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况且,即使是黄德成的方案,难道就不会有各种阻力了吗? 加上皇室都已经沾染了这种危险品,那么皇帝必须尽快进行一些有效的措施。 那么,在大家都能接受的前提下,在想要尽可能有效的前提下,在皇帝又确实有一定决心的情况下,多半就是丙了。 清朝,崇德年间。 皇太极也同样排除了甲,但是乙……打折版,怎么打折? 是宽松了年限,不止一年;还是最终的处理方案不是处死,而是其他方式? 【丙】 【于是,皇帝选择了加大管制力度,并且着力加大关口的管制力度。为此,他特意召见了一个自己目前非常信任的大臣,也是此前上书中支持了黄德成的方案的大臣,林石麟。】 【十八年十一月十五,也就是1838年12月底,林石麟成为了钦差大臣,凌驾于关口的官员之上,全权负责此次的加强管制的任务。】 宋朝,开宝年间。 赵匡胤一方面也如其他皇帝一般,打算重新检查一番大宋境内的危险品情况,一方面也打算重新判断一下欧洲那些国家的情况,并且鼓励大宋内部进行一些有关于蒸汽机的研究。 另一方面,他对于清朝此时的讨论内容也觉得有些不妙——不是因为清朝在讨论从终端干掉购买者,或者加强各环节管制,也不是因为他们本质上实际并不能真的让政令彻底落实,因而不管用哪个方案都不那么好使…… 而是因为:“他们这一系列讨论,围绕的重点都还是清朝内部的种种管理方案?一直都在讨论清朝内部该如何应对和处理这些危险品?但是却没有怎么考虑过那些输入危险品的国家……不论是莺国还是河蓝或者其他国家?” 这是什么,这完全就是重大失误! 一个政令的制定和实行,必须在制定之前考虑到方方面面,考虑到任何可能的影响因素,随后根据各种可能得影响因素来进行评估,评估这个政令是否妥当、是否可行、是否符合需求,以及,这个政令会有什么样的阻力,如果想要实行,这些阻力是否可以克服,应该怎么克服…… 清朝的这些人,他们确实考虑了许多,虽然他们貌似并不能够完全克服掉他们考虑到的种种影响因素,但是起码考虑到了;但是,他们却完全没有考虑到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危险品的源头! 赵光美也不由得为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而叹息:“没有考虑到源头问题,或者说他们心中的源头,就是从关口输入,但是却不包含关口之外的那些输入者……那些国家,从中获取了丰厚的利润,怎么可能就这么放弃。” 赵匡胤可以非常坦然地表示,即使是自己,也确实不一定能够在没有神迹的提示的前提下,注意到那些国家内部的种种情况,了解到他们各方面的迅速发展,毕竟,离得实在太远了。 但是,他同样表示,即使是不了解对方,他也应该会考虑考虑如果禁绝一件物品,那么相关的输入人员可能会产生的反应,虽然可能会因为信息的错位而不能考虑到位…… 等等,这么说,清朝也不是没有考虑到位,而是完全因为他们觉得可以顺手就将这些人阻拦在外? 赵匡胤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他再度确定了一点——情报的重要性。情报啊! 以及,针对蒸汽机等等方面的研究,必须要加快速度了。 【当然,莺国方面有没有什么动作?有的,他们在这一年夏秋时分,曾经派了一部分舰船前往关口。但是这一次往来,没有引起关口驻军和官员们的注意,上报的奏折也只是一笔带过,进而也没有引起皇帝的注意。】 【而当时的京城,对于此事的议论和表述是:边衅。】 金朝,天会年间。 完颜晟感慨:“原来,这个‘边衅’是从这里来的。” 地方官员毫不在意,完全没有看出对方带着舰船前来的用意;皇帝高居庙堂,自小长在深宫,说是精心培养不假,但是实际上却缺乏对外部一些信息的敏锐度和判断力。 他感慨完,心情顿时又不怎么好了——这问题,岂止是一个清朝存在的问题,他大金发展到后来不也是这样? 皇帝皇子贵族们一个个长在富贵锦绣乡中,不能说不是精心培养,也不能说他们对文武方面的知识没有储备,但是……这种培养,和真正的亲自前往一线感受,完全是两码事。 最起码,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是两码事。 【十九年正月,林石麟到达了关口,开始着手处理禁止危险品事宜。】 【抵达后,他首先要求负责为外国商人进行担保的行商们告诉所有在关口的外国商人,三天之内,必须将船上的所有危险品都上交上来;并且,必须都签订一份合同,或者说保证,保证自己日后的货物中不会携带任何危险品,一旦被发现,货物全部没收,商人也要就地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