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章
【当然,一定要说的话,那么就还有一点就是,在皇帝看来,莺莺国只是想要进行贸易,又不是要搞什么政权颠覆活动,他们提出的要求之中,后面的几点不行,但是前面所谓的“伸冤”还是很好办到的——至于说相关官员,他们个人的官途命运,比起皇帝、比起央洲、比起整个国家,又算得了什么呢?】 唐朝,贞观年间。 在场之人都陷入了沉默。 倒不是为了皇帝觉得如果能够通过处理几名官员就能换来和平顺畅的想法有什么大错——如果真的可以的话,那这点损失确实完全算不上什么。虽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会这样做,但如果有人这样做了,倒也属于是权衡利弊的一种选择。 甚至,对于皇帝而言,他还会觉得这大约还只是局限于罢官去职,并不涉及到性命之忧,如果真的面临什么危机而能通过罢免一部分官员而达成好结果,他完全会觉得这无比划算,最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就完全不让人意外了。 再说了,有时候就算真的将一部分官员罢免了,只要皇帝有心,这些官员同样不会受到什么大影响——作为皇帝,还不能让一些人面见自己了? 但是吧,问题就出在了这里:这样的做法真的有用吗?这样的取舍,真的能够达到皇帝自己想象中的效果吗? 恐怕不见得。 莺莺国的意图已经表现得非常明确了,完全都没有藏着掖着,也没有什么不讲清楚,他们非常直接地表示了条件:赔钱、割让岛屿、出军费。 这是谈判!这是两国之间明确的谈判!这是在一方已经诉诸武力之后而进行的谈判! 而并非是什么一个番邦之国前来向上国“求助伸冤”! 这两者之间,完全没有相似性,也完全不是一件事。但是皇帝却偏偏压根没有领会到对方的意思,也没有明白当前的局势究竟是什么样的。 他还是将这件已经可以说是谈判的事情,当做了那些小国、藩属国来向自己求助、来向自己请求平叛断案的事情,而完全没有明白莺莺国绝非那些国家,对方也压根不是以一个低一层的地位来交往。 彼时央洲的这位皇帝……完全不具备这种面对突发事件、面对之前没有过的事件的能力。 唐朝,贞观年间。 “如果没有发生这些事情,这个皇帝大约也能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守成之君,虽然他未必能够将国家重新带上高峰,也可能解决不了表面平静之下的各种问题,但应当还是能够不至于让国家走向结束。”李世民道,他对于如今这位皇帝没有什么高评价,也不至于说觉得他什么都不行。 这样的皇帝,有很多,他们都是这样的普普通通,可以说是平庸。如果没有遇到什么事情,这一辈子也就过去了,他们解决不了天下隐藏的问题,但也不至于胡作非为搞出什么大乱子。但是一旦遇到像是如今这样的突发事件的话…… “现如今,莺莺国压根就不是冲着皇帝罢免什么官员来的,他们的核心要求也不是这一点,而是索要钱财、索要领土、索要权力。”房玄龄对于莺莺国亨利给出的文书分析道,“是以,皇帝可以说完全没有满足对方的要求,且还压根没有意识到对方一旦要求没有满足,那么必然会继续采取武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