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同时,这些汉人官员的加入,也为皇太极在后金之中推行的学习汉文化政令,和他对于后金政治制度的改革减轻了一些难度。】 【而大凌河城一直坚持固守不愿归降的表现,也让后金上层进一步认识到了他们此前做法的错误之处;加上此次皇太极围城战术的大获成功,后金在此后逐渐加强了军纪管理、推动汉文化在军中的学习,并且更愿意尝试这种“围城打援”之策。】 【当然,短时间内,后金也难以对明朝再发动一次大规模作战了。】 辽朝,会同年间。 耶律德光点头,借此进一步推行和宣传恩养政策,并且推动学习中原文化、改革朝堂制度,这些都是非常正确的做法,这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大凌河城一战,明军打得如此惨烈,如何不能让后金的那些贝勒们震动?只要心中有所震动,那就可以趁势推动各方面制度的改变。 而这些被“恩养”的汉人官员将领,也必然会忠心为皇太极做事;再者,推动朝堂改革,对于他们本身的利益也非常大。 至于后金短时间内无力对明朝发动大规模作战……这是理所当然的,毕竟,林丹汗这时候还在西边呢。但是吧,耶律德光有些感慨:“在后金没有对明朝发动大规模作战的这段时间,明朝也没能恢复过来啊。” 这可就属于是浪费了不少时间了。 【明朝这边呢,在大凌河城失败后,朝堂议论纷纷,不少人开始指责孙承宗当初重筑大凌河城的决定,认为这一次丧师辱国,正是孙承宗的决策失误。于是,十一月,孙承宗请辞致仕。】 【而到了十二月,明思宗再次“以大凌筑城招衅”,罢免了孙承宗的官职。】 【随后,明思宗又罢免了丘禾嘉,转而让杨嗣昌管理辽东诸事,巡抚山海关、永平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 杨嗣昌此人,关于他的才能不少人对此有所争议;但是,在明思宗为帝生涯中的五十辅臣中,明思宗对他的信任始终如一,堪称独一无二。】 【不过,杨嗣昌一人的备受信任,并不能改变明朝此时整体上的分离不协状态。】 【明末,以枢臣、经略、巡抚三者,分别掌握军事大计。这样的分权虽然确实是分权了,但是到了明朝末期这样一个千疮百孔的状态下,也成功让作战指挥与地方军政不能相辅相依,一致为用。】 【况且,此时枢臣、经略、巡抚在不少时间中都早在内斗,互相侵权,始终难以协调一致,更难以“共济国艰”。除却彼此可能存在的党派利益争斗,光是战还是守这件事情,就会出现意见纷歧,进而互为掣肘、不受节制,最终导致分崩离析、上下解体的危险境地。】 【而明思宗本人呢,其实也对边事重臣有所顾忌。】 【这样一来,更加推动了朝廷和边疆之间的隔阂,君臣将佐间诸多派系,几乎变成了“在上者不信任其下,在下者亦缺乏精诚”,这样的相互猜疑的情况。】 【这样的巨大漏洞,又如何不会对明朝本就危险的局势造成雪上加霜之态?又如何不会被后金所乘?】 【此外,明朝内,本来就已经从陕西一带燃起烽烟,且一直没有被朝廷彻底镇压下去。而经过了这一次后金突袭京畿之地,京畿之地也瞬时变得千疮百孔。】 【大部分明朝的军力除却镇压陕西一带的,就是在辽东抵挡后金军队;因此,京畿一带起义军或者盗贼蜂拥而起。】 【而在京师被围之时,延绥、固原、甘肃、临涨、宁夏五镇总兵,都调集兵马勤王支援,这也导致了这几大地方的兵力出现空虚,进而无力管理镇压当地的变故——流寇蔓延,势益猖獗,大有不可抑制之势。】 【同时,不少地方的明朝士卒,因为调动频频,加之明朝给出的粮饷不足,开始掠夺百姓。当被发现后,不少士卒转而溃散,进而也变成了起义军或者盗贼的一员。】 【也由此,“晋之群盗亦从此大起”“四方多事,国内已无宁土”,“天下扰攘,遍地盗贼”。】 【这样的国内情况,对于明朝的影响可想而知。】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叹息,这样的情况,岂止是可想而知!分明就是极大的影响! “四方多事,国内已无宁土”,“天下扰攘,遍地盗贼”。 每当这样的情形出现在一个朝代中,那么,都不需要出现像是后金这样的一支虎视眈眈的外敌,只需要这些情况,只需要这些“盗贼”中出现一个强有力的人物、出现一个迅速成长的力量,那么,这个朝代也就可以等待宣布自己的终结了。 不需要像是后金这样的外敌,只要这些农民起义规模不断扩大,一个王朝最终就会走向无法挽回的崩坏。 所以,这样的局面,也算是后金皇太极这一次长驱直入京畿之地,给明朝带来的非常重要的影响之一了。 而之前陕西的那些起义军,经过了这几年,明朝朝廷都没能彻底镇压下来……本就可以说明一些问题。而有了这些各地蜂拥而起的义军或者盗贼的助力,那些陕西未被消灭的人,只会更加难以消灭。 再者,就是明朝此时这样的中央和地方互不信任、明思宗本人还在加重这一问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