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刘彻对自己的手段并不意外,他早在看到神迹中太子谋反的情况后,就已经断定自己不可能会放过这些人,不只是为了太子,更是为了自己的目标。 他关注的是昌邑王刘髆,以及他的那个舅舅李广利——居然投降匈奴了?算了,这也在意料之中。关键是,他和仲卿的距离非常遥远——算了,朕也知道仲卿非常人所能及也,但是,这样的李广利,朕还颇为重用,是朕真的因为那个李夫人连带了他,还是说,当时的大汉就没有什么足够出色的将领了?! 虽然那个时候的大汉,确实需要转向了,但这不代表朕不需要优秀的将领啊! 明朝,洪武年间。 朱元璋虽然别的未必赞同刘彻,但对于他这雷厉风行的手段还是欣赏的:“这些挑拨天家父子,不为朝廷着想,只图个人私利的,就应该统统都处置掉才对!” 别搞什么念其功高劳苦,也别说什么清贵,更不要说什么宽仁、善待臣子,那都是屁话! 该处理就得处理了,否则,就是他们来挖自己天下的墙角,肥了这些人的腰包…… 【处理完后,刘彻又修建了一座思子宫以寄哀思,还在湖县修建了一座归来望思之台。】 【三年后,刘彻驾崩,传位幼子刘弗陵,令霍光、金日磾、上官桀与桑弘羊四人为辅政大臣。】 【而关于昌邑王刘髆,其子刘贺在昭帝刘弗陵无子驾崩后一度成为信任天子,但不过二十七天,就因无道被废,成为了汉废帝,后来也不再是昌邑王,而成为海昏侯。】 【最后,继位的人选是刘询,乃刘据长子刘进之子,祸乱之时出生不过月余。】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这样的结局倒是当真让人有几分惊讶。 “这就是天意所在?最后的皇位,终究会回到刘据这一脉……” 不管这刘贺被废一事中有多少暗中推手,总归他是没能坐稳皇位,所谓“无道”不能说全真,但也绝不是全假——这么好的机会,你都没把握住,那还能说什么? 到后来,还是刘询成为了新一任天子,这还不能算作天意如此吗? 刘启也很愉快:“这就是神迹之前说的‘昭宣中兴’的两任天子吗?”很不错啊。而且刘彻选辅政大臣的眼光,看来也是极好的。 没有因为他年纪大了,就眼花脑子不清醒,选上来一些不靠谱的。 只不过,刘启喜悦的点也同样是他有些忧虑的点:“昭宣中兴,中兴确实好,但是中兴之后呢?”大汉,不,西汉,是不是就此走向末路了? 刘恒叹了口气:“这也是无可避免之事。这一篇章应该要结束了,说不定第二个篇章就能透露些许信息呢。”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虽然早已知晓孝武皇帝当年的雷厉风行,此时从神迹中看到,还是感到心神震动、以及欣赏赞叹:“寿命并不是皇帝昏庸与否的必然条件……若是那李隆基在晚年也能有如此果决,我大唐也不一定会落到那样的境地。” 你一时放纵了,已经没有办法返回去重来了,也就算了,那你在出现问题后及时处理啊!果断一点,敏锐一点,及时止损、将大唐这驾马车调转方向啊! 结果你倒好(微笑)。 搞出来的事情没有一件是正确的,该搞出来的事情没有一件搞出来。在最需要你果决的时候优柔寡断,还脑子不清醒,用人都不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