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这世界危在旦夕

第32章 我是反贼?

这世界危在旦夕 通吃 5504 2024-04-21 01:54
   林间的小村面积不大,村里人大多是从鸭绿江北岸逃过来的。他们人数不少却失去仅有的生产资料,临时搭建的也大多是些地窝棚,靠捕猎和采集为生。   六七月份,东北地区气温还在二十度以上。降雨极其充沛。可若是得不到救济,这批人绝对活不过冬天。   韩通译带领,周青峰在村里转了一圈,发现老弱极少,大多是二十左右的青壮,足有三四百。   有不愿归顺建州部的女真人;有为躲避大明赋税而逃离的汉人;有采集山货为生,不归属任何族群的猎户。   由于大明、朝鲜、女真均未能在此地建立有效控制,眼前这些人只能叫山野之民,谁强服谁。   “韩通译。”   “在。”   “你可想当个明国人?”   “啊......?在下出身于朝鲜平安北道。”   “我就问你想不想当天朝子民?”   “周大人抬举在下了。便是给天朝当狗,在下也是铭感五内。”   “你......你就先给我当狗吧。”   几句话,周青峰觉着是对牛弹琴。他对鸭绿江周边不熟,本想拉拢这朝鲜通译当向导,没想到对方开口就要当狗。   行吧,你当狗就当狗。   韩瑷韩通译听到天朝千户老爷愿意收自己当狗,大喜过望。他当场跪拜下来,连磕几个响头,“韩某今后便是周大人门下走狗,必当肝脑涂地,以死相报。”   周青峰听的直叹气。   “从今日起,村中之人要为我所用。你马上清点人口。以十人一班,三班一排,三排一连,选出领头带队之人,随我前往河岸边选地驻扎。所有衣食皆有我出。”   从松江运人过来,费时费力。鸭绿江周边不愿归顺建奴的山野之民至少有个几千,收拢起来也是可观的劳动力。   韩通译得令就去办。村中这批人正当困窘,真是收编的好时机。不多时他就领了十几个所谓‘连排班长’过来,拜见天朝老爷。   ‘连排班长’们本就是村里各级头领。周青峰掏出个小本本,和他们一一交谈,询问并记录其姓名、来历、背景、家人、现状,对做出正式任命。   虽然言语不通,但亲自问话能大大拉近上下级关系。周青峰花了半天时间做个简单调查,心里也更有底。   村民有个心理安慰,更容易承认周青峰的威望。   韩瑷在旁边充当翻译,把不同土话俚语说给周青峰听。在他看来,周老爷宽厚仁慈,时常大笑,偶尔拍拍粗鄙村民的脑袋肩膀,夸赞几句。   这等完全不是高高在上的官员做派,反而像个江湖豪侠。   山野之民生活条件恶劣,一向凶狠桀骜,好勇斗狠,不服王化。他们对高大强壮的天朝老爷既敬畏又疑心。   但聊几句家人衣食,问几声过往现状等日常话题,被韩通译视作野人的山民或有说有笑,或泣声落泪,或跪地磕头,竟然抢着要跟周老爷交谈,倾诉心中愁苦。   村中早已断粮,只能靠河里捞点鱼虾,林中抓些鸟兽维持生计。   简陋窝棚根本不避寒。夏天还好,可冬天怎么办?一旦天寒地冻,只有死路一条。   村民病患极多,奄奄待毙的便有十多人。好些伤于野兽,但更多是跟附近其他山野之人抢夺食物起了争斗。   说多了,哭泣之声起起伏伏。周青峰适时表示要带大伙过好日子,村里就没有不答应的。   部分有经验的村民头领主动解说江边什么地方野兽多,什么地方好落脚,什么地方容易被洪水冲击。   周青峰只知道鸭绿江流域夏季降雨多,容易爆发洪水。但四百年前是个什么情况,他还真不知道。   有当地人建议,他能少许多麻烦,从善如流的予以调整。   下午,四五十个村民带着希望跟着周青峰返回江边。看到那艘冒烟的蒸汽船,他们畏畏缩缩,惊疑不定。   打消疑虑的最简单办法,是周青峰从‘辽东’号上分了部分粮食布匹食盐乃至药品和铁器给他们。   医药组折腾一年多,首批低毒青霉素已经量产,在新华地盘推广使用。周青峰的远征队带了两百支玻璃瓶封装的五万单位青霉素注射液。   有十几名重伤员被抬到河岸边。他们都没能做好伤口清理,无一不是外伤感染。有四五个已是奄奄一息。   远征队的军医和卫生兵动手施展了一把神迹,用手术刀切掉发臭的腐肉,清理伤口异物,用酒精清洗,再加纱布包扎。   重要的是皮试过关后来上一针青霉素。   村民中的伤者基本发着低烧,有的已经胡言乱语无法控制。但注射青霉素后,过半伤员隔天退烧,其余也在三天内恢复清醒。   此时再看河面上怪异的蒸汽船,只觉天朝老爷兵强甲厚,犹如神灵。   这又是给生产物资,又是救人活命,三百四十多山野村民心情激动,更觉着自己找到强大依靠。   入夜时分,周青峰亲自操作电报机,给在松江的萧金浪发报。   “‘辽东’号抵达鸭绿江口,在丹东振兴区落脚。此地遍布密林,木材和水力资源丰富。请补给舰队带一批水力机械过来,就地解决建材。   远征队在当地发现不少山野难民,询问得知建奴近几个月获得大量铁器和粮食,其提前攻占宽甸,且动用大量火器。考虑是‘联邦’对手已经介入。   难民大多困苦,数量可能破五千。   我已经收容三百多人基本劳动力,有可能的情况下编为治安部队。他们熟悉当地地理环境,会成为我们的极大助力。   另,此地林业资源非常丰富,必要时可支援松江。”   电报交舰长方博确认,两人签名存档,一同转译成莫尔斯电码,发送出去。   每次发电码时,周青峰才理解为什么早期发电报那么贵——用手按键把一个个‘0’和‘1’发出去,实在很费指关节。   电报需要一路接力,通过沿途站点传回去。每份电报接收方还要来回确认,再次转发。收发系统还挺复杂。   等电报传到萧金浪手里,已经过去五六个小时。等老萧的回电到周青峰手里,已经是隔天上午。   “‘辽东’号开局顺利,可喜可贺。后续‘辽’字四舰将不断向丹东运送人员和物资,今后每两天抵达一班,可放心大胆招募当地劳动力。   此外,‘江南’‘中华’两造船厂已建成六座船台,全力大建。机械组完成蒸汽机第一期改进,功率提升到一百马力,煤耗降低百分之十五。   新船型已经完成设计,‘辽’字级完成五艘后将改建新的‘湖’级运输船,吨位提升到一百五十吨,采用平船底增加货舱容积。   松江确实缺木材,尤其缺造船木材。如果丹东能提供林业资源,无疑对我们的造船有莫大增益。”   看了电报,周青峰心中大定。   百吨级的‘辽东’号可以携带六十多吨物资,除了十五吨煤外,剩下都是粮食布匹以及工具。这笔物资在辽东价值万金。   韩瑷带了十几名‘连排班长’跟随周青峰上了‘辽东’号,对这艘大船报以极大震撼。船舱内搬出上百麻袋粮食时,他们更是欢呼到落泪。   粮食,是粮食啊!   有活路了,投靠大明就是有活路啊!   斧头、钢锯、砍刀、长矛、铁锅,大量铁制品也出现了。这能极大改善当地山野村民的生活,有了这些完全可以称雄一方。   因为辽东的势力太穷,除了有股子不怕死的狠劲,其他就啥也没有了。   周青峰向韩瑷下令,任命他为农垦营的营长,带队伐木砍树。伐木越多,粮食铁器就越多。   另外,部分青壮村民被编入部队。他们熟悉周围山野,吃饱饭就是最好的向导,可以带队巡逻。   两天后,‘辽北’号抵达丹东,运来更多的士兵工匠以及物资。方博则指挥‘辽东’号返航,船尾用绳缆拖着七八根刚刚砍伐下来的巨木。   由于海洋屏蔽,丹东这块地方人迹罕至。二十几米的参天大树在海岸边随处可见,大多胸径三十厘米以上,是最好的建材。   可因为交通不便,这里的资源从未得到有效开发。   再过两天,‘辽西’和‘辽南’号同时抵达,接替‘辽北’号。人员和物资的运送变得稳定,并且送来周青峰需要的水力机械和安装工匠。   见到一艘艘大船持续出现,韩瑷及农垦营的村民对天朝老爷的本事是佩服到五体投地。他换上了灰色的两个兜制服,带着饱满热情投入到招募山野村民以及伐木建屋的工作中。   水力机械安装时,韩瑷特意跑去看了。   鸭绿江可不是水流缓慢的吴淞江,水车不能直接放在河道里,必须先挖导流渠,或者利用支流建造,否则会有发洪水被冲走的危险。   这个建造过程不但让韩瑷好奇,其他农垦营的村民也好奇。他们从来没见过。   周老爷来了之后就搞分工,让某个班专门当厨子,某个班专门伐木,某个班专门砍掉枝杈,某个班专门管巡逻。   分工合作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村民们每日吃饱喝足,休息时就喜欢看蒸汽船。但蒸汽船不随便让人上去,于是安装水力机械的现场总是围着看热闹的人。   新华的工匠建水力机械已是轻车熟路,水车早在松江就拼装好,相关的传动齿轮和轴承也调试完毕,导流渠还没挖好,锯木的床架就安装完毕。   等着被黑火药炸松软的渠道挖开,鸭绿江的河水便开始持续推动锯床上的锯条来回运动。用吊机把两三吨的木材放上去缓缓推动,分分钟把木头锯开。   等到‘辽东’号在七月底开始第三轮运输任务,它可以在回程路上运载二三十吨粗加工的木料。木料返回松江后直接进干馏窑,处理完毕后再精加工,用于造船。   如此一来,辽东不再是‘圣光’的负担,其资源反而加速团队势力发展。‘新华’的民众也很自然理解出兵辽东的正确性。   这期间,韩瑷作为‘劳模’,和另外几名表现突出的村民骨干被船只送回松江主基地,准备接受一个月的管理培训,学习制度和律法。   这位老兄在船上做了几天美梦,满以为自己会被送到京城或南京,接受吏部或礼部官员的嘉奖——若真能如此,真是韩家祖坟冒青烟了。   古代朝鲜可是个以血统高低贵贱来决定地位的国家。韩瑷虽然也算读书人,可他血统不够,连参加朝鲜科举的资格都没有。有   如果能获得大明天朝的认可,韩瑷回到朝鲜的地位将骤然提升,说不定能成为新的贵族。   可到了松江,韩瑷发现自己来到一个叫‘新华’的势力内。他既兴奋又迷糊。   这是个蓬勃向上的地方。   在吴淞口,河岸两旁的六座船台上是正在日夜建造的新船。   为了让船只建造不受天气影响,船台上搭建巨大的工棚和脚手架,今后造船效率只会更高。   造船厂的工人无不精神饱满,健壮结实,说话走路充满自信,根本不是丹东树林里的苦逼猎户所能比。   笔直的道路从造船厂通往远方,四轮载重马车拉着乘客或材料灵活跑动。成千上万人聚集在一起工作和生活,其热闹和祥和的气象比平壤更胜一筹。   造船厂附近已经生活了近万人口,除了工坊还有店铺。那些店铺的门面是按照周青峰这种一米八几的大个子来设计的,门楣至少两米高。   对于普遍个头一米五的朝鲜人来说,走进这种地方就好像走进巨人的世界,看啥都要仰着头,不得不让人自觉形秽。   “哎呀......大明真是无敌啊!我宁愿当大明的狗,也不想当朝鲜人。”韩瑷就这么迷迷糊糊的被送到新华镇,被萧金浪亲切接见后还被带着参观了几个大工坊。   在工坊里自然又是继续震惊,但随后......“我加入的居然是大明反贼?”   韩瑷是从路边一名劳工口中确认这个消息。他一蹦三尺高,惊的三魂六魄移了位。至此他总算明白哪里不对劲。   萧金浪若是堂堂朝廷命官,怎么不穿‘飞禽走兽’的朝服,反而以穿土里土气的灰色棉布制服为荣。   这当然很奇怪啦!   因为萧头领根本不是大明官僚嘛。   “闹了半天,我居然稀里糊涂的从贼了?”   韩瑷对这个消息先是极度愤怒、害怕、抗拒。看看满大街从容的路人,他随便抓了一位就问对方:“大明朝廷会打过来吗?”   路人哈哈一笑,“谁打谁啊?你是从哪里来的土包子?我新华兵甲之强,钱粮之厚,人心之齐,会怕那帮吃不饱穿不暖的明廷官兵?”   怎么可能?   大明万历皇帝前些年还派兵入朝,帮朝鲜抗击东瀛入侵。若非明军奋战,朝鲜已然亡国。我见大明官员如见天使。   天朝上国怎么可能会打不赢盘踞一方的反贼?   不可能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但......若真可能呢?   “我韩瑷是农夫出身。在朝鲜,农夫就是官家的奴隶啊!我出生便是奴隶,一辈子都是奴隶。我当了通译又如何?在朝鲜,奴隶可不是人。”   光天化日之下,熙熙攘攘的街头,韩通译觉着内心极冷,片刻后又极热。想想跨海而来的蒸汽船,想想威猛强健的新华士兵,想想这热闹富足的新华城镇......   韩通译猛一跺脚,恶狠狠的喝道:“当新华的狗就是韩某最大的荣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