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抗日捐了,还请父老乡亲们支持抗日。” “我们是启东支队,是新四军,是抗日的武装力量。” 一名戴着眼镜的青年一只手叉腰,另一只手举着一个大喇叭,正在向过往船只喊话。 在码头木桥上,有两个游击队员,一个手里正拿着一个簸箕,里面有些散碎铜子和纸钞,另外一个则盘问一下过往行商船上装的什么货物。 他们也不伸手要,只要有人给,无论一枚铜子,还是一枚银元,两人都会极为重视的对捐款者敬礼,遇见财大气粗甩上十几枚银元,还热情的问人要不要战利品,白送的。 就算不给,也照样可以走,对方不强制收取捐税。 见货船越来越靠近码头检查点,杨丰着急忙慌走来,一手紧紧握着手枪。 “瞧你那没出息的样子,把枪收起来。” “那可是红党,咱们~~~” 陈迁挥挥手:“这么多年了,你看见有红党不分青红皂白杀人的,他们是讲道理的。有老米操心,你管那么宽干什么?” “好吧。” 悻悻然,杨丰收起手枪,躲在船舱内不出来。 走到船头甲板上,陈迁和老米站在一起,对方正在掏口袋,就掏出几个铜子,扭头看向陈迁挤眉弄眼,那意思是让陈迁给点。 人家打日本人也不容易,若是这个水上检查点还在,不知道要生出什么麻烦。 “要多少?”陈迁从口袋里掏出几枚银元。 “陈少爷您财大气粗的,打发下人都不止这些吧?” “小丰。”陈迁扭头朝船舱内说:“从我行李箱里取出十块大洋,就在箱子小夹层里,别拿多了。” 杨丰表情怪异走出来,递给陈迁十块大洋,继续躲在船舱里不出来。他对于红党视如洪水猛兽,或许是因为曾经在局本部警稽科上班残害过他们,害怕他们报复,看见游击队便心神不宁。 前面一条小船上,一名皮肤晒的黝黑的老头窘迫的搓搓手。 “军爷,小人身上没有钱,网兜里还有几条鱼,军爷若是不嫌弃就拿上。小人连饭都吃不上,已经好几天没米打牙,家里还有一个小孙子等着吃饭。 小人真的没有钱,还望军爷宽宏大量啊。” 年轻的战士挥挥手:“大爷您尽管走,我们都是一家人。” “多谢军爷,多谢多谢。” 老头拱手道谢,忙不迭划起船桨。 “等等。” “军爷,小老儿真的没钱。”老头吓的跪在船上。 “老乡您误会了。” 拿着铁皮大喇叭的青年干部急忙摆手,将肩膀上挂着好几袋鼓囊囊的粮食袋取下,留下一袋,剩下的全部抛上老人的木船,笑着挥手让他快快离开。 捡起小木船上的粮食袋,老头脸上不觉流下清泪,抱拳磕头,捂着粮食袋飞快划着船桨。 轮到老米的两条货船,陈迁抬手往簸箕里丢下十几块大洋,那两个游击队员立正敬了一个持枪礼,银元清脆的响声引起青年干部的注意,立正抬手向陈迁一礼。 “谢谢先生,感谢您为抗日出力,我们一定奋勇杀敌,将日寇赶出国土。” 陈迁拱手一礼:“是我等多谢您率将士们赶走日寇,让我等安全路过,多谢了。” “我们是军人,这只是分内之事。”戴着眼镜的青年干部笑着回应。 身旁。 登船检查的游击队员正在询问老米船上装的什么,听见老米说是布匹、搪瓷盆、火柴、纸墨笔、剪刀之类的轻工业品,年轻的游击队员脸都笑歪了,问老米能不能卖给他们一点。 还没到地方,老米便迎来第一波客人,这些游击队员们纷纷掏出钱,采购的也只是白纸、铅笔之类的小物件,金额不足十元。 游击队员们想拿日伪军的水壶、鞋子、皮带来换,见老米脸色有些为难,那名年轻干部给及时制止。 经过这个小插曲,货船一路直上。 老米笑着说:“再往前就没有日本人的检查点了,他们不敢去乡下,要去也是几百上千人。咱们运气好,碰上游击队打据点,要不然只能掉头回去,从另一条水道过去。” “游击队经常打据点吗?”陈迁问。 “看日伪军,敲诈勒索几个钱,只要不平白无故伤人害命,游击队或许好两三个月都不会理他们。若杀人放火,游击队就会打他们一顿,平时也会放放冷枪。 有一次游击队叫了几百号人,直接把王村日军新修据点给打了,弄死十好几个日本兵,日本人就不敢去王村了。” 躲在船舱里的杨丰露出头:“打死十几个日本兵算什么,八一三那年,我听人说,长官可是亲手打过日本人的坦克,一炮下去就给干成废铁了。 有本事摆开阵仗干一架,就只会偷鸡摸狗打打黑枪,算什么英雄好汉?” “那你打死几个日本兵?”老米笑问道。 “我~~~” 杨丰被揶揄的说不出话来,气愤的躲进船舱中,独自生闷气。 不知过了多久,里面传来杨丰的声音。 “你别小看人,等上战场,我肯定打死十个日本兵给你瞧瞧。” ······ 小插曲之后,在抵达一处小镇后,行舟便换乘骡马。 这里的抗日气氛更加浓郁,老米携带的货物被沿途的新四军及民众给瓜分小一半,来到一家店铺外,老米派人将货物卸下一半,将携带的轻工业商品换成腌干晾晒的海货。 陈迁发现店铺内,尤其是纸张笔墨之类的文具用品,最是受新四军将士们的喜爱,而携带的花布、线头、剪刀、搪瓷盆之类的东西,则被老百姓们抢购。 一名干部闻讯赶来,热情的邀老米去详谈,好像是拜托老米下次携带的货物品种。 临走时,对方还极为正式的给老米一张手写证明,让沿途各地游击队多多照顾之类的。 从启东沿着海边走,直至海安,县城及附近镇子被日军占着,但广大农村则是新四军的根据地。 来到海安县城的一处乡下村落,老米将剩下为数不多的轻工业品卸下,交给早早等候在此地的各种行脚商人,由他们瓜分殆尽后,也由他们打通通往各地村落的‘最后一公里’。 这是一条完整的销售渠道网,之后老米的骡马车队,携带海货和粮食,一批一批沿海边各村,运往启东县城某处仓库,再分批走私进沪上,最终完成价值上的翻倍利润。 ······ 翌日。 在村子里歇息一晚,老米带着陈迁和杨丰来到村子外的一条山路。 老米指着山路说:“您沿着这条路一直走,汇入大路,我已经打听过,国军在那条路上有检查点,过了检查点继续往前便是泰县,那里是国统区。 我也只能送您到这里,国军跟土匪一样,见了商队就扣押要赎金,我们一般不过去的。” “以后你得过去,我给你开路条。”陈迁笑着安慰他。 “不了不了,去一次亏一次,我们可给不起过路费。” 老米把头摇成拨浪鼓,看样子让他狠狠吃了一次苦头,说什么也不肯去。 提着行李箱,陈迁和杨丰两人踏上那条山路,一路上还遇见几个拉粮食山货进城售卖的山民,路上也不算寂寞。 路过检查点,每人缴纳两个铜板的过路费,几个山民因为赶着驴车,被多要一个铜板,急的跟检查点里吊儿郎当的国军士兵讲理。 一巴掌过后,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他,山民眼神顿时清澈起来,乖乖给驴子缴纳过路费,这才通过。 ······ 临近傍晚,陈迁两人又缴纳两枚铜板的入城费,这才得以通过,而一路上的几个山民打算在城外找个土窝子睡一觉,明天一早再进城。 步入泰县县城,问了好几个路人,这才找到忠义救国军苏南纵队驻地。 门口,两个哨兵蹲在大门口吃饭,红薯糙米粥,外加飘着的几块白菜梆子,两人吃的津津有味。 “劳驾问一下,忠义救国军苏南纵队是不是在这里?”杨丰走上前问。 “妈的,眼瞎啊,自己不会看?” “侬个小赤佬,敢和劳资这样子说话。” 猛地一脚,杨丰踢翻对方手中的土瓷碗,从口袋里取出证件: “把你们长官叫出来,小王八蛋滴,要上天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