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他把自己一直坚持的节俭作风贯彻到了最后,在他留下的遗诏中,要求简葬薄葬,百姓官吏哭灵三天即可,且不禁止娶妻嫁女、祭祀鬼神和饮酒食肉。】 【群臣为刘恒上谥号为文,加上汉朝惯例的孝字,是为孝文皇帝。】 【而太子刘启登基后,又以刘恒的圣德光辉为由,为孝文皇帝庙制作《昭德舞》。并以“世功莫大於高皇帝,德莫盛於孝文皇帝”的原因,命令“孝文皇帝庙宜为帝者太宗之庙”。】 【因而,刘恒成为了西汉少数有庙号的皇帝之一,庙号太宗。】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对于刘恒的节俭作风还是很敬佩的:“太宗皇帝躬俭省约,以惠休百姓,农不共贡,罪不收帑,宫不新馆,陵不崇墓,实乃王道也。” 当然,他敬佩归敬佩,让他这么做,他也确实是做不到的。 身为天子,该有的东西自然要有,大汉又不是困窘到了那等地步;再说了,薄葬简葬这件事情,他就根本不可能做到,他的帝陵早已开始修建,他可是怀揣着将其建成最宏大的帝陵的目标去的。否则,难道要让他在死后的世界不能像人间一样生活吗?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恒伸手揉了揉刘启的脑袋。 启儿的孝心他感觉到了,不用别的,也无需多么善待自己这个父皇遗留下来的宠臣,只要如神迹中这般,为自己昭彰功德、制定庙号,就已经是孝心的极大体现了。 刘启不以为意,这不是应该的吗?父皇在治理天下上,难道做得还不够好?不能配上一个太宗之名? 不过,神迹讲出了这些事情,进一步巩固了他们的父子感情,自己还是很乐意的。 而“文”这个谥号,确实与父皇很相配:道德博闻,慈惠爱民,愍民惠礼,赐民爵位, 修德来远,坚强不暴,徽柔懿恭…… 汉朝初年。 刘邦心情很愉快,他为自己这个好儿子高兴,也为大汉江山有这样一个执掌者而高兴,于是开怀畅饮,神采飞扬。 萧何和张良同样为之开怀,也将杯盏中的酒液一饮而尽。不过,琢磨着“文”这个谥号,萧何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儿:“关于文皇帝,现下讲述了四位太宗皇帝,有三位都是文皇帝了。” 明太宗是一位,唐太宗是一位,他们大汉的太宗也是一位。 这怎么,突然就把宋朝的那位太宗皇帝凸显出来了,文武…… 【刘恒在位期间,与民休息,宽省刑狱,劝课农桑,减轻田租、赋役,弛山泽之禁,促进盐铁业发展、经济恢复。 在政治上,采纳贾谊、晁错等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和削藩的建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巩固中央集权;又通过种种政治怀柔妥协平衡等手段,打击了汉初一度操控政治风向的军功集团,将更多权力收归皇帝手中。】 【但,刘恒受限于当时的政治环境、汉朝外部环境,以及自身的性格作风,同样遗留了不少问题。】 【就如贾谊曾经指出的“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一般,刘恒遗留下来的问题,也正是与他颁布的政策密切相关的。】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不等神迹讲述,刘恒自己就开始推断估量日后大汉存在的问题。 匈奴不用说,必然是问题之一,还是大问题。但除去匈奴外,剩下的问题多半都是内忧,是大汉内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