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2章
【可是,这一切的推论都是错误的——从最开始的那个发展原因就错了。】 【之前,莺莺国在央洲的商贸利益之所以大量增长,并非因为和平,而是因为战争。】 【因为央洲处于战火之中,因为莺莺国军队插手了央洲内战,让太上天平国无法控制申县、且让申县周边也战乱频发,才让莺莺国的商贸利益得到了增长——央洲的商人们,以及他们的财富和货物,为了能够顺利出手,为了能够平稳发展,不得不涌入在一片混乱之中唯一安稳的、被莺莺国掌控的申县。】 【这么一来,申县的地皮店铺等价格被这些人推高,申县的外国商人又得到了大量的可以转手的货物。】 【同时,只要天江和申县周边的战火依旧在燃烧,那么央洲商人们就愿意花费高于正常水平的价格,来雇佣那些悬挂有外国旗帜的商船运送货物。】 【但是,当金京城破,当太上天平国宣告覆灭,以上的这些种种好处都全部消失。天江变得安全了,央洲商人们不用再雇佣那些外国旗帜的商船;申县涌入的商人士绅们、以及不少普通百姓们可以离开申县,申县的房价顿时崩盘。】 【这一系列短时间的大变动,还使得莺莺国的前两大商行破产了。】 【因而,央洲恢复平静,实际上是与莺莺国的利益完全相悖的——但是在这个结果出现之前,莺莺国政府之中,没有任何人发现这个真相。】 东汉,建安年间。 曹操笑笑,战争虽然确实不利于发展,但是有时候,利用好这个大环境的话,反倒能够获得巨大的利益。 战乱时期,如果一方势力能够将己方的控制区域治理的和平安定,何愁没有百姓前来投奔?又何愁没有人才来投奔? 不论是他们这个汉末的乱世,还是战国时期,亦或者是日后的哪一个王朝末年的乱世。 ——这个道理,莺莺国居然不懂吗?明明在太上天平国还没有覆灭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从中获得了好处了——这个好处不是指申县的繁荣发展,而是指因为滨南省的混乱而获得大量人口和财富的馨屿。 因为滨南省陷入混乱,朝不保夕,所以馨屿得到了大量的人口投奔。有了馨屿这个活生生的案例,莺莺国政府就没有想到申县也是这么一个状况么? 【即使不谈这种商贸的利益,谈对央洲的外交来往方面,莺莺国也没有获得他们想要的发展。】 【虽然他们在央洲内战之中一度站在了央洲朝廷这边,但是央洲朝廷也并没有因此给他们什么好感,更没有给他们开放什么随便通商的大门。】 【不过,莺莺国本土方面,因为一直宣扬弗雷德里克等人的观点,导致莺莺国人短时间内对于太上天平国的看法依旧不能扭转,同样,对于当初莺莺国政府采取的政令也并不能瞬时反应过来其中的问题。】 【在一段时间之中,莺莺国的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一切的破坏都是由太上天平国造成的,太上天平国就是所有拥有理智、文明先进的人的敌人,他们有责任有义务去清理这样的不法之徒。】 【但是,在战后不久,依旧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比如福雷斯特。】 【他在小皇帝六年的时候,在一份刊物的文章中反驳了莺莺国本土中这个主流观点,表示太上天平国的覆灭压根没有让央洲走上所谓的正轨,并认为太上天平国受到了太过严重的偏见。】 【同时,他还用事实佐证——在太上天平国覆灭后,莺莺国在央洲商贸利益的大量衰减,并且表示,虽然莺莺国人在战争进行的过程中对太上天平国抱有绝对的敌意,这种声音在如今还是主流;但是,如果明天真的发起一场投票,又会有多少莺莺国人不希望重新出现一个太上天平国呢?】 【——当然,这种在决定国家政令发展的时候,陷于被引导的被动之中,处于对实际情况丝毫不了解的无知之中,然后就下达决定;在政令下达并且执行后,在执行效果出现之后,又为之后悔,又想要推翻重来的事情,在莺莺国之中,还会继续出现。】 汉朝,景帝后元年间。 刘彻皱皱眉,这么看的话,对于舆论的引导和掌控,显然比他原本想的还要重要得多——他当然知道这种引导和掌控的重要性,但是莺莺国的这个案例,又把这一重要性往上提了许多。 莺莺国原本执行中立政策——不管这个中立政策有多少水分,但是起码还在执行;在有了各种各样的否定太上天平国的声音之后,政府顺水推舟,开始插手央洲内战,并且还进一步支持了对太上天平国的否定的观点。 而这个观点一直到战后好几年,在莺莺国分明已经因为央洲的和平状况导致商贸利益下滑的情况下,还是能够占据主流地位,还是能够说服莺莺国人…… 这其中,充分说明了改变观点的困难,进而证明了在最初的时候掌握舆论的重要性。 当然,莺莺国的这个舆论,应当还是在他们的政府的掌控之下的——这种对太上天平国的否定能够成为主流观点,就是因为有着政府的支持。 所以说,在掌握舆论的同时,还得要判断正确,有着足够的信息支撑才行。这些因素环环相扣,又能够互相影响。 ———— ———— 莺莺国的各种投票破事儿,大家都懂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