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本来经过先前神迹明显的对以文驭武国策的嘲讽,赵恒心中是有所动摇的。但经过官员们的极力劝谏,他动摇的心思又稳固起来。 【多次打击,让赵光义的倾向完全转变,他不再想要收复故土,而只想要稳定内治。】 【在之前的外忧内患一话后,淳化四年十一月,赵光义在与宰相吕蒙正谈论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治国在乎修德尔,四夷当置之度外。”这句话可以说是宋朝后来整体风格的一个写照。】 【但是,这有什么用呢?修德,四夷置之度外,就能够天下太平了?】 【你们是忘了当年周桓王(春秋)时期,楚武王伐随时面对随国国君“我无罪”的回答了吗?】 【“我蛮夷也”】 秦朝。 嬴政看着神迹提起早先时期的诸侯国战争,不由内心微哂,这都是多早时候才会发生的情况了。 那时,诸侯国的脸皮还没有撕下来,出征还要讲求一个师出有名、不打不义之战,楚武王的话自当是惊世骇俗。 可后来呢?后来,谁又会去管什么你有罪与否?谁又会在乎有没有什么逻辑完满的出兵理由?之前用那套规矩指责的国家,只要是还存活的,也纷纷加入了争斗的行列。而最有眼光的国家,也纷纷施行变法以图强。 “当处在一个纷争的环境中,又不思进取,结果就已经注定了。” 汉朝初年。 刘邦笑着念了一句楚武王的名言,心想,那乃公该怎么说呢?我布衣也! 乃公可不想遵循什么以前贵族们的政治规则,只想维护好一手打下来的汉家天下。 辽朝, 承天太后咀嚼着这句话,笑了,笑容中满是自信:“我大辽虽从北方而来,但我们才是真正的中原正统。”蛮夷又如何?就如楚国,地处南方,其他诸侯国在先前也多有议论。可是后来呢?就算楚武王自己说“我蛮夷也”,又有哪个国家再以“蛮夷”说事? 更何况,及至今日,又有谁会说当年的楚国、现下楚国所处的地方是蛮夷之地——没错,就是说宋朝的那些人,总是议论大辽。 那么,他们大辽又为何不能是正统呢? 【话说回来,赵光义说要专心搞内政、治理天下,他搞好了吗?】 【没有。】 【淳化四年,在川蜀之地,积压了多年的矛盾终于爆发,就此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是给赵光义一直宣扬的太平盛世、德政治国来了狠狠一巴掌。】 【其实之前也有不少农民起义,就比如淳化四年年初,因为旱灾,江淮两浙以及陕西就曾经有过小规模的动乱。总之,自开国以来,农民的问题就有不少。】 【只不过,川蜀的规模尤为广大罢了。】 宋朝,开宝元年。 “川蜀?!”赵匡胤有些恍神,之前平灭后蜀,就曾经闹出过不小的乱子。 当时派去攻打后蜀的,除了曹彬和刘廷让,还有王全斌等人。可与曹刘二人约束部下不同,王全斌不仅放任士卒渔夺百姓,还治军不严、不恤军士、嗜杀好贪,结果就导致了蜀人兵变。 当时叛军推举了原蜀将全师雄为首领,这正是安抚之时,结果王全斌派过去的人脑子并不清醒、且残暴又贪财好色,不仅没有安抚,反倒“尽灭师雄之族,纳其爱女及橐装”。 自此,全师雄与宋朝彻底决裂,而随后蜀地十七州都发生了兵变,结果王全斌还杀掉了三万名后蜀降兵,搞得民怨沸腾,情况更加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