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节 这是为了你好
“是的。”夏华点点头,“其实,西南地区的那些土司并非个个暗怀不臣之心,比如下官好友卢泰的父亲卢文秀、马千乘的父亲马斗斛等,都是忠于大明的,但像杨应龙、吴洪之流,却是居心不轨,特别是杨应龙,此人不但心怀二意,还实力最强、势力最大,盘踞播州多年,已成尾大不掉之势,继续任其坐大,必定养虎为患。” 万历帝有点烦恼:“你说的这些朕不是不知道,但一方面要备战征伐倭国之役,一方面又要发兵剿灭杨应龙等土司?军力和财力都会捉襟见肘的。” 夏华笑道:“陛下不必忧虑。杨应龙虽然已成祸患,但他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对抗朝廷是以卵击石,所以他并不打算公开反叛,朝廷可对他进行安抚,麻痹他,再派别家土司监视他、牵制他甚至假意投靠他成为朝廷安插在他播州内部的内应,一旦他以后反叛朝廷或朝廷打算对其强制实行改土归流,便可里应外合地解决他,卢文秀、马斗斛都是最好的人选。” 万历帝想了想,点头赞同:“有道理。”他看着夏华,“听你的意思,你要举荐卢文秀或马斗斛?那你可敢为他们担保?别搞得他们假戏真做真投靠了杨应龙,让杨应龙更强大了。” 夏华再次非常肯定:“下官敢再次用项上人头向陛下担保这一点。” 万历帝干笑一声:“你就长了一颗脑袋,哪能同时担保两件事?” 夏华有点赧然:“反正…反正请陛下放心。” 万历帝哈哈一笑:“朕当然是相信你的。” 万历帝跟夏华谈得非常愉快,因为夏华的话不但句句正中他的下怀,也句句都是实诚话,没有那些让万历帝早就听腻了的官场客套话。不知不觉,在夏华潜移默化的灌输下,万历帝对他未来几年要做什么已经有了大致上的、初步的蓝图,他不再像前两年不上朝时那样懒散、消极、迷茫了,他已经渐渐地有了奋斗目标。 万历帝渴望干出一番彪炳史册的辉煌功绩,让他成为能跟明太祖、明成祖平起平坐的“文治武功震古烁今的一代明君”,夏华则希望让华夏变得越来越好,君臣二人可谓“各得所需”。 后世的历史学家们评论过万历帝:他的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幼年没有实权,事事听从张居正而行,青年亲政掌权并试图有所作为、比较勤奋,中年和中年后安逸怠惰、酒色财气、醉生梦死。眼下的万历帝正处于第二、第三阶段的过渡期,在这个关键时候,如果没人及时纠正、引导和辅佐他,已经开始堕落的他将会一堕到底。 夏华出现在万历帝身边的这个时机非常“巧”,他成功地把万历帝一点一点地带回一个明君的轨迹上,虽然他现在对万历帝的影响力还很低,但毕竟是个可喜的、令人期待的开始。 “对了,夏华啊,”跟夏华谈完公事后,万历帝开始谈起夏华的私事,“朕已开金口公开宣布了你和六公主的婚事,那么,举办婚礼的诸多事务也该提上日程付诸行动了,越早着手准备越稳妥嘛,特别是修建公主府,这是一项大工程,只是…为了你好,朕不打算大操大办,尽量从简,比如公主府,会修得小一点,你意下如何?” 夏华立刻道:“陛下圣明!国家财富来之不易,每两每文都是民脂民膏,必须精打细算、节约使用,况且,陛下接下来要做很多件大事,件件都需要大量资金,下官和六公主的婚事岂能劳民伤财?一切从简就好,只是…六公主会受些委屈,日后,下官一定会好好地补偿她。” 看到夏华这么“深明大义”,万历帝很满意:“你能如此明白事理,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了,国家艰难,你身为状元和驸马,六妹身为公主,婚事从简也能起到带头榜样作用,但你可知朕为什么说这么做是‘为了你好’?” 夏华猜测道:“莫非…下官入职翰林院已经引起非议了?” 万历帝点头:“按照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你既会成为驸马,就最多只能去宗人府入职或在朕身边管管侍卫,但你却入职翰林院,这意味着什么?好几个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已经上折子喷你了,顺便指桑骂槐、隔山打牛地喷朕,朕可是为你挡了不少扑面而来的唾沫星子呢。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和六公主的婚事如果还大张旗鼓、大操大办,简直就是给他们递刀子,他们的口水能活生生地淹死你。” 夏华一脸感激涕零地向万历帝行礼道:“谢陛下对下官的爱护。” 万历帝干笑道:“一来,你是朕的妹夫,二来,你是个人才,朕当然要爱护你。朝堂上那帮老家伙可以说是尸位素餐,他们自己不为朕办事,如果再把你喷走了,那谁来为朕办事?你放心,有朕在,不会让你去宗人府坐冷板凳的。说到底,朕是皇帝!只有臣子听从皇帝的,哪有皇帝听从臣子的?”他重重地哼了一声。 夏华再次一脸感激涕零地向万历帝行礼道:“下官定当肝脑涂地、鞠躬尽瘁地回报陛下。” 万历帝的这番让夏华“感激涕零”、用于拉拢夏华的话其实半真半假,当然,夏华的“感激涕零”也是半真半假,君臣俩都在演戏,看破不说破。夏华生于万历元年即西元1573年,他今年十六周岁,朱尧姬生于隆庆四年即西元1570年,比夏华大三岁,她今年已十九周岁,按照这个时代的观念,朱尧姬已是不折不扣的“大龄剩女”,北宋时,男十五岁、女十三岁婚嫁,南宋时,男十六岁、女十四岁婚嫁,明朝跟南宋一样。两年前,朱尧姬十七周岁就该嫁给王昺了,结果被夏华“横插一脚”,为嫁给夏华,朱尧姬在京城等了他两年,拖到现在,她再不出嫁简直要成笑话了。 万历帝当面告诉夏华,他和朱尧姬的婚事会“尽量从简”,这是“为了你好”,不算虚话,但还有一个原因:万历帝手头没什么钱了,国库承担不起,他的私人小金库既吃紧又舍不得。 经过张居正的十年改革,大明朝本来欣欣向荣,国库积蓄不少,但在万历帝亲政掌权后,他花得太多太狠,比如万历帝给自己修的陵墓,动工于万历十二年,预计完工于万历十八年,足足耗费八百万两银子,虽然经过夏华对万历帝“泄露天机”,万历帝下令暂缓了这项工程,但已经修建了大半,耗费掉差不多五百万两银子。须知,大明朝此时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三百万两银子左右。 除了万历帝本人大肆花钱外,他身边的人也挥霍无度,比如他弟弟潞王朱翊镠。朱翊镠权力欲很低、不参加朝政,他把他全部的时间、精力和心思都用在如何变着花样地糟蹋钱上,加上李太后、万历帝对他的宠信和放纵,他的花钱数量和速度都堪称惊人,比如七年前他的婚礼,足足用掉了近四万两金子、十万多两银子、宝石八千七百多颗、珊瑚和珍珠两万四千多颗,其它奇珍异宝不计其数…满打满算,他结个婚花了不少于一百万两银子,为了他结婚,万历帝甚至挪用了九十多万两银子的军费并把整个京城的珠宝都给买空了。 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这七年里,朱翊镠待在京城整天吃喝玩乐,同时,朝廷把河南卫辉作为他的封地并在当地大兴土木修建他的王府,预算高达近六十八万两银子,让全卫辉乃至全河南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就在今年即万历十七年,朱翊镠总算要离开京城前往封地就藩了,倒霉的户部又要替他筹办安家费,万历帝给户部下的指标是“三十万两金子”,也就是二百四十万两银子,看这势头,万历帝是要一次性给足他弟弟一辈子的花销,可怜的户部尚书宋纁都快被逼得上吊了,一方面拿不出这么多钱一方面被万历帝逼得喘不上气,无奈,只得上书撂挑子不干作为抗议,万历帝大概也觉得自己把户部逼得太狠了,于是下令减免三分之一,从三十万两金子减为了二十万两金子,当然了,二十万两金子即一百六十万两银子还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如此,万历帝哪有钱给夏华和朱尧姬办一场盛大的婚礼? 或许,夏华可以自掏腰包办婚礼,但也不妥。这场婚礼只要办得盛大,那帮磨牙霍霍的御史、六科给事中肯定借题发挥地对夏华大喷特喷,办婚礼的钱如果是公家出的,那夏华和朱尧姬岂不是糟蹋民脂民膏?一个“穷奢极欲”的大帽子就要飞到夏华头上了;办婚礼的钱如果是夏华自己出的,问题更大:状元郎驸马哪来那么多钱?原来是秘密经商来的?状元郎居然暗中从商做生意?简直是有辱斯文!成何体统?更不能当官了! 所以,夏华的这场婚礼注定会办得不盛大,公主府也不会修得太豪华。 出于对夏华和朱尧姬的几分愧疚,万历帝一边跟那些朝臣据理力争让夏华得以当官一边对夏华向他提出的几项请求都听了进去。 四月初,夏华搬进了万历帝赏给他的那座宅子也是以后他的驸马府,同日,卢泰、杨江、刘时俊、胡世赏、袁可立齐聚在夏华的新家里。 刘时俊和胡世赏都通过了朝考,跟袁可立一样进入了翰林院,卢泰和杨江则即将回老家,他们会先返回忠州拜谢秦夫子,然后各回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