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9章
【这个问题很重要,但是判断的依据莺莺国现在尚且不能掌握:这股力量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的执政纲领、基本方针是什么?他们有没有正当理由?他们是否符合民意?他们的前途如何,获胜的可能有多大?他们符合莺莺国的利益吗?……】 【那么,外国人之中,有人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者说一部分答案吗?】 【甲.有 乙.没有】 宋朝,开宝年间。 赵匡胤对于央洲经常会出现小股盗匪的事情不置可否,毕竟,这确实不是什么大事儿,哪家王朝都会出现这种问题的,只要能够及时清剿干净就可以了。 倒是那个“马同志”,是谁?还有他把央洲的这一次造反,也可以说是起义,称作是歌名……歌名这个词,他还是知道的,《易》之中就有出现过,“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就是商汤和武王顺应了天命,从而取得了成功,革,就是改变的意思。 他理解歌名这个词,但是这为什么会从一个外国人的口中说出来?还是说,这个外国人口中的歌名的意思,和他所了解的意思存在不同? 或者说,究竟有多大的不同?还有,议洲那边,出现了什么样的社会变化? 不过,赵匡胤想来想去,都没有想出来什么结果。要他来说,改朝换代,已经是相当大的变动了,也完全就是歌名,同样,也建立了新的秩序——总不能,是一个全新的变动,直接把王朝给变没了吧。 清朝,崇德年间。 对于这一次出现的两个选项,皇太极没有什么思路,只能先随便选一个。那就按照顺序来吧,【甲】。 而他现在思考的同样是莺莺国是否要参与其中的问题。 按照那个马同志的说法,央洲是莺莺国此时的一个重要的市场,央洲出现动乱导致商贸不畅甚至暂停,是会反过来影响到莺莺国自己内部的经济情况的。但是,一个央洲的动乱,需要让莺莺国下水吗? 皇太极不确定。 从莺莺国之前的行为来看,他们每一个行动,都是有着核心目标,有着主要的利益驱动的,而不会说什么一拍脑子就是想打仗之类的。 那么,莺莺国还有没有其他的主要市场?除了议洲,北面的罗刹国面积也不小,远在另一边的咪国面积也很大……这两个国家,是不是莺莺国的市场?如果是的话,那莺莺国下场的动力就不会很大,毕竟有其他的大市场进行缓冲,实在没必要搞得自己一身泥。 ……不过,咪国貌似内部的问题也不小。 【外国人中,是有人知道这些问题的部分答案的,只不过这个人不是莺莺国人,而是睿国人。】 【同时,这个人也并不是睿国政府的官员,也不是政府授权的其他官方人员,他是一名传教士,他叫做西奥多·汉贝格。】 【在来到央洲之后,汉贝格就把全部精力放在了传播宗教方面,为了达成更多的成果,他还离开了馨屿,进入了央洲的内陆之中,还来到了村庄之中,学习了当地人的语言。】 【而在这个过程中,准确来说,是在现任皇帝二年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人,一个央洲人。这个人向他讲述了自己对宗教的种种认知,又讲到自己的战斗和梦境,讲到自己遇到的先知,还有自己和朝廷之间的冲突——】 【但是,这个央洲人的讲述有些抽象和模糊不清,还颇为粗略,并没有什么消息来源的汉贝格也并不能理解这个央洲人到底是在讲述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