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间内发泄不存在的怒火,将办公室弄的乱七八糟,陈迁坐在椅子上抽烟。 门外露出彭淑凝的小脑袋:“长官,您这是······” 陈迁没有回答,只是一个劲的抽烟。 看见屋内被弄的乱七八糟,彭淑凝心中悱恻,陈长官这是遇到什么糟心事,从没看见他发过这样的火。 小心翼翼走进办公室,陈迁起身离开组长办公室。 见陈迁离开,彭淑凝看着满地狼藉叹了口气,无奈只好帮忙收拾物品。 不多时,走廊上传来陈迁的怒骂声。 “何智胜,老子要的资料呢?” “有多少拿多少,别找了。” 楼下统计室,何智胜抱着一堆资料文件,一边跑怀中掉下不少资料纸张。 陈迁径直走进统计室,气喘吁吁的何智胜将一堆文件资料放在桌上,怯懦的看向陈迁,目中带着恐惧。 “长官,都在这里了。” “嗯,下班吧。” 何智胜看了眼手腕上的表,发现才三点多,不过既然长官让自己下班,那就不必继续上班。 拿上公文包,何智胜走出小洋楼,从楼外搭建的草棚下取出一辆配发的自行车,心情十分愉悦。他很满意这样的现状,每天做一些文书工作,拿着不菲的薪资如同普通文员那样。 最近陈迁给每个部门负责人都配发自行车,虽然不是全新的,身为统计股股长的何智胜也有一辆。 大门处负责执勤安保的特务笑着与何智胜打招呼,目送其离开。 统计室内,陈迁翻找了最近一段时间关于苏州地区的情报资料,特别是‘苏嘉铁路’的新闻报纸,发现苏州地区闹佃户罢租税已经很久了。 近年来华东地区旱灾严重,这点从闸北涌入的难民就可以看出,失去土地耕种的农民不得已涌入沪上寻求活路。 报纸上的政府保守估计,此次旱灾农业损失大约为两亿元。 不多,就一个甲午赔款。 陈迁知道近期粮价高涨,刘策在松江乡下买了不少土地,但不看报纸新闻不知道,原来受灾地区如此之多,灾情如此严重。 还有关于苏嘉铁路,自从修建开始,铁路沿线不少百姓不计较征地价格,在受灾时期依然愿意低价出让土地,甚至无偿帮工。修建铁路的土方工程全部是老百姓们一背篓、一担子挑出来的。 看完报纸新闻上的资料,陈迁鼻子有点发酸。 抵御外辱,总是老百姓们在做牺牲。 原因是因为铁路建设方说这条铁路是用来抵御日寇时,以备不时之需,于是沿线百姓便自发肩挑抬担,承担起大量土方工程。 将文件资料搬上楼。 办公室内,陈迁搬着一堆资料走进去,发现彭淑凝正在整理办公桌上的物品,刚才的遍地狼藉消失不见,整个房间被她整理的干干净净。 “陈长官。”彭淑凝靠墙后退几步。 陈迁将资料放在桌上:“向区部的发报时间过了没?” “还没有。” “加个班,我拟一份电文,你帮忙发过去。” 彭淑凝点点头:“好的。” 入座办公桌,陈迁拿起一张白纸开始拟定电文,一旁的彭淑凝安安静静等待,眼睛不断瞟向陈迁,似乎很好奇。 片刻后,电文拟定好。 “马上发过去,早点下班。” “是。”彭淑凝一路小跑着回到电讯室。 见彭淑凝离开后,陈迁开始拟定第二封电文。这封电文是关于‘苏嘉铁路’的情况,陈迁想引起戴春风的重视,高木会社的副理事前往苏州,加上这段时间‘苏嘉铁路’即将开通,很难不让人联想在一起。 待彭淑凝将电报拍完,提着包包跟陈迁打了声招呼便下班。 站在二楼办公室的窗户旁,陈迁目送她离开,随即起身走进电讯室。 陈迁先是观察电台扭矩频道,将彭淑凝放置的头发丝吹掉,这是她特意布下的小把戏,陈迁对此心知肚明。只不过自己是向本部发报,无需藏着掖着。 将扭矩调到特定频道,陈迁开始向本部发报。 发完电报,陈迁将底稿销毁,复原扭矩频道。 ······ 翌日。 陈迁依旧如往常那样上班工作,知道在自己离开后有人动过电台,彭淑凝并没有表示出任何异样,甚至和陈迁有说有笑。 闸北组的特务工作依旧继续,接到陈迁电文后,远在金陵的戴春风也并未下达任何指令。 陈迁从报纸上看见沪西的日商工厂大罢工结束,工人们含着泪无奈复工,面对来自日寇、国府、巡捕房的三面围攻,无力承担罢工所耗费的时间,毕竟他们一家老小还要活下去。 罢工骨干人员被巡捕房逮捕,并且面临监禁的惩罚,剩下的工人一部分被收买许诺提高待遇,一部分人被威逼复工。浩浩荡荡的大罢工以一个虎头蛇尾的方式结束,也只会以这种方式结束。 国家没有尊严可谈,小民更是。 虽然救亡总会的人极力斡旋,可他们一无权、二无兵,说几句公道话顶屁用。 若是讲道理就能让列强羞愧难当,国家何至于此,世界上也不会有什么压迫。 ······ 一个月后。 陈迁站在二楼办公室的窗户旁,静静看着远处波光鳞鳞的苏州河,码头上依旧繁忙。 下巴上的胡须已经变的浓郁起来,显得整个人略有沧桑。 来到沪上已经两年,回首看去,似乎自己从没有好好休息过一段时间,陈迁揉了揉眼睛,苦涩一笑。 ‘咚咚咚。’ 办公室的门敲响,彭淑凝拿着一份电文走进来。 “陈长官,区部电文。” “放桌上。” 彭淑凝看了眼陈迁,将电文放在办公桌上悄悄离开。 自己的这位长官真是奇怪,既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几乎每天都会按时上班下班深居简出,生活一点情调都没有。 拿起桌上的电文看了一眼。 上面的内容是陈迁请求特区长官王新衡调关于调查‘林依’的情报,特务处的人前往她苏省老家,还有厦门大学进行的调查。 此人的家庭情况成谜,她的父母早在数年前便已经去世,根据对其家乡邻里的口中得知,林依似乎是收养的孩子。 “收养~~~哼!” 陈迁很难想象是什么样的家庭会收养一个女孩,而不是收养男孩。 对! 乡下人无亲无故居然会收养一个女孩,而且电文内容中称此人的父母只不过是乡下一户自耕农,家里的田亩并不多。 一个乡下农户,收养一个无亲无故的女孩,而且供她上大学。 观世音来了都未必有这样的善心。 陈迁知道乡下家庭供养一个学生读书有多么不易,就拿自己为例,伯父为了供养自己读书也是颇为吃力,自己家还是乡下士绅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