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而唐朝的军府分布并不均匀,长安所在的关内道拥有的军府数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完美执行了“居重驭轻,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的理念。】 【而府兵制的“兵”,自普通百姓中挑选,同样也融于普通百姓中,平日耕种,占时才召集到一起,在农闲时间进行训练,既节省了国家的军费开支,还保障了经济农业建设。】 【而均田制则是府兵制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 【唐朝将无主田地分为永业田和口分田,永业田归属私人,而口分田到期要归还朝廷。】 【在此基础上,唐朝的十八岁以上的男性每人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老男、残疾受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受口分田三十亩;这些人如果为户主,每人受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三十亩。 杂户受田如百姓;工商业者、官户受田减百姓之半;道士、和尚给田三十亩,尼姑、女冠给田二十亩。】 明朝,永乐年。 朱棣承认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政策,但是唐朝并没有能够长期把均田制维持下去:“这样确实很好,但是田地是有限的,迟早会无田可分。”就像他听到过的有关他们朱家早年的事情,以及他看到过的百姓失去田地的情况。 没有田! ……但是田地哪里去了?仅仅凭借百姓人口增长速度,真的那么快就把田地都占满了吗? “等等!”朱棣“腾”地坐直了身子,满脸凝重。他没管朱高炽和朱瞻基疑惑担心的眼神,只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之前神迹提到过,他们大明被农民起义攻进京城,而农民起义的最大原因还是因为没有田地,神迹又说他自己没能处理好爹的政策问题…… 藩王兼并土地?现在,就有不少土地已经在他兄弟子侄名下。 【同样建立在均田制上的,就是租庸调制,根据男丁人数定额征收赋税。】 【在这些稳健的制度下,唐朝逐渐从隋朝末年满目疮痍的乱象中恢复,加上对外征讨的成功以及丝绸之路的建设,唐朝的经济逐渐繁荣,最直观的人口数据,从贞观初年的二百万户,到下一任皇帝唐高宗初年,已经达到了三百八十多万户。】 唐朝,贞观三年。 李世民眼睛亮晶晶:“三百八十万户!”快要比如今翻上一倍的人口! 结果,他就见他的大臣们敷衍地点点头,心思明显没有放在这上面,不知道在想什么。 ???李世民莫名其妙,这么好的事情,你们怎么不为此高兴?都在想什么? 其实,虽然这件事情确实值得高兴,长孙无忌等人本来也是为此高兴的,但他们一思考,就被更重要的一件事情牵扯住了注意力。 “下一任皇帝”……从二百万增长到三百八十多万,将近翻倍,到底是多长时间的结果?换句话来说,就是,陛下到底有多久的寿数? 毕竟,按照他们如今的估算,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的时间并不短,但也并不要太长,起码是不需要三五十年的。这样倒着往回算,陛下…… 但是太上皇如今看起来还颇为健朗啊! 莫不是早年征战伤了身体? 【是的,对外征讨的成功,和丝绸之路的建设。】 【或许,当时的人们并未想到过,唐朝,仅仅在贞观年间,就能够迈向辉煌。】 【毕竟,上一个完整的大一统王朝的汉朝,自高皇帝建国之后,足足等到第七代皇帝汉武帝刘彻,才洗净了耻辱,奠定了强汉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