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大宋侠士

第4章 东坡词心

大宋侠士 炎代码 4677 2024-12-26 00:25
   熙宁二年深秋,汴梁城外。   苏轼独自策马行于郊野,看着满山红叶,心中感慨万千。自从那日在朝堂上发言后,他就被王安石疏远,朝中事务也逐渐减少。   但这反而给了他更多游历的时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轻声吟诵着,目光望向远方。   正当他沉浸在诗情画意中时,一阵马蹄声传来。   \"苏兄!\"来人正是他的好友黄庭坚,\"果然在这里找到你了。\"   \"子厚,你怎么来了?\"   \"听说你近来常常独自出游,特来寻你。\"黄庭坚笑道,\"朝中那些争斗,何必太过在意?\"   苏轼叹息:\"非是在意朝争,只是看着新政之下,百姓疾苦,心中不忍。\"   \"所以才常来郊游?\"   \"是啊,\"苏轼望着远处的农田,\"在这里反而能看到最真实的民情。你看那些农夫,他们的喜怒哀乐,才是最真实的......\"   说着,他翻身下马,走到田边,与一位老农攀谈起来。   黄庭坚在一旁看着,不禁感叹:这就是苏轼,既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又有诗人的浪漫。   \"子瞻,\"他突然说,\"要不要去城南的酒肆小酌?\"   苏轼眼睛一亮:\"好!\"   片刻后,两人已在酒肆中对饮。苏轼举杯望月,兴致所至,又吟诗一首。   这一刻,他仿佛忘记了朝中的纷争,只沉浸在诗酒的逍遥中。   酒过三巡,苏轼的心绪渐渐放松。   \"子瞻,\"黄庭坚斟满一杯,\"听说王安石对你很不满?\"   \"无妨,\"苏轼笑道,\"我本就不是为了讨好谁。人生在世,当抒己见,何必在意他人眼光?\"   说着,他举杯对月,即兴吟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黄庭坚听得入神:\"好一个''把酒问青天''!子瞻的胸襟,果真旷达。\"   \"旷达?\"苏轼摇头,\"不过是看透了些事罢了。你看这天上明月,千百年来始终如此。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争斗,在历史长河中又算得了什么?\"   正说着,又一位故人到来。原来是米芾,这位着名的书法家也是苏轼的挚友。   \"东坡兄!\"米芾大声招呼,\"果然在这里!\"   自从苏轼在密州任上写下《前赤壁赋》后,\"东坡居士\"这个雅号就在文人圈子里流传开来。   三人对饮畅谈,不觉夜深。苏轼兴致所至,又写下一首《水调歌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好诗!\"米芾击节赞叹,\"子瞻虽处困境,却能写出如此旷达之句,真乃性情中人!\"   苏轼笑而不语,举杯望月。此时的他,似乎已经超脱了朝堂的纷争,达到了一种更高的境界。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仆人匆匆赶来:\"大人,家中有急报!\"   原来是王安石下令,要重新审查翰林院所有官员的政治立场。凡是对新政有异议的,都要调离京城。   \"看来,要变天了。\"黄庭坚低声说。   苏轼却仍然神色从容:\"天要变就变吧。我自饮我的酒,写我的诗。\"   说着,他又举杯对月,吟道: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夜色渐深,明月高悬。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苏轼用他的诗词,书写着一个文人的风骨与情怀。   而在汴梁城内,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夜深了,苏轼独自策马回城。   月光下的汴梁城显得格外宁静,仿佛与朝堂上的纷争是两个世界。走到城门时,他突然勒马驻足,望着城头上的明月,又生出诗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他心境的真实写照。历史的浪潮滚滚向前,而他,只想做一个超然物外的诗人。   回到家中,妻子王闰之正在灯下等他。   \"夫君又去饮酒了?\"她温柔地问。   \"嗯,\"苏轼笑道,\"与子厚、米芾小聚。倒是你,不必等我的。\"   \"我放心不下,\"王闰之递上热茶,\"听说王安石要清查翰林院......\"   \"无妨,\"苏轼神色从容,\"大不了就离开京城,天下之大,何处不可为家?\"   说着,他走到书案前,提笔写下: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正在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大哥!\"是苏辙来了。   \"子由?这么晚了......\"   \"大哥,\"苏辙神色凝重,\"刚收到消息,王安石准备在翰林院大规模清洗!凡是对新政有异议的,都要调离。\"   苏轼笑道:\"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天。\"   \"大哥还笑得出来?\"苏辙急道,\"你那天在朝堂上的发言,已经得罪了王安石。这次恐怕......\"   \"子由啊,\"苏轼给弟弟斟了杯酒,\"你还记得我们在眉山时读过的庄子吗?''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人生在世,聚散离合,原本就是常事。\"   说着,他又提笔写道:   \"一蕉一叶喜清风,   一舸一帆听夜雨。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辙看着兄长从容的样子,不禁感慨:这就是苏轼,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保持诗人的浪漫与超然。   窗外,明月渐渐西斜。而在这个不眠之夜,汴梁城中的各方势力,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大变局做着准备。   夜深了,苏轼与妻子王弗在庭院赏月。   \"官家,\"王弗轻声道,\"听说今日在朝堂上,你又与王安石争执了?\"   \"不算争执,\"苏轼笑道,\"不过是说了些实话罢了。\"   王弗为他斟茶:\"我知道你是为了百姓。只是......\"她顿了顿,\"你要当心些。\"   月光下,王弗的容颜恬静优雅。十六岁嫁给苏轼时,她就以才学闻名。这些年来,她不仅是贤内助,更是苏轼在文学上的知音。   \"记得我们在密州时,\"苏轼突然说,\"你常常陪我泛舟江上,那时写下的《前赤壁赋》,多亏有你指点。\"   王弗莞尔一笑:\"官家谬赞了。我不过是提了些浅见,那些美妙的意境,都是你自己的才情。\"   \"不,\"苏轼认真地说,\"若没有你,我的诗文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你总能看到我没注意到的细节,给我新的灵感。\"   王弗低头抿茶,借以掩饰脸上的红晕。虽然已为人妇多年,但每次被丈夫称赞,她依然会害羞。   \"对了,\"她转移话题,\"今日整理书房,发现你早年的诗稿。我觉得有几处可以改得更好。\"   \"哦?说来听听。\"   王弗取出诗稿,细细讲解起来。苏轼听得入神,不时点头。这样的场景,在他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   \"娘子真是才女,\"苏轼感叹,\"难怪当年米芾说,我能娶到你,是三生有幸。\"   \"官家又打趣我,\"王弗嗔道,但眼中满是笑意。   正说着,一阵凉风吹来。王弗立即起身:\"夜深露重,我去给你拿件衣裳。\"   看着妻子的背影,苏轼心中涌起暖意。这个温柔贤惠的女子,不仅是他的贤内助,更是他诗文创作的灵感之源。   当年在眉山,他们常常以诗文唱和。那时的王弗,虽然年仅十六,却已展现出非凡的才情。正是这份才情,让苏轼对她一见倾心。   而今,虽然身处政治漩涡,但每当回到家中,看到妻子温婉的笑容,苏轼就觉得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   \"有你在身边,\"他望着天上的明月,轻声说,\"就算被贬到天涯海角,我也无怨无悔。\"   王弗端着衣裳回来,听到这句话,眼中闪过一丝感动:\"无论官家去哪里,我都会陪着你。\"   月光如水,洒在这对才子佳人身上。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他们的感情,如同这天上的明月,始终皎洁明亮。   而此时的汴梁城内,政治的风暴正在酝酿。但在这个宁静的庭院里,诗情画意暂时驱散了所有的阴霾。   夜色渐深,王弗为苏轼整理书案。   \"官家,\"她轻声说,\"这些日子你总是独自出游,我有些担心。\"   苏轼放下手中的文稿:\"有什么好担心的?\"   \"听说王安石对你很不满,\"王弗一边整理着散落的诗稿,一边说,\"你若是在外面喝醉了,被人抓住把柄......\"   \"娘子多虑了,\"苏轼笑道,\"我虽然常去城外,却是为了体察民情。至于饮酒......\"   \"我知道,\"王弗打断他,\"你是去寻找诗的灵感。只是现在朝局不稳,你要多加小心才是。\"   苏轼看着妻子认真的样子,心中一暖。自从十六岁嫁给他,王弗就一直这样细心周到。不仅照顾他的起居,更关心他的仕途和创作。   \"来,\"王弗突然说,\"我觉得这首诗的后两句可以改得更好。\"   她指着书案上的诗稿,提出自己的见解。苏轼听得连连点头,时不时与她讨论。   这样的场景在他们之间经常发生。王弗虽然年轻,却有着超乎寻常的文学素养。每次苏轼创作时,她总能提出独到的见解。   \"娘子说得对,\"苏轼提笔改诗,\"这样改确实更有意境。\"   王弗笑道:\"我不过是提个建议,诗的意境全在官家笔下。\"   \"你太谦虚了,\"苏轼放下笔,\"若没有你这些年的建议,我的诗文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王弗低头抿嘴一笑,转身去泡茶。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她的身影上,显得格外温婉。   苏轼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这个温柔贤惠的女子,不仅是他生活的依靠,更是他创作路上最重要的知音。   \"对了,\"王弗端着茶回来,\"明日我让人准备些酒菜,请子由和子厚来家中小聚如何?总比你们在外面喝酒要安全些。\"   苏轼点头:\"还是娘子想得周到。\"   就这样,在王弗的细心安排下,苏轼的生活既不失风雅,又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这个知书达理的贤内助,用她特有的方式,守护着丈夫的诗和梦。   而在这个风云诡谲的时代,这样平静的家庭时光,显得格外珍贵。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