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庆家里有四个孩子,最大的才十一岁,最小的才会走路。 倘若是没有老爹老娘生病的话。 只要孩子长大,家里就多几个劳动力。 到时候日子就能好过一些。 可现在他们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 “你先去给孩子做饭吃。” 姜庆揉了揉自己的脸蛋子道:“粮食的事儿我想办法。” “恩。” 姜氏点了点头,走向了灶房。 走到灶房的门口,她又停下了脚步道:“当家的,家里就剩下几亩田了,可不能再卖了。” “倘若是这几亩田都卖了的话,那以后的日子就没法过了。” “我知道。” 姜庆心情烦躁的点了点头。 灶房内冒出了炊烟,几个光屁股孩子在院子里玩耍。 姜庆坐在院子里挠着脑袋,在思索着征粮的事儿。 现在黑旗会的人在村子里吆喝了,等一阵子就要上门征收了。 这要是拿不出来的话。 按照以往的惯例,他有可能被抓进县衙的大牢里去关起来。 他现在是一家之主,家里就一个婆娘和四个孩子。 他要是被关起来的话,家里就没法子支撑了。 这一旦进了大牢,要想出来可就不容易了。 非得花大价钱去赎人不可。 姜庆想了想后,决定去借粮。 “我出去一趟。” 姜庆对着灶房内煮饭的婆娘招呼了一声后,大步朝着院子外走去。 姜氏走出了灶房,看着自家男人那干瘦的背影,心里隐隐作痛。 “等你回来吃饭。”姜氏开口道。 他们已经很勤劳,很努力了。 可是几亩薄田长出来的粮食,也不够官府征收的。 姜庆走出了家门后,径直地朝着几里外的另一个村子走去。 另一个村子有一个刘大户,周围几个村子大多数的田地几乎都是他家的。 平日里刘大户耕种不过来,还得雇佣周围村子的百姓替他耕种。 姜庆也曾经给刘大户家里打过长工,以换取一些银子。 几里路不远,姜庆很快就到了刘大户家里。 相对于他们姜家的茅草屋而言,刘大户的家里就阔绰了许多。 刘大户的宅子是方圆几个村子最好的。 清一色的青砖灰瓦,三进三出的院子修建的坚固而结实。 在院子的旁边还修建了几个粮仓,那都是刘大户家里装粮食的。 听说甚至储存着三年前的陈粮。 刘大户家里的大门口站着两名年轻人,那是刘大户家里蓄养的家丁。 “两位大哥,我是隔壁柳树湾的姜庆。” 姜庆深吸一口气,走到了刘大户的家门口,向两名家丁拱了拱手。 两名家丁身穿着粗布衣衫,他们抬起眼打量了一番浑身补丁的姜庆。 “啥事儿?” 一名家丁问。 “我,这不官府又要,又要征粮。” 姜庆结结巴巴的说:“我家里实在是没多余的粮食了。” “我想从刘老爷家里借一石粮食,等我们地里的庄稼收了后,马上就还。” “还劳烦两位大哥去给刘老爷说一说。” 姜庆说完话后,满脸恳求的望着两位家丁,期待他们去通禀一声。 “借粮食啊?” “对,借粮食,就借一石粮食,不多借。” “等着吧。” 家丁让姜庆在门口等着,他则是进去通禀。 不多时,那家丁出来了。 “老爷让你进去。” “多谢,多谢。” 姜庆的脸上露出了喜色,急忙跟着家丁进入了刘大户家里。 他以前给刘大户帮工的时候,来过这里。 每一次到刘大户的家里,望着那院子里争奇斗艳的花朵,望着那富丽堂皇的房屋,他都羡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