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第148节 廷议

   李建业是李如松的次子,李如松是明朝后期名将李成梁的长子,他本人也是明朝后期名将。李如松字子茂,号仰城,少年投身军旅,骁勇善战,师从“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徐渭,可谓能文能武、智勇双全,万历三大征他参加了两场,先平定宁夏之乱,后率军挺-入高丽抵御倭军入侵,战功赫赫,最终于万历二十六年阵亡于与蒙古部落的交战,马革裹尸、杀身报国,实乃民族英雄。李如松共有两子,长子李世忠,次子李显忠,也叫李性忠,因为南宋初年有位抗金名将叫李显忠,所以李如松次子一般被称为李性忠、李建业。    “建业兄,我记得令尊好像在宣府镇领兵,你也在那里,怎么来京城了?”进入客厅就座后,夏华好奇地问道。    李建业道:“家父刚刚被皇上召回任中军都督府佥书,在下自当随从。”    夏华点点头:“建业兄大晚上来访,不知有何贵干?”    李建业开门见山道:“公玉兄,听说皇上明天上午举行廷议,你也要参加?”    夏华颔首:“嗯,我现在兼任户科给事中,有权参加廷议。”他也是在下午接到了通知。    李建业面露请求之色:“家父从兵部王尚书那里获悉,皇上有意增加调拨给兵部的军费,兵部上下还有家父这样的领兵将领们都非常希望这件大事能通过廷议,所以…特派在下前来拜托公玉兄你在明天的廷议中能为兵部多说几句好话。”    夏华明白了:“原来如此…”    万历帝雄心万丈想要干大事,在夏华的建议下,他打算先迎战倭国入侵、再顺势登陆倭国本土、征服倭国,这是第一步,从而让他获得崇高的威望和大量的财富,于是,他打算给兵部增加军费,用于在接下来两三年内整军练兵备战。对兵部和李如松这样的将军们来说,这自然是大好事,他们望眼欲穿这件大好事得到落实,同时,他们也很清楚,万历帝的这个打算化为现实必定困难重重,先不说国库里有没有那么多钱,光是朝堂上的那帮老臣就不好对付,肯定大加反对,在这个时候,他们需要有人在朝中为他们说话,夏华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之一,他虽然在官场上“小荷才露尖尖角”,但所有人都看得出,他很受万历帝的器重,还是万历帝的准妹夫,属于皇室势力,跟那帮老臣所属的文官集团不是一路人。    夏华看着有点忐忑的李建业,笑道:“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孔圣都这么说,由此可见,兵者,正是维持国家的三大支柱之一,加强军备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勒紧裤腰带也要让军队强大、让将士们得到应得的优厚待遇。皇上圣明,增加调拨给兵部的军费是一件深谋远虑、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我夏华虽然人微言轻,但也愿意在这件大事上竭力仗义执言。”    李建业听得大喜,他站起身,向夏华深深地鞠身行了一礼:“多谢公玉兄了!”他随后急急地向外招呼道,“吉东!快进来!”    一个典型的辽东健儿挑着两个沉重无比的大木箱步入客厅,这是李建业的家将曲吉东,生得人高马大、虎背熊腰,不但力大如牛,还有着一身以一敌百、在实战中杀出来的好武功。    曲吉东轻轻地把那两个大木箱放下,李建业看向夏华,非常诚恳地道:“区区一点薄礼,都只是关外的土特产,不值几个钱,略表心意而已,还请公玉兄切莫推辞。”    夏华知道,李建业这是代表军方一批人给他送礼,按理,他应该两袖清风、坚决拒绝,但他要是不收,反而会让李建业和他背后的人感到不安,觉得他刚才的承诺只是在敷衍他们。    这个逻辑虽然非常混蛋,但却是官场上的潜-规则,不遵守,只会成为人人排斥的异类,就像海瑞那样。当官,还是要以韦小宝为榜样的。    “建业兄如此盛情,那我就却之不恭了。”夏华收下了他当官后的第一笔贿赂。    看到夏华爽快地笑纳了自己带来的礼物,李建业心头愈发踏实。    “对了,建业兄,你久在军旅中,知不知道哪里有杰出的火器工匠大师?”夏华问道。    李建业有点惊奇:“公玉兄也对火器感兴趣?火器工匠大师么…我知道几个,好,此事包在我身上。”他心里更高兴了,求人办事不怕对方不提要求,对方越提要求,就说明对方越是真的要给你办事的。    互相告辞后,李建业带着曲吉东高高兴兴地离开了。    客厅里,秦良玉、赵炎、绣春等人在得到夏华的允许后,好奇地打开了那两个大木箱,顿时齐齐发出惊叹。    “还真他娘的是关外的‘土特产’。”夏华啧啧不已。    李建业和他背后的人送给夏华的这些“关外土特产”包括几支百年以上的野生老人参、十几件上等的貂皮、几对上等的鹿茸、几颗熊胆、一件白虎皮、一副虎骨、几大袋子的上等东珠外加几根虎鞭,虽然没有金银,但这些玩意儿加起来价值足有几万两银子,分量相当沉。    “看啥子看?这些东西都是要交公的。”夏华耸耸肩,他当然不会收受-贿赂,刚才收下只是为了让李建业和他背后的人放心,绝非以权谋私,他会尽快地把这些东西上交给万历帝,从而证明自己的清白和对万历帝的“忠心”。对皇帝来说,欺君是最不能容忍的,臣子瞒着皇帝捞钱也是欺君的一种。    次日一早,皇宫大门大开,包括申首辅、六部的尚书侍郎、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在内的二十多位红袍高官外加几个青袍低官鱼贯而入,径往皇极殿,参加万历帝在殿上召开的廷议。    廷议和上朝是两码事,廷议即廷臣会议,是华夏古代朝廷的一种议事制度。夏华只是一个从六品户科给事中兼翰林院修撰,没资格参加朝会,但可以参加廷议。    龙椅上,万历帝高高在上地端坐着,面无表情地看着申首辅等让他添堵、一看就烦的老家伙,但目光在扫到夏华等几个青袍新官时,他的脸色微微地好看了一点,因为这朝堂上总算有了新鲜血液、有了听命于他的嫡系成员,不再只有那帮干啥都要跟他作对的老家伙了。    在众人各就各位并向万历帝行过大礼后,申首辅不紧不慢地开口道:“既然人都到齐了,那就开始吧!诸位,陛下召开这场廷议,主题是增加调拨给兵部的军费。陛下圣明,所谓‘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我大明眼下虽天下太平、国泰民安,但居安思危,不能忽略军备兵事,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近几年来,国库开销甚大,已是入不敷出、捉襟见肘,特别是今年潞王还要离京就藩,又要耗资不菲,户部都快拿不出这笔钱了吧?”他眼神不咸不淡地看向户部尚书宋纁。    宋尚书虽然并不依附申首辅,但在这件事上自然是站在申首辅那边的,因为银子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阁老所言甚是,臣不敢欺瞒陛下,国库已近空虚,潞王就藩已让户部不堪重负,陛下再想增加调拨给兵部的军费,实属有心无力。户部现在最大的指望就是半年后的秋税,但也不过五六十万两银子,只能缓解而不能根除财力危机,另外,这五六十万两用在什么地方、哪个项目拨多少两,都已经提前预定好了,无一两可用于增加调拨给兵部的军费。”    宋尚书之后,吏部尚书杨巍、礼部尚书沈鲤、刑部尚书舒化、工部尚书温纯个个发言表态,不是支持就是不反对申首辅,左都御史吴时来和右都御史潘季驯也都旗帜鲜明地反对万历帝拨款给兵部,特别是潘季驯,他是水利学家,常年负责治理黄河水患,整天申请拨款,岂会同意把户部挤出来的钱拨给兵部?    看到申首辅和另外五部的头头还有两位都御史都不赞成拨款给兵部,兵部尚书王一鹗急得抓耳挠腮,但又无言以对,只得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万历帝。    对这个一边倒的局面,万历帝早有心理准备,所以他并无情绪和表情上的变化,继续老僧入定般坐着。    夏华听出来,申首辅等人先对万历帝一顿猛夸,夸他“圣明”,夸他“做出的决定正确无比”,然后话锋一转说国库里根本没钱,还绵里藏针地反将了万历帝一军:皇上,国库里本来有钱,但已经被你和你弟弟花得差不多了,别的不说,你弟弟今年要回封地就藩,又要大操大办、挥金如土,所以啊,您雄心可嘉,但人穷就得志短,手上没钱,您还是消停点吧!    “国家处处需要用钱,却又处处拿不出钱来。”万历帝慢悠悠地开口道,“大明朝明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北方胡虏不成气候,东南倭寇也已剿除,已经很多年不打仗了,按理,天下承平既久,国家应该民生富足、国库充裕,怎么就没钱呢?朕思来想去,觉得如此窘境并非国家真的没钱,而是朝廷墨守成规,没有积极开拓新的财源渠道。唔…诸位爱卿,有鉴于此,朕打算设立矿税和商业税,不知众卿家意下如何?”    此话一出,现场众人有人心头一惊有人心头一动,夏华心知肚明,万历帝这是在以退为进:老子跟你们要钱,你们说没有,好吧,那老子就加税。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