帝口中说出这字后,他身边的、近处的、稍远处的、远处的、场外的群臣、百官、大汉将军们、锦衣卫们、负责献俘的将校军官们、京营禁军…一浪接着一浪的附和和重复,使得这个“斩”字急剧地扩大,最终万人齐吼、声如雷霆、天威赫赫。 一排排雪亮的大刀一起挥舞,血溅三尺,三百多名倭军俘虏尽皆在午门外被当场斩首,他们的首级会跟明军在高丽战场上斩获的倭军首级一起传示全国各地。 “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众军万民一起向万历帝跪拜并高声齐呼,庆贺大明帝国在万历帝的“英明领导”下取得了一场彪炳史册的胜利。飘飘然的万历帝接受了百官的朝贺,然后前去太庙把这一大捷盛事祭告给明朝的历代皇帝,最后把祭献用的瓜果酒水等物赏赐给官员们。 当日,整个燕京一片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