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秦朝。 秦始皇看着神迹中那些一年两熟、三熟的土地,心潮澎湃。远的不提,近的有此等土地的,就在南方的安南等地。若能获得此等天赐之地,大秦何愁不兴! 至于南洋诸国,以大秦现在的船舶水平,短暂航行也不是不可行,如此一来,那些土地一样可以属于大秦,既可以解决黔首的生计问题,又可以扩大大秦的土地,也不用担忧有功之臣的酬劳封赏之事。 不过,大秦之外,原来还有如此之多的地方。能否把一些六国之人迁徙到此呢? 汉朝初年。 刘邦看着神迹中广阔的世界,不由叹息:“乃公实乃一井底之蛙耳。” 不过,感叹归感叹,干活归干活。他向跟自己一同打天下的老伙计们说道:“看来这造船和训练水师一事,还得尽快提上日程,若能获取矿产、亦或者那一年多熟的土地,于我汉家就是无可比拟的大功了!” 不过,他也很清楚,自己这一代恐是见不到什么成效了。真正的结果,还是要交由后世子孙去做才行。 元朔元年。 本就心里既装着西域边疆,又装着宽广大海的刘彻,宛如被打了好几剂强心针一般,整个人都兴奋不已。 “倭国的金银矿……还有南洋的金银铜铁……南边一年三熟的土壤……还有那亩产惊人的作物……”怎么办,当然是加紧造船,然后先去倭国来一波钱啊!接着去南洋,搞一波土地,如此一来,大汉的国力岂不是会翻倍上涨?那样,又何愁攻打匈奴的钱粮不足! 至于东边跨过大洋的大陆上的农作物,那个慢慢来就行。 首要任务,还是要造船! 想到这儿,他有些坐不住了,连声询问身边的侍从:“之前朕宣召的楼船官和少府卿呢?何时才到?” 宋朝。 赵匡胤感觉自己在长时间的忧愁之后,终于听到了一个、许多个好消息。 眼下,他的军队兵强马壮,还有了之前不曾有的大量火器。况且,他还打过水战,自认为自己和军队的水战水平不错,也觉得大宋现在的造船水准堪称一流。 这么算下来,去倭国、南洋搞点副业也不是很难的样子嘛。 毕竟,谁会嫌自己粮多、钱多、矿多呢? 唐朝,贞观三年。 李世民觉得自己又找到了一个真爱活动:出海。 见他像是蠢蠢欲动的样子,大臣们对视一眼,觉得还是先暂时劝住再说,毕竟现在排在任务列表第一项的是攻打突厥,一雪前耻。 魏征当仁不让地站了出来:“陛下,臣知您欲为天下百姓寻得富足之法,也为大唐铸造盛世之基。”先夸两句,“但出海航行一事,须得从长计议,也非一时之功。眼下朝廷尚有大患未解,不宜另行他事。”你还是先把突厥搞完再说别的吧! 太宗皇帝噎了一噎,从善如流:“朕知晓爱卿之意。放心,肯定要先解决西北一事,但出海也可先提上日程。” 众臣应诺。 【当然,出海只是朱棣生涯的一部分。作为一个马上皇帝,占据他人生大部分的还是战争。】 【生于战火的他,一生也与战争密不可分。】 【在开始,我们就提到过,他与战争有关的多个称号:漠北的征服者,越南(安南)的毁灭者,征北大将军,永乐年间的第一名将……】 【而达成这些称号,除了因为他自身军事水平、明朝军队水平都很高外,与一种武器的使用也脱不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