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9章
【不过,这一战中,皇太极还毁坏了大凌河城等城池,算是为日后的大凌河之战埋下了伏笔。】 【而明朝方面,自然是满朝皆为此战而大喜,袁崇焕上奏明熹宗,“孰知皇上中兴之伟烈,师出以律,厂臣帷幄嘉谟,诸臣人人敢死。大小数十战,解围而去。诚数十年未有之武功也!”】 【不过,好景不长,因为明朝内部的朝堂争斗,七月,袁崇焕被去职罢免。】 【虽然很快,在八月明熹宗驾崩、明思宗即位后,便重新启用了袁崇焕,但是这其中经过的时间,就已经足以让宁锦防线发生变化。】 【天聪二年五月,明军放弃了锦州,从当地撤离往宁远。皇太极当即便让贝勒阿巴泰(努尔哈赤第七子)、岳讬等人,各自率兵三千,前去攻掠锦州等地。】 宋朝,开宝年间。 “啊!”赵光美大叹一声,“竟又是如此。” 他看到那一条关宁锦防线的时候,还觉得这一条防线不错的,是一个很好的阻拦后金军队南下的防线——至于说皇太极率军绕路进入关内,那到底是和真正打破防线不一样。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对明朝而言算是大捷的这一场宁锦之战到了最后,居然是这样的走向。 论理当是论功行赏的战后,居然反倒因为党争等问题,直接无视掉了这样的功绩,转而罢免了当时的辽东巡抚袁崇焕…… 赵光美并不是明朝这一时期的朝堂中人,也对当时明朝朝堂的具体斗争情况并没有什么细致的了解,因此,他对于袁崇焕本人在政治上的态度、立场、手段也不怎么了解。 但是,这到底也是刚刚指挥领导着宁锦防线上的明军取得了一场大胜的一方巡抚啊,怎么就这么说罢免就罢免了呢? ——如果真的要罢免他,那么,辽东的继任者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吗? 想来多半是没有的。 不然,也不会转年明军就放弃了锦州;同时,新登基的明思宗就迅速将袁崇焕重新启用了。 【天聪二年,也就是崇祯元年七月,袁崇焕到达京师,面见明思宗。】 【此次面见中,他向明思宗道:“臣受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 【随后,袁崇焕又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或者说他认为保证平定后金的条件:“……五年内,户部转军饷,工部给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选将,须中外事事相应,方克有济……以臣之力,制全辽有余,调众口不足。一出国门,便成万里,忌能妒功,夫岂无人。即不以权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见乱臣谋……”】 【明思宗都一一应允了袁崇焕,并且赐给了他尚方宝剑,用以彰显自己的态度。】 【在会面之中,明思宗曾经暂时离开过一段时间,而在这段时间之中,给事中许誉卿就向袁崇焕询问他的这个“五年之略”。对此,袁崇焕表示:“圣心焦劳,聊以是相慰耳。”】 【这话能这么说吗?许誉卿觉得不太妙,便道:“上英明,安可漫对。异日按期责效,奈何?”】 【但总之,袁崇焕和明思宗达成了一致,随后,袁崇焕便于八月前往辽东赴任。】 【他将宁锦合为一镇,裁撤骈枝,使得关内外只设二三大将。由祖大寿总管宁锦之中的各项事务,并且将中军副将何可刚加任为都督金事,随同祖大寿驻宁远;又移蓟镇赵率教于关门(山海关);袁崇焕本人则自留于宁远。】 【换言之,就是袁崇焕将辽东全部事务于祖大寿、赵率教及何可刚三人身上。】 【崇祯二年,袁崇焕自行干掉了身在皮岛、从后方牵制后金的毛文龙。】 【明思宗并没有因此治袁崇焕的罪,而是优旨褒答。随后又传谕暴文龙罪,以安袁崇焕之心。】 【而袁崇焕在辽东也确实做出了一番事业,他与赵率教、祖大寿、何可刚定兵制,渐渐拓展到了登、莱、天津;四镇兵总计共十五万三千有余,马匹共八万一千有余。】 【至此,对明朝而言,辽东形势,遂日以固。】 唐朝,贞观年间。 “这不错啊!”虽然袁崇焕这个人看起来确实有点毛病在,但是起码还是能正儿八经办出点实事儿的,这就可以了——起码,在现如今的明朝,这个朝堂斗争相当激烈的条件下。 长孙无忌对此还是抱有算高的评价的。 房玄龄虽然也觉得袁崇焕确实是能够办实事儿,有才华,但是他对袁崇焕日后的人生走向还是抱有怀疑态度的。 别的不说,就那句“圣心焦劳,聊以是相慰耳”就足够他得罪皇帝了,而得罪皇帝的后果……不用说,随便一个人都知道。再者,加上明朝朝堂此时的斗争之激烈,一旦袁崇焕落入下风、露出什么破绽,那就绝对有的是人想要把他拉下马去。 虽然同样会有人愿意保他,但是这样的人的力量有多少?且,关键还在于,皇帝的态度。 就像是那个给事中的话一样,“上英明,安可漫对。异日按期责效,奈何?”——如果明思宗有朝一日因为这个期限问题问罪袁崇焕呢?如果明思宗心眼不大,因为袁崇焕这时候的对答而心怀不满? 且袁崇焕在随后还直接自行干掉了毛文龙,这么一个并不在他职权范围内的大事。 他叹道:“接下来不久,皇太极就要率军绕过宁锦防线,深入明朝京畿之地了。”这样的情况,明思宗会不会因此对袁崇焕以及他的成效心生不满乃至愤怒? 【物必物必自腐也而后虫生之;国必自伐也而后人伐之。】 【明朝的境况,除去后金本身的野心之外,也完全可以套用到这一句话之中。】 ———— ———— 有人认为,袁崇焕之所以做出这样的保证,是因为崇祯一定想要一个期限……总之,各种说法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