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激烈交锋
按照情报所预测的时间,日军如汹涌的恶浪般朝着抗日根据地发起了进攻。 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大地还笼罩在一片朦胧的晨雾之中,日军的先头部队便出现在了视野之中,他们兵分多路,气势汹汹地沿着山间小路推进,沉重的脚步声、马蹄声以及武器装备碰撞的声响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仿佛是死神在一步步逼近。 日军的队伍浩浩荡荡,最前面是一小队骑兵开道,骑兵们骑着高头大马,马的身高平均在 1.6 米左右,体长约 2.5 米,马蹄扬起的尘土在晨雾中弥漫开来。 骑兵们手持着长长的马刀,马刀刀刃长度约为 0.9 米,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寒光,他们呈扇形散开,搜索着前方可能存在的埋伏,行进速度大约每秒 6 米左右,每匹马之间的间隔保持在 3 米左右,确保能及时应对突发情况。 跟在骑兵后面的是大批的步兵,步兵们身着土黄色的军装,头戴钢盔,钢盔的直径约 0.25 米,厚度在 0.03 米左右,能为他们提供一定程度的防护。 他们扛着三八式步枪,步伐整齐而沉重,行军时每一步之间的间距大概在 0.7 米左右,速度约每秒 1.2 米左右,整个步兵方阵看起来严整有序,透露出一股不容小觑的压迫感。 在队伍的中间,还有几门迫击炮被马拉着缓缓前行,迫击炮的炮管长度在 1 米左右,口径为 81 毫米,炮弹的重量约 4 公斤左右,这几门迫击炮是日军火力支援的重要手段,一旦在战场上找到合适的位置架设起来,便能对远距离的目标进行轰击,给抗日队伍造成巨大的杀伤。 而孟凡尘带领的侦察小队早已提前潜伏在了预定的位置,密切注视着日军的一举一动。 他们借助山林的掩护,藏身于茂密的灌木丛、高大的树木之后,身上用树枝、树叶做了简易的伪装,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即使从很近的地方经过,也很难发现他们的踪迹。 孟凡尘趴在一处视野开阔的山坡草丛里,通过望远镜观察着日军的兵力分布和行进情况。 他一边观察,一边低声向身边的队员传达着信息:“大家注意,日军的骑兵已经进入咱们的射程了,但先不要轻举妄动,等步兵再靠近一些,听我命令再开火。” 队员们纷纷点头,握紧手中的武器,眼睛死死地盯着山下的敌人,紧张的气氛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每个人都能清晰地听到自已的心跳声,仿佛那是战斗打响前的倒计时鼓点。 当日军的步兵逐渐进入到距离侦察小队大约 200 米左右的有效射程内时,孟凡尘看准时机,大喊一声:“打!” 瞬间,侦察小队的枪声如鞭炮般炸响,子弹呼啸着朝着日军飞去。 队员们按照之前训练的射击技巧,精准地瞄准着敌人,三八式步枪、汉阳造步枪以及各种自制武器纷纷发挥威力。 在射击时,队员们根据风向和风速及时调整着枪口的角度,此时山间吹着每秒约 3 米左右的微风,从东南方向吹来,队员们便将枪口朝着西北方向略微偏移了 0.8 度左右,确保子弹能准确命中目标。 有的队员使用猎枪,霰弹从枪口喷出,呈扇形散射出去,覆盖范围能达到半径 5 米左右的区域,虽然精准度比不上步枪,但在这样近距离的伏击下,也能对日军造成不小的杀伤,不少日军被霰弹击中,惨叫着倒在地上,身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弹孔。 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一时间阵脚大乱,队伍出现了混乱。 骑兵们试图朝着侦察小队所在的山坡冲锋,可山林的地形对骑兵极为不利,马匹在崎岖的山路上奔跑起来十分困难,速度骤减,而且很容易摔倒。 不少马匹踩到了隐藏在草丛里的石块,石块的平均大小在 0.3 立方米左右,导致马匹受惊,将背上的骑兵甩了下来,摔得人仰马翻。 步兵们则慌乱地寻找着掩体,一边躲避着飞来的子弹,一边试图组织反击。 他们开始朝着侦察小队的方向盲目射击,子弹在树林间穿梭,打得树枝树叶簌簌作响,但由于他们处于被动挨打状态,射击的精准度很低,大多数子弹都落空了,只是偶尔有几发擦着队员们藏身的地方飞过,溅起一些泥土和草屑。 然而,日军毕竟训练有素且装备精良,很快就回过神来,开始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他们的指挥官挥舞着指挥刀,大声呼喊着日语命令,调整着队伍的阵型,一部分步兵迅速散开,利用树木、巨石等天然掩体,朝着侦察小队所在的山坡包抄过来,他们交替掩护前进,每前进一段距离便停下来射击一轮,以此来压制侦察小队的火力。 同时,日军的迫击炮手也迅速找好位置,开始架设迫击炮,准备对侦察小队进行炮火轰击。 他们动作娴熟,不到两分钟的时间,迫击炮便架设完毕,装填手将炮弹填入炮膛,随着一声沉闷的 “轰” 响,第一发炮弹朝着侦察小队所在的区域飞了过来,炮弹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飞行速度每秒约 200 米左右,落点的精准度颇高,在距离侦察小队藏身之处大概 30 米左右的地方爆炸开来。 “轰!” 的一声巨响,爆炸产生的气浪席卷而来,周围的树木被拦腰折断,泥土被炸得四处飞溅,侦察小队有几名队员不幸被气浪掀翻,受了不同程度的伤。 孟凡尘见状,心中一紧,但他知道此刻绝不能慌乱,必须稳住队伍,继续与日军周旋。 “大家别怕,分散开,注意躲避炮弹,继续还击!” 孟凡尘大声喊道,他一边喊着,一边端起枪,朝着正在包抄过来的日军步兵射击,他的枪法极准,几乎弹无虚发,每开一枪,都有一名日军应声倒下。 队员们听到孟凡尘的命令,也迅速调整状态,各自寻找更为隐蔽的位置,继续朝着日军射击,虽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拖住日军,为大部队的到来争取更多的时间。 双方就这样陷入了激烈的僵持状态,侦察小队凭借着地形优势和顽强的战斗意志,死死地拖住了日军的先头部队,让他们一时之间难以突破防线,继续推进。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军的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赶来增援,火力越来越猛,侦察小队的压力也与日俱增,不少队员的弹药已经所剩无几,伤亡人数也在逐渐增加,情况变得越发危急起来。 就在这时,抗日大部队按照预定计划从两翼包抄了过来,他们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了日军的侧后方。 大部队的战士们喊着响亮的口号,朝着日军发起了冲锋,一时间,枪声、喊杀声交织在一起,响彻整个山谷。 抗日大部队的武器装备虽然比不上日军,但人数上占据优势,而且战士们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个个奋勇当先,毫不畏惧。 他们有的手持长枪,朝着日军密集的地方射击,子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有的挥舞着大刀,冲入日军阵中,与敌人展开了近身肉搏,大刀的刀刃在阳光下闪烁着凛冽的寒光,每一次挥舞都能带走敌人的性命。 在近身搏斗中,战士们利用平时训练的格斗技巧,巧妙地避开日军的攻击,然后找准敌人的要害部位狠狠砍去,一时间,战场上血肉横飞,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夹击打得晕头转向,首尾难顾,原本严整的阵型开始出现溃败的迹象。 日军指挥官见状,脸色变得极为难看,他一边大声呼喊着命令,试图重新组织起防御,一边指挥着迫击炮朝着抗日大部队轰击,妄图以此来阻挡大部队的进攻。 可抗日大部队并没有被日军的炮火所吓倒,他们继续冲锋着,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战士毫不犹豫地补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那视死如归的气势让日军都为之胆寒。 在抗日大部队的猛烈攻击下,日军渐渐陷入了被动,他们的进攻势头被彻底遏制住了,开始且战且退,试图摆脱被包围的困境。 但抗日队伍怎会轻易放过他们,紧紧地咬住日军,不断地缩小包围圈,双方在这山谷之中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每一寸土地都被鲜血染红,每一声枪响都关乎着生死存亡,而这场战斗的胜负,也将决定着这片土地未来的命运,所有人都在为了那最终的胜利,不顾一切地拼搏着,厮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