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没想到啊,真的没想到,洪承畴不仅没有能够趁机扩大优势,反倒还在后方粮草方面有着这么大的一个漏洞。这样一来,前面的一系列获胜几乎是要打水漂了。 ——知道你洪承畴是倾向于稳扎稳打,不想要过度冒险,此次这么快的来到松山一带,也与明朝朝中的催促有关。但是,不论你本身更倾向于什么,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了,那当然就应该从眼下的局势进行重新判断啊! 这样的情况,与其一直坐在松山乳峰山一带维持原有态势,不如尽力一搏,赶在皇太极或者其他清军前来支援之前,率先打通与锦州城的联系才是。 长孙无忌对于洪承畴等人的决策没什么评价,只是感叹:“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全部从军,皇太极这也可以算是破釜沉舟了。”明朝集结了十三万兵马,算是明军的大部分精锐;皇太极这一次为了保证锦州等地成功拿下,也可以算是集结了清朝之中的所有即战力量。 这样一来,双方都能够算作是在赌上一切——不论是明朝,还是清朝,日后的危亡都几乎是寄托在了这一战上。 皇太极这样的决断和胆魄,倒也不负太宗这个庙号。 “不过,他那流鼻血是怎么回事?”长孙无忌对于这些病症颇为敏感。一直流鼻血……流鼻血不少见,但能够流上三天不止,那可真不是什么小事儿了。不会,皇太极最后的死因和这流鼻血有关系吧? 李世民觉得很有可能,但左右皇太极看起来距离死大约还有几年,便暂且不做讨论。他倒是对明军的一个问题挺感兴趣的:“洪承畴带着这些明军,究竟有多少粮草?” 多半不多,但是具体能够让他们支撑几天?五天? 清朝,崇德年间。 皇太极开始认真回想自己的身体情况。 他这时候流鼻血也没有怎么严重,倒是有时候确实有点头疼之类的小毛病…… 【对于皇太极带兵前来,洪承畴等人都是“大惊”的状态。而在后来,清军开始断掉明军的粮草之后,洪承畴等人更是开始焦急起来。】 【皇太极之所以选择断掉明军粮草,是因为在他的判断之中,乳峰山上的明军储存的粮草必然不多,最多能够支撑五六天。只要断掉明军的粮道,那么明军必然会不得不向西南边的宁远突围。】 【锦州的东南面是松山,松山的西南面是杏山和塔山,而再往西南面走,就是宁远。】 【但是,皇太极按照自己的判断推测出的明军粮草情况,虽然大体上是对的,但是细节上与明军实际情况并不相同——明军的粮草,并非能够支撑五六天,相反,仅仅只有三天的量。】 【这样少的粮草存量,让明军的心情更加紧迫了。】 【面对皇太极的包围,洪承畴于八月二十一日召集了八大总兵开会,洪承畴认为,这样的情况明军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拼死一战!只有全力决战,才能从这死局中搏出一条生路来。】 【但是总兵们不这么认为,他们并不想要在这里拼死决战,不想把军队浪费在这里,也不想冒这种惨烈搏杀的风险。总兵们觉得,这时候应该尝试突围,回到宁远来保证粮草充足。】 【尽管洪承畴不同意,他认为一旦打算突围,那么这十三万大军很可能最终剩不下来多少;但是鉴于势单力薄,包括先前一直坚持催促洪承畴尽快决战的监军张若麟也认为此时应该突围,最终,他只能同意了突围计划。】 【当然,虽然是突围,洪承畴还是想要能够将大军的力量集合到一处,共同使力,于是他表态应当到明日一同突围。】 【但是,当散会后,当晚,就有人决定抢先率兵突围了——大同总兵王朴带着自己的部下先跑了。】 【而这一个例子的出现,彻底打破了原本还可能得到执行的突围计划,所有的总兵都不能再坐等第二天了,他们带着自己的兵马,争先恐后的选择突围逃亡。】 【清军经过皇太极的增援,此时大约有十一万人。皇太极已经将这些兵马分散布置在了各个明军逃亡的通道上,就等着伏击突围逃亡的明军。而明军混乱无序的逃亡状态,更是让他们遭遇了灭顶之灾。】 【不少人被清军斩杀,不少人在仓皇失措下自相践踏而死,还有一些人慌不择路跑到了海边。】 【总兵之中,王朴、马科、吴三桂、李辅明、白广恩、唐通等人一部分逃到了杏山,一部分跑到了塔山,随后在清军的追击下逃回了宁远等地,但仅以身免。】 【洪承畴、曹变蛟、王廷臣几人则是退入了松山城。】 【这一战,明军被清军斩杀超过五万人,清军还从明军这里获得了大量军用物资,包括七千多的马匹,近万件的甲胄,六十多头骆驼,以及三千多门火炮。】 宋朝,开宝年间。 赵光美沉默地为明朝进行了一番哀悼。 这样的惨败,证明着明朝在与清朝的这一系列交锋之中,彻底失败了。 十三万兵马,就这么被几乎全部葬送在了松山一带,王朴、马科、吴三桂等一群总兵都是只有自己没几个人跑回了宁远,他们的兵马都没有剩下多少;而退守在了松山的洪承畴几人,手中又能剩下多少兵马呢? 现如今,锦州城和松山,都相当于陷入了清军的严密包围。包括剩下的杏山和塔山,这些也都是基本陷入了包围。 ———— ———— 本文采用的皇太极的死因是高血压、多血症等最终引发的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