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6章
【另一方面,让央洲这么落后的一个原因则是在相关原理方面的研究,或者称为科学,以及相关制造方面的能力,可以说是工业,两方面的差距导致了落后。】 【此时的莺莺国,已经发现了新的更有效、威力更大的火药配比公式,如,火药之中的硝占比要达到74.84%、硫的占比则大约为11.84%、、炭则是要达到11.32%的占比。】 【同时,莺莺国的工业,让各种火药已经可以投入工厂生产,速度快,规模大,每个火药也更加标准——最少,是要比此时还在使用完全手工生产的央洲更加标准一些的。】 【而央洲此时使用的火药配方,又导致火药的威力进一步弱于了莺莺国。】 【另一个落后的方面,表现在火炮火枪的铸造问题上。】 【莺莺国经过科学研究和工业,此时的冶铁水平已经高于了央洲,有了质量更好的铁,进而就能制造出质量更好、水平更高的火炮炮体或者火枪枪体。】 【同时,央洲此时的铸炮的方法也已经落后于莺莺国,这样导致双方铸造出来的火炮炮体本身就存在不小的差别,比如,央洲的火炮射击精度更低,比例不对,射击范围更小,缺乏准星等等。】 【当然,除了这些表现外,还可以表现为央洲的炮弹种类非常少,用途单一等等。】 汉朝,景帝后元年间。 刘彻大叹:“所以,几乎就是各个方面都要落后一头的情况啊。” 这还怎么说?“科学”这种东西,他也不怎么了解,只知道这个方面的研究导致了莺莺国在技术方面的快速发展,而所谓的“工业”使得莺莺国在制造各种东西上能够更加快速,还能够保证一定的质量。 虽然不了解,但是单看结果,就完全能够明白这两样东西带来的深刻影响。 而央洲……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央洲应该也是没有什么“科学”或者“工业”的认知的,他们压根就不知道这两个概念,自然也不可能想要发展这两方面的东西。不过,从最初的时候,他们也不是完全就没有发展的机会,比如,如果当初坚持继续研究武器等等,如果没有从各方面来停滞武器的发展…… 倒也不是没有可能让央洲的武器力量比此时面临莺莺国的入侵的时候更强大一些。 但是,央洲到底是自己限制住了自己的发展。 刘启笑了笑,别的不说,就算知道了一时半刻也没有什么思路或者方法,而想要连通议洲那边,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钱财那完全就是海量。因此,此时最有价值的,就是神迹给出来的那个火药的配比。 ——先把这些内容记下来,研究研究再说,说不定就能研究出来一些东西呢。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方面的原因。】 【比如,央洲长期的整体和平状态下来,导致的观念上的重文轻武。虽然不至于变成宋朝的那种样子,但是还是对央洲各方面人才的选择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最优秀的、乃至次一等的,甚至说只要有希望的人才,都会选择去从文而非从武。前面的人才都走了科举的道路,那么,投身军旅的人,整体上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就比如当初和莺莺国舰队签订金京条约的时候,简英和伊农两人前往莺莺国舰队的舰船上,拜访全权代表波廷格。当时两人登上舰船,便看到了船上有一批青年人穿着制服,身份是随军实习人员,而这些青年都是从小就开始学习军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不论是简英,还是伊农,对此都感到了惊讶和不理解。】 【伊农还表示:“这样年轻的人,不应该去学校里面学习各种学问吗?学习学问,不应该比来到军舰上学习怎么打仗更好吗?”】 【伊农的话语完全显示出来了此时的央洲人对于科举文学和军队作战两方面的价值取向。】 【这和莺莺国的情况也并不相同。】 明朝,永乐年间。 朱棣几人陷入了沉默。 这个问题……不只是央洲会出现,放在大明也是一样的。 在王朝发展到中期的时候,真正的那种战争的情况就已经很少了,因此,留给人才从军中上升的通道和机会也会减少许多,且军权这种敏感的东西,皇帝总会有不放心的时候。 ——怎么说,到了后来,大家都是需要上升机会的,而最好的上升机会也就是从科举出身,然后借助家族人脉、同期同乡等等,来进行发展。 有什么办法?只要没有上升机会,那么那些人才和人才的家族,就必然不会选择从军,这是必然的,单纯依靠禁止或者鼓励没有用。只有实打实的利益…… 但是,进入到平稳发展时期,怎么能像是建国初期一样还给军中那么多的机会? 【而除了这些原因之外,央洲本身的非汉人王朝的根底,也对于皇帝等在军队军备方面的政策有着极大的影响。】 ———— ———— 哈哈哈哈哈终于完了!再也不写这部分的事情了(痛哭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