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而李隆基就这么变成了太上皇,李亨登基当天就派人前往四川告知这一消息。】 唐朝。 在李隆基之前的唐朝君臣们纷纷抚掌大笑,赞赏不已:“总算换人了!” 这不是他们喜不喜欢李隆基的问题,而是此时李隆基的威望已经跌至谷底的问题。 一个多年来只顾享乐、对于朝政没有任何正面帮助的皇帝,若是平顺一生也就罢了,但偏偏却出现了导致大唐由盛转衰的巨大叛乱——而这个皇帝的选择居然还是偷偷出逃,抛下京城百姓大臣不顾。 这样的皇帝,还能有什么威望?!从将士诛杀杨国忠等人就能看出来,此时的李隆基在人们心中到底是什么样的地位了。 这样的皇帝继续下去、还是在蜀地继续下去,大唐非常有可能就此滑落深渊,变成一个地方政权。 所以,李亨做得好啊! 赶紧替换掉这个混账玩意儿,至于什么没有当着他的面登基,那都是小节了。 【而逃往蜀地的李隆基又如何呢?】 【当然,他过的并不开心。】 【但此时,李隆基的心情还重要吗?不重要。】 【远在灵武指挥军队镇压叛乱的李亨比他重要,在各地奋战的将士们比他重要,包括在惊慌下沿着他的脚步同样逃往蜀中的百姓们同样比他重要。】 【唐朝的诗仙李白曾写蜀地,“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句诗文在以往是对于蜀道难行的客观描写,如今却是那些仓皇奔逃的百姓的遭遇的真实写照。】 【还是唐朝诗人,被誉为诗圣的杜甫曾描写百姓逃难入蜀的情况:“二十一家同入蜀,唯残一人出骆谷。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唐朝,贞观三年。 李世民再次落下了眼泪,却绝不是为了李隆基等人,而是为了那位名叫杜甫的诗人笔下的情况:“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这是怎样的惨烈! 更不用说其后的两句中,蕴含的残忍现实。 “看起来,当时的大唐并没有饥荒天灾……可竟然……”李世民当真是哭得停不下来了,他并没有想到过,如史册上的“岁大饥,人相食”的情况,会在大唐出现,或者说,会在大唐看起来并没有各类天灾的情况下出现,而是因为一场叛乱。 自他登基以来,各类天灾从未间断,可大唐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惨状,谁能想到,谁能想到!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汉朝初年。 刘邦沉默不语,对于这样的惨状,他也很难找到什么合适的话题。 不过,安静的氛围并没有维持太久,刘邦还是打破了沉默:“若这杜甫的诗句皆如此诗,那倒不负‘诗圣’之名。”毕竟是“圣”啊,这个名头,可不是那么好担的。 见刘邦将话题扯到了诗人身上,众人也纷纷跟进。 “唐朝有一个诗圣,还有一个诗仙,这李白对蜀地的描写确实瑰丽磅礴。” “也不知这二人究竟有何作品,个性又如何。” 【李亨登基后,就收拢兵马,并派出郭子仪、李光弼去击败叛军。】 【至德二年,安禄山被次子安庆绪所杀,并将大权都交给了军师严庄。而在二月份,郭子仪攻克河东郡。】 【在至德二年期间,还发生了对于唐朝来说算得上生死攸关的战役:睢阳之战。】 【至德元年,还是县令的张巡带人退守睢阳,与太守许远、城父县令姚訚一同镇守睢阳。随后,被任命为河南节度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