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6章
【这种决定和行动,完全表明了当时整个内阁的一致意见:进行一场战争。】 【九月十二日,亨利给查尔斯去了一封通知,告诉了他国内决定开展战争的打算,并通知他做好相应准备。】 【九月二十九日,他给了查尔斯第二封通知,大致确定了舰队到达银都和关口一带的时间,以及目前确定的作战方针。同时,他还对国内的海军发出了通知,要求他们准备好一支远征军,即将投入战争。】 【二十年三月初六,莺国的政府议会开展了一次正式的讨论,讨论的议题有两条,分别是发动战争的军费问题,以及要求中州向商人进行赔偿问题。】 【讨论用了三天时间,最终通过了开战和赔偿的要求。】 汉朝,景帝后元年间。 虽然总体上算一个强硬的皇帝,并且正在根据大汉情况逐步转变对匈奴态度、也可以算得上一个主战派的皇帝,刘启也不由得为亨利的执政风格和理念有几分感慨。 这样的强硬,这样的对外扩张和作战风格,倒不算什么,毕竟历史上这么搞的人也有,虽然有的成功有的失败。 不过,这样的纯粹利益外交,完全不打算搞什么真正盟友、一切依托利益进行的风格,在历史上确实不那么多见——准确来讲,假使真的有这样的人,也只有极少数愿意直接袒露,其他的都还是要蒙上一层道义的外皮的。 他对刘彻道:“这样的人成为首相,且他的意见还能在内阁中一致通过,随后还能在‘议会’中成功通过,这莺国国内的整体倾向和情况,由此可见一斑。” 如果一个朝廷之中有那么一两个持有某种观点和风格的人,那么这种观点和风格就属于是这极个别人的个人观点;但是如果持有这样观点和风格的人能够占据半数以上……那这完全就是主流观点了。 而亨利的观点与处事风格,能够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说明一定程度上他的观点就是主流。 这样的主流观点……这个国家,可真的处于一个不断扩张而不讲道义的状态啊。 刘彻也明白这一点,他接着道:“所以说,这些人大部分都能够从扩张中获得到他们想要,并且能够满足他们的利益。” 理想是一方面,能够从中获得充足的利益是一方面。 清朝的官员们不奔着丢官而奔着利益来,难道这莺国的官员就没有这样的心态?他们不是不能有理想,但是利益也绝对是一个重点。 【中州此时:甲.感知到了战争的到来,紧锣密鼓地做准备 乙.没有感知到战争的到来,还在之前的危险品问题以及查尔斯等人身上打转 丙.没有感知到战争的到来,事情已经处理完毕,一切回到正轨】 清朝,崇德年间。 皇太极再一次深深感受到了发展、器物上面的差距。 对方就这么能够说派遣舰船就派遣舰船,纵然有他们是岛国的因素在,但是这样的舰船海军力量,也实在让人不能不承认差距。 大清呢?——虽然大清在入主中原后,应该会继承明朝的船舶技术,但是大家也都不会想着跑到千里之外去啊。 距离郑和的事情,已经过去数百年了。 而同时,这样的舰队已经在磨刀霍霍,大清这边估摸着还没有什么消息。 所以,究竟是乙,还是丙?查尔斯那些人,是已经撤离走了,还是还在附近徘徊? 【乙】 【十九年六月二十日,林石麟收到了皇帝最新的一封谕旨,其中表示,一定要妥善处理好沿海的事务,也要杜绝那些想要走私的人,同时,还最好不要导致边衅问题。】 【之所以有这封谕旨,是因为当时沿海有一部分船只是想要用武力来进行走私的。】 【除却这些游散,也有有体系的武力走私问题。其中存在的就是之前撤离了关口的莺国商人们,他们在总督查查尔斯的带领下,迁移到了长尖头附近的海域,暂时住在船上。】 【五月初十,几名水手下船到了长尖头的岸上,醉酒后与当地的村民发生了冲突,并进行了搏斗,一名村民不幸身亡。】 【事情发生后,查尔斯表示愿意赔偿,但是要按照他们的法律而不是中州的法律;接着,他就直接在船上对此次事件进行了审理,自行“审判”了水手后还直接将他们送回了本土。】 【一切事情处理完毕后,他们才通知了关口的官员。】 【林石麟知道此事后,便直接宣布断绝与对方的贸易关系,时间是七月初七。】 【而皇帝对于这些事情的态度也很明确,表示自己不会怪罪官员们动手的行为,只要求他们绝对不可产生畏惧并因此改变行为。】 【而对于断绝贸易关系的事情,他也没有责怪,而是表示,不过是一点点商贸的税收而已,没了也就没了,这没什么需要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