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特别是看着神迹中那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人群,看着那一批批头绑黄巾的信众,刘备更是从中深刻感受到了汉室天命江河日下、无法挽回的情况。 “桓、灵二帝……”刘备叹道,对于这一期间的局势简直说不出什么评价来,剩下的只有一声声叹息。 如果说桓帝还算有所作为的话,那么灵帝简直可以算是一无是处——对宦官势力和朝堂无能为力也就罢了,他还贪图享乐、助纣为虐,就连这黄巾起义都没能唤醒他的神志! 更是在后来,搞出了州牧代替刺史……虽然在那个时局下留给大汉的选择也不多,但这并不能掩盖刘宏造成的惨烈后果。 倒是皇甫嵩,“皇甫公有大将之略,亦有忠汉室之心。”黄巾起义的平定,离不开皇甫嵩,只是皇甫嵩确实又有保全其身之意。 明朝,永乐年间。 朱棣看着汉灵帝的种种操作,有些不屑、嘲笑的同时,又有些难得的伤怀。 他伤怀的是大明天下的终末,是朱家王朝的结束:“不知我大明最后几代,会是什么样的君王。”虽然那个在树上上吊自杀的八成就是大明的末代君王了,但那只是展现了他的结局,关于他的执政能力、执政理念、风格喜好都无从知晓。 大明的君王…… 而且,王朝的败坏往往并不只在于最后一代君王——大部分情况下,少数王朝只是个例。 那么,在这个思宗之前,那些皇帝又是什么情况? 他们会比东汉的这后面几代君王好一些吗?还是会更加不如? 朱棣承认,他确实有些想要攀比的心思,尽管这不是什么值得攀比的事情。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恒和刘启对视一眼,最终,刘启心情沉痛地按下了丙的选项。 一个享乐多年、对朝政没有什么掌控力、卖官鬻爵的皇帝,指望他能够因为一场大规模起义就转变态度……还是做梦更容易些。 不说他们大汉,就是以先前看到的几个王朝彩蛋来看,那宋朝,都被打到京城了不也没有改变吗? 再说大汉,就上一幕的刘彻,他骄傲自信、雷厉风行了一辈子,晚年出了那么大一次变故,他改了行事风格了吗? 人的秉性是很难改变的。 “只是这样一来,各地烽火必然会持续不断,难以消灭。”刘启道,整个大汉都已经漏洞百出、摇摇欲坠的情况下,中央没有丝毫改变,必然会导致各地起义蜂拥不绝——反正都有先例了,我也反了又能怎么样? 况且,还会有不少野心家借此发家。 汉室天命不再,“苍天已死”的口号已经被喊出来,当立的即使不是黄天,反正也不会是苍天。 刘恒按照当时的局面想了想,得出了一个更加沉痛的结论:“这个刘宏,肯定会把权力下放地方。”各地烽火不断,中央又是那样的烂摊子,又怎么有能力去各地平叛? 最省力、最简单的方法,也是刘宏会选择的方法,必然是让地方自行平叛,既然如此,地方的军政权力必然会扩大。 而这样,东汉的朝廷和皇帝很快就会没什么意义了。 【刘宏对于黄巾起义毫不在意,得知平定后,就接着享乐,中央也接着内斗。】 【但是这样的行为,显然没有办法挽回东汉,各地的起义接连不断,刘宏在太常刘焉的建议下,改部分刺史为州牧,扩大地方的军政之权,让各地自行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