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节 做生意信誉最重要
“浸泡过海水的地毯会怎么样?”夏华看向杨江。 杨江回答道:“我询问过多个这方面的老师傅,他们说,波斯地毯的毛是波斯人用特殊工艺染色的,能久经如新、几十年都不掉色,但被海水浸泡过的话,褪色速度将会大大加快,短者一二年长者三五年,地毯上就会形成一块块难看的色斑。” 夏华嘴唇紧抿。 杨江沉默一下,低声道:“要不…我们就装聋作哑吧,反正最快一年后才会暴露出问题,到时候,我们死不认账…” 夏华轻轻地摇头:“平波兄,做生意什么最重要?信誉啊!我们想要把新安市舶司做大做强、把大明港建成世界一流的大港口,就必须从一开始就确保我们的信誉没有一丝一毫的问题。” 杨江急躁道:“我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信誉口碑的建立需要很久很久,但败坏掉只需要一刻!可我们又不是故意的!我们是被人下了套!我们已经陷入一个死局!真老老实实赔偿的话,新安市舶司直接就要关门大吉了!一下子损失一百几十万两银子巨款,一切都要完蛋!资金链会完全断裂!后面的生意全部瘫痪!我们辛辛苦苦建立的供货物流网络统统付之东流!还有皇上!我们忙到现在还没有给他真正地挣到银子!如果不但没挣到银子,还欠下一屁股的债,皇上会怎么想?会怎么看待你我?我是无所谓,公玉兄你呢?你还能继续得到皇上的信任和器重吗?你的仕途,还有你的理想,都会完蛋!公玉兄,你真打算甘心接受这个结果?” 夏华闭上眼:“我当然不甘心,但我们别无选择。你刚才已经说了,那帮人故意从我们这里买了这些有问题的波斯地毯,他们心知肚明这是怎么一回事,接下来,我们就算想装聋作哑,那帮人也不会让我们掩耳盗铃,他们会主动向公众‘揭露’我们卖的波斯地毯有问题,这事还是会东窗事发。卖东西就是这样,不需要所有商品都有问题,只要有一小部分是伪劣产品,口碑招牌就毁掉了。” 杨江发出一声痛彻心扉又悲愤交加的叹息。 夏华的大脑在快速地运转着,思维全力地开动着,半晌后,他问道:“那波斯商人的船是什么时候离开大明港的?” 杨江黯然道:“前天上午,追不上了。” 夏华猛地睁开眼睛,他眼神明亮无比,带着一种凌厉:“平波兄,请你立刻办好三件事,第一,派人飞马飞鸽联系卢泰,让他把他手里的银子越多越好地送过来,算我借他的;第二,在市舶司衙门口张贴告示,承认我们跟波斯商人进购的波斯地毯存在隐蔽的质量问题,同时派人前去追踪、联系从那几个所谓北方大商户手里购买了波斯地毯的顾客,告诉他们,我们无条件地召回全部售出的波斯地毯,全额退款并进行一定的赔偿,欢迎他们下次跟我们购买质量绝对没问题的全新的波斯地毯并享受八折优惠。 我们的对头认定我们已经中计,已经陷入无计可施的死局,他们现在正气定神闲、不慌不忙地等着收网,等待着对我们发起进攻的最合适的时机,就是把他们手里的波斯地毯全部卖出去,让越多越好的人成为‘受害者’,这样才能把事情给彻底地闹大,把这件事的负面影响力达到最大化。我们不能被动挨打,必须主动出击,化被动为主动! 第三,联系那些有意在大明港一带买地皮的大户有钱人,告诉他们,七天之内,大明港一带的地皮全部打七折,错过这个机会就没有下次了!” “是!”杨江心头凛然、神情肃然,他虽然不知道夏华要干什么,但他从夏华的表情和眼神里看到了逢敌亮剑、准备反击的斗志,这让他一下子信心大振。 “那帮人见我们提前且主动挑明这批波斯地毯有问题,肯定会发起进攻,跑过来向我们索取巨额的赔偿金,对此,要拖,拖延时间!”夏华补充道。 “明白!”杨江点点头,他随即急匆匆地前去执行夏华的指示。 “赵兄!”夏华看向身边的赵炎。 赵炎正色道:“公子请吩咐!” “派人飞马飞鸽前去一个地方,快!慢了就赶不上了!”夏华脸色阴沉,眼中闪过一丝森然的寒光,“他们是奸商小人,而我,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 随着夏华的命令,新安市舶司当天就在衙门口张贴告示,宣布市舶司跟波斯商人进购的波斯地毯存在隐蔽的质量问题,老老实实、坦白无比且诚意十足。看到这份告示,大部分人都是交口称赞,赞扬新安市舶司真诚、厚道、坦荡、有魄力,对新安市舶司的信誉口碑愈发信心坚定。 这是心里光明的人的反应,对心里阴暗的人来说,这是趁势借题发挥、大做文章的机会,不出夏华所料,那几个“北方大商户”闻讯后立刻气势汹汹地赶来兴师问罪,向新安市舶司索取巨额赔偿。 夏华懒得跟那些不安好心的人废话浪费口舌浪费时间,他继续若无其事地关心他在意的各项大事。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千百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华要让四方来贺!…” 新安县北区东部的梧桐山一带,一队军人犹如蜿蜒长龙般在山野间穿梭奔行着,嘹亮的歌声响彻林莽——这首后世的《精忠报国》自然是夏华教的——这些军人个个背着几十斤的砖头等物,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但无人叫苦叫累,靠近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些军人的精气神旺盛如火,个个都是五大三粗、肌肉发达,脸上泛着营养良好的油光。 这些军人都是杨家军的官兵,准确地说,是新安卫明军官兵,杨家军只是一个通俗称呼。 杨家军从浙江迁到新安后已有差不多半年,原有五千余人,在把不适合继续从军的成员遣散后又陆续招募了多批新兵,恢复了明军一个卫应有的5600人编制,实际人数大约六千。 半年下来,杨家军的面貌和气象都为之一新。戚家军没落后,属于戚家军余脉的杨家军也不可避免地消沉了下去,但如今,这支部队已经重振虎威,甚至在很多地方超越了戚家军。 杨家军能有现在的盛壮,最大的功臣当然是夏华,首先,他给杨家军的官兵们都发足了高薪,明朝军饷制度是每个士兵每年十八两银子——这应该是边境经常爆发战争的热点地区驻军官兵的军饷数字,内地太平无事的地方的驻军官兵的军饷没这么高——表面上看,一年十八两银子,这不算低了,但问题的关键是绝大部分普通士兵根本就拿不到这个规定的军饷,要么被拖欠要么被上官层层盘剥克扣,导致绝大部分明军普通士兵过得饔飧不继、无法养家糊口,继而严重地影响了战斗力,杨家军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每月的军饷都按时足额发放,并且比规定数字更高,夏华给杨家军每个士兵开出每月二两银子的军饷,一年就是二十四两,从而极大地稳定了军心、刺激了官兵们的积极性。 五千多名士兵,一人一个月二两银子,意味着夏华每个月光是军饷就要掏一万多两银子,加上军饷比士兵更高的军官,夏华每个月发军饷就要一万大几千两,一年就是二十万两以上,算上兵器、军械、装备、物资等方面的开销,一年没有三十万两根本搞不起来,这还是和平时期的数字,真打仗了,开支会翻倍增加。就说戚家军,戚家军的军饷并不很多,一年十两左右,但作战时奖金非常丰厚,斩杀一个倭寇能得赏银三十两,所以戚家军官兵们上战场后个个如狼似虎。——夏华的钱去哪里了?喏,就用在这些地方了,养几千兵马一年就要这么多钱,养十万大军的话…夏华光是想想就头皮发麻,一年得几百万两,整个大明国都养不起。 其次,杨家军的官兵们不但薪饷待遇极好,生活待遇也是让绝大部分明军羡慕嫉妒恨的,住的是干干净净、设施齐全的集体宿舍,吃的是顿顿饭菜管饱的伙食,每天午饭有鱼肉荤菜,早上有肉包子,晚上有肉菜汤,所以个个都养得膀大腰圆、浑身肌肉。 身为军人,干的就是打打杀杀的活,体质不强壮怎么行? 夏华目前既无权力也无财力养几万、十万大军,所以,他对他手里的杨家军还有卢家军、马家军全面贯彻“精兵路线”。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夏华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对他的部队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严格、先进、合理的制度。明军的卫所制已有名无实,在明朝中期“开中法”衰落后,明政府改用折色银支付军饷以募兵,此为明朝募兵制起源,此举确实提高了明军的战斗力,也让卫所制和募兵营伍制区别了开来,形成世官和实职两套不同的官职体系。 然而,到了包括眼下的明末,募兵制不仅没提高明军的战斗力,反而造成“官兵不满万,满万必大败”的讽刺局面,无论是在辽东还是在中州,明军经常仅以几千兵力对战几万甚至十几万的起义军和后金军,以少打多自然败多胜少,可集中主力决战比如松锦战役和朱仙镇战役,明军还是打得一塌糊涂,除了起义军和后金军战斗力增长惊人外,这跟募兵制的缺陷也是密不可分的,夏华对此有着充分的认识并深深地引以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