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8章
赵德昭对赵匡胤道:“爹爹,你觉得这个明思宗,他懂兵吗?” 【除去这一部分或许出于恐慌,或许出于利益受损而向明思宗进言的大臣勋贵乃至太监们之外,还有一部分人,就是有心为之。】 【一大代表,就是此时备受明思宗信任的大臣,礼部尚书温体仁。虽然温体仁目前还是礼部尚书,但很快,到了崇祯三年六月,他就会跻身内阁,直接成为内阁次辅。】 【而温体仁此人,就是一个比较长于搞政治斗争、并热衷于搞政治斗争,又懂得拉拢朝臣,且懂得揣摩明思宗心意的人。】 【在此次关于袁崇焕的风波之中,他也掺了一脚,他向明思宗上疏表示袁崇焕“阴谋款敌,遂以引之长驱,以胁城下之盟”,又言“崇焕之擒,吾密疏实启其端”。】 【而温体仁之所以掺了这么一脚,是因为袁崇焕与东林党关系不错。温体仁想要入阁,就需要干掉现如今的内阁体系,而如今的内阁是由韩爌、钱龙锡等人所主导的东林内阁。】 【因此,可以说,袁崇焕的事件,也是被反对东林党的派系们视作是一个将东林党拉下去的方案。】 【总而言之,在多方共同作用下,以及袁崇焕先前一些不太妥当的行为,加之明思宗本人对于袁崇焕的怀疑,明朝在明思宗时期的大事之一发生了,这也正是皇太极所希望看到的:袁崇焕下狱。】 【十二月初一,明思宗再度宣诏袁崇焕、祖大寿觐见。当日,皇太极正组织后金军队离开原本驻扎的南海子,向西移动,同时一边在路上行猎。】 【而被明思宗召见的袁崇焕和祖大寿没有半点心理准备,就面对了明思宗的诘问,关于袁崇焕当初杀掉毛文龙、与后金牵连、数次请求入城等方面的行为,袁崇焕不能答,最终被明思宗当场下令关押到了锦衣卫的诏狱。】 【同时,他让满桂代替袁崇焕成为新任统帅】 【同时在场的总兵祖大寿完全没有料到事态会这样发展,大惊失色,战栗失措,不敢置词。】 【明思宗并没有注意到,或者说并不在意祖大寿,但是当时同在场的辅臣成基命觉得不妥,劝说明思宗慎重行事,最好不要在当下这个时机临阵换帅,但明思宗最终并没有听从他的劝说。】 【祖大寿出了京师,便直奔辽东军驻地,向军中通报了袁崇焕被下狱一事。】 【十二月初四,辽东军生变。祖大寿与何可纲率一万五千名辽东军东奔,声称自己是出关去进攻敌人,实际上是奔向山海关外的大营。此外,还有一批前几日从山海关出发前来支援京师的辽东军,在听说此事后,也掉头返回了山海关。】 汉朝,元狩年间。 刘彻沉默了:“他,明思宗不是讨厌有人结党搞政治斗争吗?”怎么,现在又这么信任这个温体仁了? 他说自己讨厌有人党争,这大约是真的;但是,讨厌归讨厌,真的遇到有人搞党争、为了一己私欲不顾江山百姓的时候,明思宗能看出来吗? 结果到了最后,他却是如此信任了如温体仁这般的人物。 ——他刘彻虽然有时候喜欢用酷吏,喜欢用小人,但是他清楚地知道这些人是酷吏、是小人啊!正因为他们是酷吏,是小人,他才会任用的。 但是,这明思宗……他是怎么觉得的?莫不是认为温体仁是一个孤忠之臣,没有任何结党;而别人对他不满、弹劾他,都是因为他是孤臣,妨碍了别人的利益吧? 刘彻闭了闭眼,太可怕了。 更不用说,后面这个临阵换帅的大操作了。 就算,就算真的觉得袁崇焕有问题,就算真的认为袁崇焕不能担得起这样的重任,那也不能这么简单粗暴的临阵换帅吧? 即使真的要搞,也要么缓和地来,比如明面上留着袁崇焕,但实际上将他架空;或者干脆将他以及他的心腹都控制住,然后在消息走漏之前控制住辽东军队…… 总之,不能是这样,一边将袁崇焕直接下狱,一边又让看到了全程、且当场就已经表露出自己的恐惧慌乱的祖大寿回到军中;又不派人即刻安抚、接管辽东军。 历史上,因为临阵换帅搞的军心大乱,继而出现一系列不可控的后果的例子,还少吗?那不是比比皆是?! 果不其然,来了吧?辽东军整个都跑了!全部跑回他们的大本营山海关驻地了! 这要是再安抚控制不好,以辽东军那“辽人守辽土”的政策,那些辽东军就此不受中央控制了都有可能。 【明朝的问题其实不是一日两日。】 【这个问题并不是老生常谈的朝堂党争内斗,而是关于兵事方面。】 【早在袁崇焕之前,在熊廷弼——曾经驻守辽东的明朝将领、于明熹宗时期被处死,又于明思宗时期被昭雪——时期,熊廷弼就曾经说过:“朝堂议论全不知兵,敌稍缓则哄然促战,及军败则揪然不敢复言。此臣收拾甫定,而揪然者又复哄然责战矣。”】 【当然,后来袁崇焕也步了这一后尘,于崇祯三年被判“市米资盗”“谋款斩帅”“纵奴入犯”“顿兵不战”“遣散援兵”“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等罪状,并凌迟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