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第143节 各奔前程

   所有人都很忙,三百五十三名新科进士里,有人忙着参加朝考、等待分配工作、派下人回老家报喜,有人忙着风风光光地衣锦还乡,有人忙着前往地方为官,有人忙着把父母妻儿家人接到京城,有人忙着在京城买房子、置办家业,有人忙着四处参加应酬活动结交“朋友”、攀附权贵、扩大自己的人脉关系网…夏华六人里,袁可立、刘时俊、胡世赏都会长久地待在京中,他们派下人回老家报喜并把父母妻儿家人接来、着手在京城买房子,他们不会回老家,因为这么多的进士争抢好岗位,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们是走不开、不敢回老家的,生怕一离京城回老家了,京中的好岗位就被人趁机顶替抢走了。    卢泰和杨江走的路跟袁可立三人相反,都会申请离京前往地方为官,他们虽然都是进士出身、有资格进入翰林院或六部,但都放弃了这个机会。卢泰放弃的原因是他知道自己绝非朝臣之才,他能一路通过乡试、会试、殿试在很大程度上是沾了夏华的“光”,以他的率直性格,确实也不适合在京城打拼,再者,乌罗州不但是他的老家,还是夏华和他的“大后方、根据地”,夏华和他的肥皂香皂、烟草生意都在那里——还有一部分烟草生意在马千乘家的石柱县——那里太重要了,必须有夏华集团里一个核心人物在那里坐镇管理,况且,这也能造福乌罗州、石柱县的万千各族百姓。金榜题名后回到家乡当家乡的父母官造福家乡的父老,不也很好么?    杨江也要回老家,他老家是浙江台州,但他打算申请到浙江宁波当官,反正这两地紧靠在一起。杨江跟卢泰…准确地说,跟夏华一样,无意在京城里朝堂上“浪费口舌、浪费生命”,在他们看来,那种党争是毫无意义的事,被卷入其中不但会招来灾祸,还会消耗大量的精力,与其在京中整天扯皮扯淡,不如前往地方,一可自保,二也自由,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杨江打算申请到宁波当官并不是心血来潮或宁波是个好地方、去那里有油水,而是他和夏华几人在反复商量过的深谋远虑。    夏华六人对他们的未来是制定有严密、长远、完善的计划的,袁可立、刘时俊、胡世赏留在京中发展,卢泰和杨江前去地方发展,这都是计划的一部分,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而是为了在自保的前提下为大明朝、为华夏和华夏的亿万苍生多做出贡献。    因为夏华长期透露的“天机”,卢泰、杨江、刘时俊、胡世赏、袁可立都知道:脚下的大地是个大圆球,分为多个大洲大洋,西洋诸国正在积极地发现世界、开拓世界、掠夺世界,东洋倭国即将统一并对高丽和华夏图谋不轨,大明朝不能故步自封、闭目塞听,必须强力地迎接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并在这几千年来从未有过的“世界大变局”中争夺世界巅峰的位置。夏华六人个个都明白自己的使命,个个都肩负着沉重的责任。    卢泰、杨江、刘时俊、胡世赏参加朝考的这天,王安第三次来到驸马府找夏华。    “恭喜啊,夏状元,”在被夏华迎到客厅里后,王安笑眯眯地道,“皇上知你在京中尚无住处,刚刚赏了你一栋宅子。”    夏华连忙向皇宫方向下跪拜谢:“下官叩谢皇上赏赐。”他先前无官职在身,所以自称“学生”,如今已是翰林院从六品修撰——虽然有名无实,目前只挂个名——所以要自称“下官”。    万历帝赏给夏华的这栋房子的上一任主人正是他在几个月前一顿板子打回老家的那位吏科给事中李沂,李沂是三年前那场殿试的进士,在京城当了两年多的官,自然置办了房产,被削去官籍、撤除一切官职、逐回老家时,他在京城买的房子肯定要变卖掉的,一直闲置着,此时被万历帝变废为宝地赏给了夏华。    李沂是个清官,又为官不久,没几个钱,他的房子自然很普通,各种跟豪华奢侈沾边的装潢、布置、陈设一概没有,位置虽在内城却比较偏,但夏华还是很满意的,一来,他不大在乎物质享受和虚荣,二来,他有钱,接手后花笔银子收拾收拾,几天内就可以拎包入住了。    “夏状元,”王安说完房子的事说起真正的来意,“皇上召你入宫。”    夏华不感到意外,立刻跟着王安一起前往皇宫。    启祥宫里,夏华见到了正翻看着一堆礼部户部文件的万历帝。    “下官夏华,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夏华向万历帝行礼道。    “免礼平身。”万历帝不紧不慢地道。    “谢陛下!”夏华站起身。    “夏华啊,”万历帝看向夏华,显得饶有兴致,“你和杨江、刘时俊、胡世赏、卢泰四人是同窗吧?还有袁可立,你和他是朋友吧?”    “回陛下,是。下官和杨江、刘时俊、胡世赏、卢泰都是鸣玉先生的弟子,至于袁可立,下官在进京赶考路上偶遇也进京赶考的他,与之一见如故,继而结为好友。”    “难怪你们六人的文章风格和文章里的那些东西那么相似。”万历帝呵呵一笑,“既新颖,又大胆,但都写进了朕的心坎里,以致于那些东南学子都在你们面前败下阵来。朕有点纳闷,你们怎么这么知道朕的心思呢?好像你们是朕肚子里的蛔虫似的。”    夏华连忙道:“禀陛下,下官在考前曾反复思量过,又跟袁可立他们反复研究过,我们认为,陛下您正青春年盛,又是长寿之相,自当雄心万丈,意欲励精图治,带领我大明走上一个新的高峰,我们由此而大胆揣测,陛下您要的不是垂拱无为的平和治国之策,而是奋进开拓的锋锐治国之策。于是,我们六人便在考前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投入这方面的研究了。”    万历帝再次呵呵一笑:“算你们押宝押中了。不过,你们此举也不算投机取巧,一方面,你们找对了方向,另一方面,你们文章里的真材实料确实很多。朕今天特地把你找来,就是专门问问你。你们几个在会试殿试考卷中说的征伐倭国夺取异邦财利惠济我大明、开拓南洋将当地化为我大明的新粮仓和安置流民的新领土并以此解决内地的土地兼并顽疾、全面增设商业税和矿税、改土归流消除西南土司割据、摊丁入亩减轻农民负担并增大朝廷税收、改革市舶司全面开放海禁加大与海外各国的贸易往来…这些措施究竟如何着手?”    夏华从容不迫地道:“欲速则不达,一下子就全面着手,显然太激烈了,陛下不用着急,可花十年八年时间慢慢来,一开始,阻力肯定会很大,但只要第一项政策取得了切切实实的成效,陛下您就会威望大增,赢得全国臣民的拥护,阻挠者们将无话可说,那陛下您再实施第二项政策,阻力就会小很多,实施过程也会顺利得多,从而逐渐形成一个越来越快的过程。”    万历帝点点头:“朕也是这么想的。那么,你觉得朕的第一步应该怎么做?不要有顾虑,有什么话尽管说,别忘了,你快成为朕的妹夫了,你跟朕是一家人。”他这话显得意味深长。    夏华道:“陛下欲干大事,前提是陛下您自己必须足够强大,弱主干什么都会受到方方面面的掣肘约束,强主干什么都可乾纲独断。所谓强主,就是一要有足够的银子,有钱才能好办事,二要有足够高的威望,干什么都得到全国臣民的信赖和支持,如此,自然无往不利。陛下登基已有十七年,虽然天下风调雨顺、海晏河清,但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张居正之功而非陛下之绩,所以,陛下必须先干一件大事巩固和提升威望,正好,上苍即将给陛下这个机会。”    万历帝若有所思:“你指的是倭国入侵?”    夏华点头:“对,倭国酋首丰臣秀吉即将统一倭国,此獠野心勃勃、不自量力,在统一倭国后必然打起高丽甚至我大明的主意,陛下若能统率我大明王师在此战中大破倭贼并一鼓作气地打上倭国本土、彻底征服倭国,可谓建下彪炳史册之盖世功绩,此战后,陛下的威望必定如日中天,可追太祖成祖皇帝。”    万历帝笑起来:“倭国还有很多金银财富,是吧?”    夏华再次点头:“对,所以,这一战不但能彻底地奠定陛下一代神武明君和强主的基础,也能让陛下接下来有足够多的钱施行新政,可谓一举两得。”    万历帝沉吟一下,问道:“你确定那丰臣秀吉会在两三年内就会统一倭国并入侵高丽?”    夏华非常肯定:“下官敢用项上人头向陛下担保这一点,三年,最多三年,这三年也是我大明厉兵秣马、进行战备的时间。”    “这是你夜观星象看到的?”    “呃…是的。”    “嗯,朕明白了。”万历帝微微颔首,夏华这话让他吃下了一颗大大的定心丸。    “陛下,”夏华接着道,“攘外不可忽略安内,有时候,攘外必先安内。我大明目前国泰民安,唯独西南地区颇有隐患,不可忽视。”    万历帝受到提醒:“你说的是那些土司?”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