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6章
但是莺莺国也好,咪国也罢,对于开战的态度完全不同,即使央洲此时的军事实力确实比他们虚弱许多。 看起来,对于这两个国家内部,不管是朝廷还是民间,都对战争非常推崇。 咪国,那些国内的“报纸”,都异口同声地为咪国这一次没有出兵,没有真的与央洲交手而感到惋惜,仿佛是没了什么天大的好事儿一样。他们后悔的,不是这种战争的发动,而是咪国没能在四个国家之中占据主导权,而是让莺莺国掌握了主导;还有不少人因此觉得,咪国就应该建立一支能够在央洲作战、从沿海威胁到京城的军队…… 这种好战性,实在不多见。 不过……皇太极暗叹,这大约也是因为他们将条约签订作为了军队作战的结果,或者说,作战带来了大量的好处——而之前的央洲,虽然对外作战同样带来了好处,但是央洲的这种好处,和咪国、莺莺国通过作战获得的好处,完全不是一种好处啊! 央洲作战,有可能会变成国库一直支出,而没有什么进项,即使最终获胜,也没有多到让绝大部分人都满意的额外的利益;但是莺莺国和咪国这种模式就不同了。 所以,当真需要等到入主天下之后,改变一下战争后续模式? 【此时的太上天平国,内部已经发生了一出巨变。】 【在皇帝六年的时候,作为核心首领的虹仁秀,退居了幕后,大部分事务交给了军师负责——此时有军师这个名头的,不论正副,共有四人,分别是杨龙嘉、蒋萧武、封乙光和魏名志。其中,蒋萧武和封乙光两人已经战死,剩下的就是杨龙嘉和魏名志两人。】 【但是,这种理政方式显然不正确。同时,由于夺得了一部分天下,获得了极大的权力,不论是虹仁秀,还是杨龙嘉、魏名志,心态也都已经出现了变化。】 【在经过这样的状态一段时间之后,杨龙嘉的权力越发扩大,逐渐压过了魏名志;同时,在六年的时候,太上天平国对外作战取得了不错的进展,获得了一个相对安稳了一些的发展环境。这时,外部的紧迫危机暂时解除,内部的问题就开始出现。】 【由于内部权力架构失衡,杨龙嘉和魏名志两人之间产生了极大的矛盾。而随着杨龙嘉权力的扩大,以及本人野心的膨胀,虹仁秀对于杨龙嘉也开始出现了不满的情绪。】 【魏名志一方面对杨龙嘉非常不满,一方面又隐约察觉到了虹仁秀的态度,再加上此时杨龙嘉表示要求虹仁秀把自己封为“万岁”,于是,魏名志便向虹仁秀请求诛杀杨龙嘉。】 【虹仁秀这一次并没有同意。】 【随后,又有人向虹仁秀告密,表示杨龙嘉的野心已经膨胀到无法控制的地步了,他想要杀掉您,篡夺您的位置啊!——虹仁秀选择了相信,并且,立刻下达了密令,要求魏名志、史当达等人前去铲除杨龙嘉及其势力。】 【九月的某一日凌晨,魏名志带着大批人马围杀了杨龙嘉的王府,杀掉了杨龙嘉本人及其家眷,随后,他的部下、以及他直属的两万余军民,同样被杀。】 【接着,史当达回到金京,但是他对于魏名志扩大化杀戮的行为非常不满;当晚,史当达就出了城——魏名志随后又在当夜杀掉了史当达在金京的王府中的家眷。】 【史当达逃到了自己的军队驻地,并且向虹仁秀上书,请求处死魏名志以谢天下,以平民愤,同时,他还直接起兵,用来昭示自己的决心和力量。而太上天平国中得知此事的百姓,特别是在金京以及史当达驻地一带的百姓,对于魏名志的做法同样非常不满。因此,他们也纷纷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同样对虹仁秀和魏名志造成了压力。】 【面对这样的压力,最先顶不住的是魏名志。在事发后不久,他反而举兵,聚集人马,跑去对虹仁秀的住所发起了围攻,想要干脆干掉虹仁秀,自己独揽大权,再对史当达等人进行处置。】 【但是,魏名志的这个计划当然并没有成功。】 【有了魏名志居然想要自己的性命的事情,加上史当达以及不少百姓的压力,虹仁秀立刻下令,宣布将魏名志处死,以平民愤。】 【不过,虹仁秀并没有扩大化初立,他表示只诛首恶,并不牵连魏名志的各个部下,包括他的亲族家眷也并没有受到牵连,依旧能够被重用并且得到一定的保护。】 【因为这样的行为,金京和太上天平国的人心迅速得到了安抚,局势开始稳定下来。】 【同时,十一月的时候,史当达也回到了金京,被朝中众人一同推举来处理政务。虹仁秀虽然不满,也并不信任史当达——魏名志和杨龙嘉的事情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但是,碍于局面,他还指选择了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