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
要是大家只管边境线的问题,只在乎蒙古人或者其他人有没有直接入侵大明,那自己这个开国皇帝还设置什么兀良哈三卫、设置什么开平卫、以及其他的诸多卫所? 真的想要防范住那些蒙古人,以及其他四处奔袭的异族,单单依靠一道长城防线够吗?! 明世宗这个皇帝是怎么搞的,还有那些个大臣们、武勋们——他们就不看看,一旦放着这些左翼三万户迁到辽河河套,大明原本设在城墙之外的诸多卫所就相当于覆灭了吗? 再者,接下来,辽东地区的防卫压力会上升多少,他们就没有算过一二? ——而一旦重心倒向了这些蒙古人,也怪不得对更往东地方的女真人的关注力度减小了。 这特么全都是连锁反应! 辽朝,统和年间。 萧绰对于林丹汗想要统一蒙古的计划,还真并不看好:“他怎么想的?明朝,明朝能是一个可靠的合作对象吗?”她深刻怀疑这一点。且,萧绰也觉得,那些漠南蒙古中的不少部族,是不是都已经倒向后金了…… 耶律隆绪同样不看好林丹汗,别的不说,此时,后金已然崛起,努尔哈赤也已经拉拢了漠南蒙古的不少部族;同时,林丹汗自己还没有真正的统一蒙古——也就是说,很快,林丹汗要面对的问题,就不是和明朝联合进攻后金,而是要处理蒙古内部分裂敌对的力量。 再者,明朝,显然也不能在林丹汗的蒙古内部问题上有什么帮助。当然,明朝或许也不想看到林丹汗统一蒙古。 他开始回想明朝关于蒙古边防的事情:“好像,在那个明太宗之后不久,明朝对于北方的卫所就废除了一批?”如果他记得没错的话,那明朝显然是在一点点地给日后的自己挖坑。 最终,也确实成功地坑到了自己。 放弃一部分卫所,没问题;但是,在放弃了一个方案后,理当重新确立一个足以补上漏洞的方案——这个方案必须也是武力方案,而不是那种分化蒙古拉一派打一派的方案。 拉一派打一派没问题,只不过,武力的后备也不能缺少。 【天命十一年、天启六年春,后金在宁远之战失败后怨恨内喀尔喀阴助明朝,便第二次讨伐内喀尔喀,内喀尔喀被打得落花流水,其领袖卓里克图败走西拉木伦河。 随后,卓里克图遇到林丹汗,林丹汗责备了他对自己的不忠以及在明朝和后金之间的左右横跳,并趁机合并了他的余部,至此内喀尔喀五部之一的炒花部(乌齐叶特)不复存在。】 【还是在这一年,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十月,皇太极再次讨伐内喀尔喀,而在这一战中,林丹汗也趁火打劫,同样进攻了内喀尔喀,服从者进行安抚,抗拒者被杀。】 【由此,内喀尔喀五部,最终只剩下了巴林部和扎鲁特部。】 【而明朝对于林丹汗兼并内喀尔喀的行为也有不满,于是对林丹汗进行了干涉,要求他停驻在五大营之后,不能迁走。】 【蒙古诸部也恐惧被林丹汗兼并的可能,于是不少部族纷纷投奔后金。】 【皇太极则采取“恩威并用”的“征抚”办法,积极团结和争取那些愿意归顺,或观望动摇的一些部,对已率部来归的首领,赐给厚礼,授以官爵,统管其民。因此,科尔沁、翁牛特、郭尔罗斯、杜尔伯特、扎赉特和克什克腾等部,先后归附后金。】 【天聪二年春,皇太极再度展开了对察哈尔部及其藩篱的征讨。】 【天聪二年二月初一,蒙古喀喇沁部落向皇太极上书,声讨察哈尔部,表示林丹汗“无道,伤残骨肉”,并表示,喀喇沁部、喀尔喀部等部落想要与后金联合起来,一同进攻察哈尔部。“大国如欲发兵,即宜秣马厉兵;如不发兵,亦听大国之便”。】 【二月初八,皇太极下令,打算亲自率兵去征讨察哈尔部,他对贝勒和大臣们道:“此行皆用精锐,兵不在多,而应当采用出奇制胜之法。”】 【二月十五,皇太极正式发兵,贝勒们带领前锋行进,皇太极率中军继后。先军打探到敌人所在地后便暂时驻扎,等到皇太极中军到来,一同披甲,成功击溃了横在后金与喀喇沁部之间的多罗特部。】 【既然与喀喇沁部的通道被打通,那接下来自然是结盟。】 【由此,辽东地区的局面基本稳定,皇太极便开始了对察哈尔部的进攻计划。】 ———— ———— 这次进攻多罗特部,皇太极应该是带着多尔衮和多铎的 宋朝,开宝年间。 赵光美有些迷惑:“明朝和林丹汗,这是打算怎么作战?” 林丹汗这一方,在疯狂兼并其余的漠南蒙古部族——这显然是一种极为不得人心的做法,生生地将剩余的漠南蒙古诸部推向了后金的怀抱。 别说什么兼并了之后,这些部族自然就成为了察哈尔部的力量。难道他们被兼并之后,就不能投向后金的怀抱了吗?相反,察哈尔部内部的一些贝勒们同样能够掉头向后金靠拢。 因此,林丹汗的这一系列操作…… 至于明朝,想要拉林丹汗的部族充当明朝与后金之间的屏障,这个想法很正常;但是也要看看察哈尔部现如今的情况吧?以及,就算不在乎察哈尔部的情况,也得考虑考虑日后一旦察哈尔部顶不住了怎么办。 比如,假如一批察哈尔部部众直接投向后金,明朝怎么应对? 再比如,如果察哈尔部被击溃,一部分被后金俘获,一部分逃至明朝防线内,那么明朝怎么对待这些逃过来的察哈尔部众?如果后金索要,他们是给还是不给? ……最后这个问题,简直是大宋的一大痛点。赵光美一想起来,就觉得大脑发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