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幕后推手

第235章 大扩张

幕后推手 维斯特帕列 2302 2024-07-10 00:02
   船队在海上航行了一个多月时间,终于抵达皮岛,这里如今已经成为大明抵达蓬莱最重要的中转站,港口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船员们上岸休整的时候,可以轻松享受各种妥帖的服务。   船上的倭人也沾光下船,进入港口附近的防疫营,好好地洗个澡,再在规定范围内逛一逛,以缓解长期海上漂流的疲惫和枯燥的心情。   数日后,众人调整好了状态便继续沿着归墟的海岸线南下,这段航行可比横跨归墟强多了,每天都能看到陆地,隔上几天还能上岸去休息,补充淡水和新鲜食物。   更重要的是,到了这里就意味着距离程国不远了,大家的心情也不像之前那么紧张,航行起来也显得轻松了许多,没费多大力气就抵达了广平城。   船队靠岸,水手们带着倭人依次下船,接受一整套流程的检验,每名上岸的倭人都要换成程国的服饰,登记姓名,已经取了汉名的人,比如李二郎,报上自己的名字就行。   还没来得及取的,则由审核他们的官员临时给取一个,再登记在册,从今往后,这个新的名字就将取代他们的旧名,伴随他们一辈子。   然后进入培训中心进行考核,汉话说得好的,就可以直接被分配到农庄、工坊、商号等地开始工作了;没通过语言考核的,还要在这里待一段时间,等学会了再出去。   当然,这个时间不可能无限拖长,要是三个月时间还没有学会基本沟通,那他们的下场就会变得非常悲惨,这些人将被送到矿山和最辛苦的工地上,在这里不需要语言,鞭子会教会他们做事。   和他们一起在矿山上劳作的还有倭国原来的上层阶级,贵族、武士、僧侣、商人等通晓文字,了解倭国历史的人都会被当成消耗品送到这里。   在这种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普通人能熬几年就算是好的了,能坚持十年的几乎一个人都没有,等这批人彻底死干净,倭国的历史也会随之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没了精英阶层引导,普通倭国人不过是一团散沙而已,他们根本无法重现自己祖上的文明,最终会逐渐被同化,等过个两三代,他们大多都会忘记自己的出身,变得和其他大明百姓没什么两样了。   此后几年,不断有一船一船的倭国百姓被运到蓬莱、瀛洲、方丈、满剌加等地,而在此同时,大明也有大量百姓从本土来到倭国,成为大明各封国诸侯以及朝廷直属府县的百姓。   这一手腾笼换鸟让诸侯、官员们可以相对轻松地实施统治,百姓有了充足的田产自然不会反抗官府,而他们来到新的地方,还能和诸侯、官员们一起去攻打附近残存的倭国大名,不用担心后方发生内乱。   倭国原本的六十六国,在琵琶湖之战后就少了很大一批,接下来几年又再以极快的速度消失,照这个速度,最多十年,倭国原本三岛之地就会尽数归大明所有。   或许最北方的陆奥、出羽等国还能乘坐小船逃往北海道,其余各国甚至连逃都没地方逃去,倭国沿海的港口要么被大明占据,要么被摧毁,他们想出海都找不到地方,也找不到船,只剩下北方最冷的地方暂时没人看管。   这也是戚继光、李成梁、俞大猷、汪直等人制定的策略,穷鼠尚能噬猫,把倭国大名逼急了,多少也会给大明军队制造一些麻烦,所以还不如围三缺一,给他们留出一条看似可以逃生的出路,这样有渺茫的希望吊着,剩下的大名在生死关头,就会想着逃跑而不是拼死一搏。   如今九州、四国两岛已经全部落入大明手中,本州岛也被占据大半,再花上几年时间将剩余大名往北边赶,一直赶到北海道,便可以暂且生养休息了。   然后再过十来年,那些逃跑的倭国大名估计就能把北海道开发地有模有样了,到那时候再去进攻也不迟,正好省下了开垦荒地的功夫。   而从倭国离开的本土百姓,也大大补充了蓬莱、瀛洲、方丈等地的人口,如今这三座大洲都是地广人稀,仅有少数未开化的土著居住,制约大明开拓速度最严重的就是人口问题了,现在得到了源源不断地人口补充,这三座大洲同时进入到大扩张时代。   蓬莱、瀛洲、方丈的封国国君们得到了充裕的人口补充,立刻组建军队、探险团继续深入内陆地区,开垦新的土地,寻找新的矿藏,修建新的道路,建造新的城市,他们的触角飞快地向新的土地蔓延。   在这一过程中,难免和当地土著发生冲突,那些连金属武器都没有的土著自然不是他们的对手,胆敢进攻的毫不留情地扫灭,愿意接触的则慢慢同化。   倭国被灭亡后的时间里,大明在这三块大洲的实际控制区域得到了飞速增长,多处新的沿海良港被发现,数以万顷计算的新土地被开垦出来,他们还修建了数千里道路,建设了数百个新的居住点、数十座新城市,发现了许多蕴藏量丰富、埋藏极浅的新矿藏......   于此同时,无数大明本土的百姓不断出海,极大地缓解了大明本土人多地少的矛盾,而各封国进贡的钱财贡品,以及海贸带来的赋税不断充裕着大明的国库......   这些让大明进入到此前华夏上千年时间都未曾经历过的盛世之中,文人们在诗词歌赋中极尽溢美之词称赞如今的大明已经远远超过了文景、贞观、开元等盛世,要不是宋真宗坏了封禅的名声,朱载基恐怕早就兴冲冲地跑到泰山去祭天了。   普通百姓的日子也慢慢好了起来,不用缴纳丁税帮他们减轻了负担,而人地矛盾的缓解也让他们得到了更高的收入,飞速增长的官私学校,让普通百姓的孩子也有机会读书识字......   朱载基看到这一幕志得意满,认为自己的功绩已经超过了除朱元璋、朱棣、朱厚照之外的所有先祖,将来去了天上,也能在祖宗面前挺起腰板说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