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1节 考秀才(3)
进入考场后,先是一排屋子,这排屋子不是用于考试的,而是用于确定考生本人身份、对考试进行方方面面的检查的。这年头没有身份证、照相技术,画像又麻烦,所以确定考生身份的是“考引”,类似于“路引”,考引上详细地记载着考生的身形相貌等,若有一点不符,比如考引上写着“黑瘦”,但真人白胖,就要被反复盘问甚至被当场乱棍打出去。 夏华的考引上是这样写的: 考生夏华,夔州府太平县人氏,万历元年生人,十六岁,身高约五尺二寸,身形匀称,略长偏圆脸,五官端正,无胡须,面部无伤疤、无胎记、无痣斑,牙齿无缺失,双手无六指,双脚无六趾,身无残疾,左腰间有一黄豆大黑痣。——按照明朝尺寸,夏华身高约五尺二寸等于后世的一米六六。 给夏华检查的衙役就像猪贩子挑选猪仔一样一丝不苟、仔仔细细、反反复复地核对着夏华本人和考引上的这些描述,把夏华的脸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让夏华张嘴看牙齿,伸手看手指、伸脚看脚趾,撩起衣服看左腰间的黑痣,还使劲地抠了抠,疼得夏华眼中泛起泪花,这是为防止这颗黑痣是冒名替考者粘上去的。 不能怪这位衙役如此尽忠职守,如果夏华不是本人,而是旁人冒名顶替,东窗事发后,他就算不掉脑袋,也起码要挨八十大棍外加流放两千里。 验明正身、确定是考生本人后,衙役们还要对考生们进行搜身检查,其力度堪比后世缉-毒-警-察从人-体-藏-毒者身上搜毒品。 科举制上千年来,早期的搜身检查是要让考生们脱得精光赤条条的,但考虑到这么做有辱斯文,特别是一些考生以后当官甚至平步青云成为朝中大臣,在位极人臣后一想到当年进考场时的这段不愉快的经历,是个人都会觉得膈应没面子,搞不好当年给他们搜身检查的衙役在喝醉酒、人多时还会得意炫耀“李大人啊,他当年进考场时就是我给他做的搜身检查,你们不晓得,他长了好大的痔疮啊”“王大人啊,嘿嘿,悄悄地告诉你们哟,他那话儿只有小拇指这么大”…于是,在一代代混出脸面的考场搜身检查受害者的努力下,他们的后辈们在接受搜身检查时终于不用脱光了,可以保留一条内裤。 浑身上下只穿一条内裤的夏华看着给他检查的衙役巨细无遗地把他脱下来的衣物包括鞋子、袜子一点一点地捏着,防止有夹层里面夹带了纸条,又仔细地查看了衣物上每个地方,防止上面写了小抄。在确定没有问题后,衙役示意夏华穿回衣服,然后又认真地检查起夏华带进考场的文具和吃食,墨砚、笔杆、木箱都被仔细地观察和敲击听音,防止里面是中空的,吃食也是如此。夏华很庆幸宋词儿贴心周到,给他做的脆饼很薄,衙役稍微看了看就通过了,没有动手抓扯搓撕,否则他肯定吃不下。 用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夏华通过了验明正身和搜身检查,来到考场中部的一片空地上。 空地正北是一堵墙,墙上是一幅很大的孔圣人画像,上道“万世师表”。全府十三个县约七百名考生集合成方方正正的队列,面朝孔圣人画像,等待主考官,很快,主考官出场了,正是夔州府知府大人。知府大人一脸不苟言笑,他先带着全体考生向孔圣人画像毕恭毕敬地鞠身行礼,然后转过身来对考生们进行训话,内容无非就是告诫考生们规规矩矩、本本分分、不要作弊,作弊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轻者披枷带锁、脸上刺字、游街示众,重者杖责受刑、发配流放,更重者斩首示众,考官也要跟着一起倒血霉,在说完这番杀气腾腾的警告话语后,知府大人又和颜悦色地鼓励了考生们一番,祝考生们高中、前程似锦、光宗耀祖、衣锦还乡、给家乡和家乡父老增光添彩等等。 知府大人的这番话是发自肺腑真心的,身为一方父母官,其治下如果学风昌盛、出的才子数量比往年多,这也是他的重要政绩之一,跟他以后能不能升官是息息相关的。 训话完毕,接下来是唱保环节。 唱保是科举考试的结保制度,五人一组互相联保,若有一人作弊,另外四人跟着连坐,从而互相监督、加大防作弊的力度和效果。这五名考生还要再请一位本县廪生——廪生就是在以前参加院试考秀才考得本县第一的秀才——担任保人,由廪生作证这五名考生确实都是本县的学子并且都是本人,从而杜绝冒名替考。 请保人的市场价是一两银子,换而言之,一名廪生可以在这场考试中轻轻松松地赚到五两银子。客观上讲,这钱虽然赚得轻松,但有风险,一旦出事,廪生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 夏华同组互相联保的另外四名考生都是于先生的学生,互相知根知底,都是良善诚实的人,该组保人正是于先生的儿子,名叫于悦。于先生是秀才,于悦也是秀才并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去年院试中考得太平县第一,荣为廪生,八月时,于悦也会前往成都参加乡试。 “太平县廪生于悦保孙文龙、赵国俊、孔贞一、夏华、何杰五人!”轮到夏华这组时,有衙役高声道。 于悦大声应道:“太平县于悦在此,吾保孙文龙、赵国俊、孔贞一、夏华、何杰五人!” 唱保结束,夏华等考生就可以正式进入考场里的考棚了。考场整体上是一个非常大的院子,考棚是一排排的,呈现“冂”字形——南面一排屋子是用于检查的——考棚一人一间,每间都是同一朝向,坐在里面看不见前后左右相邻考棚里的人,从而防止考生们互相打手势、把文字写在纸上举起来互相看等作弊方式。 哪个考生进哪间考棚,这是随机抽签决定的。 通过抽到的竹签找到自己的考棚后,夏华还是挺满意的,干干净净的,美中不足就是三面围墙,坐在里面就像乡下土地庙里的土地爷,这大夏天的,空气完全不流通,一点儿风都没有,考棚里跟蒸笼差不多,刚坐进去,夏华就已经热得汗流浃背,浑身上下就像掉河里被捞上来,考场里可没有冰块、冷饮供应,再有钱也买不到。 “当!当!当!…”敲锣声响起,标志着考试即将开始,同时传来的还有考场大门缓缓关闭的轰隆声。 随着大门被关上的声音,所有考生的心脏也一起咕咚一沉,接着,考场里开始有专人给考生们分发考卷。 夏华深深地吸口气,打开面前装着考卷的密封纸袋,只见里面的考题是两道四书五经语段时文题,第一题的题目是: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夏华一看便知,大题的题目来自《论语?泰伯》,泰伯篇共有二十一句,这是第十九句,原文是“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意思是:孔子感叹,尧这样的君王真是伟大啊,他多么崇高,只有天最高最大,只有尧才能效法天的高大,他的恩德多么广厚,老百姓真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对他进行称赞歌颂,他制定的礼仪制度多么美好啊! 众所周知,孔子在施政理念上属于“复古派”,他说的这番话用极其美好的语言赞美尧,尤其对尧制定的礼仪制度心驰神往,从而表达他对上古贤明君王的崇敬。 如何根据孔子的这句话写出一篇能得高分的文章呢?夏华两世为人,对此门路清得很,要这么写:首先,孔圣人当然是对的,他是圣人,绝对不会说错话,他说尧舜禹汤非常伟大,那尧舜禹汤就非常伟大,他又说上古时代的礼仪制度是十全十美的,那上古时代的礼仪制度就是十全十美的,以此为切点,把文章中心思想自然而然地转移到本朝即我大明朝来,继而洋洋洒洒,没错,上古时代的君王是牛叉,但我朝的太祖皇帝朱元璋、成祖皇帝朱棣、仁宗皇帝朱高炽、宣宗皇帝朱瞻基、孝宗皇帝朱佑樘等等等等外加现在的万历皇帝也牛叉,个个雄才大略、英明神武,完全不输给甚至超过尧舜禹汤,看我大明朝啊,多么繁华、多么昌盛、多么发达、多么强大,就算是上古贤君来治,也无出其右甚至稍逊几筹,我生在本朝是多么幸运啊,怎么能不发奋读书、努力参加科举、效仿尧舜禹汤时的名臣良将为我大明朝的君王效力精忠报国呢? 这种拍马屁的文章属于绝对的政-治正确,任何考官都挑不出毛病、都不敢反对,如果反对,那就是大不敬:你啥意思?你难道是说我大明朝那么多位皇帝不牛叉?你竟敢有这种想法?自己收拾铺盖写好遗书去锦衣卫的诏狱报到吧! 不过,拍马屁的文章也不是容易写的,你想啊,全国二十多万童生一起考,这么多人一起绞尽脑汁地拍马屁,马屁文章满天飞,竞争是很激烈的,你的马屁要是不拍得妙笔生花、文采斐然、角度清奇、别出心裁,怎么能脱颖而出?你以为你一拍马屁就能得到另眼相看了?别开玩笑了,轮得到你吗?边上排队去! 以夏华现在的能力写出一篇四平八稳、满纸芬芳浓郁的马屁文章不是难事,但他知道,为加大被录取的可能,文章里必须要有干货,文章必须写得拍马屁内容和真知灼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浑然一体,让阅卷考官看得既觉得他懂事明事理也觉得他确实有才华,不是只会拍马屁之徒。 认真审题后,夏华看出来,大题的题目看似要求写歌功颂德的拍马屁文章,其实也有玄机,因为孔子在原文里不但赞美尧,还十分推崇上古时期的礼仪制度和礼仪制度代表着的政-治制度,所以,大题还考察考生对明朝现行政-治制度的看法,从而考验考生的学识见识。 对现行政-治制度进行评价是很危险的事,因为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一味地吹捧讴歌只会落入俗套,吹捧讴歌的人多了去了,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进行犀利深刻的抨击针砭则属于嫌命长,所以,想要写好,写得有干货还不会带来危险是非常需要见识和技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