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刺史乃是毫无疑问的国家重臣。 虽然只有六百石,但刺史作为‘以卑临尊’的代表,其监察一州、管理行政的职能,却远远大于那些两千石的太守。 豫州刺史点了蜀汉来的降将黄权,扬州刺史点了精通扬州庶务的蒋济。 选用这两人的逻辑还是有不同的。 黄权是侍中、是天子心腹。让黄权做些改革的事情,可以保障政策得到执行。内臣去外朝为官,谁不知他是皇帝的人? 蒋济是扬州本地人,年轻时便以才能在江淮之名。先是在本郡之中任计吏、后来又任丹阳太守、扬州别驾。 而蒋济最展现才能的几个场景,则都是在军队之中。在曹仁征濡须败绩之后,是蒋济将军队带回寿春;在曹丕率水军北返受阻、几乎要毁坏数千条船只时,是蒋济修筑水利将船带回。 让蒋济赴任扬州,才是能真正发挥他才能的地方。这种国家大才,就不要提什么‘三互法’了。用本地人为本地事,这样效率才高。 朝会也渐渐到了尾声,宣布散朝之后,却有两人被皇帝遣人留下。 北宫,书房中。 曹睿倚在了自己的躺椅之中。 数月未归,书房仍然如南巡离开洛阳前的那日一般,连躺椅的角度有半点未变。 一场大朝会下来,坐的腰都累了。 曹真和司马懿,这两名辅臣坐在椅子上,静静的看着躺椅上思考事情的皇帝。 半晌之后,曹睿长呼一口气,看向了两位辅臣。 “大将军,司空。”曹睿说道:“朕有一事要问你们。” 曹真和司马懿同时拱手说道:“陛下请讲。” 曹睿问道:“朕认为此番南征的数月期间,之所以能高效的分析军情、处理政务,乃是朕与大将军、与司空、与几位侍中整日待在一起的缘故。” “回到洛阳之后,朕要处理之事,并不比南巡路上要少许多。”曹睿继续说道:“反过来看,国家的大事小情如果从细处着手,朕要做的其实更多了。” “朕虽然二十多岁、正是精力充沛的年纪,但一个人也无法顾及如此多的事情。” “几位侍中这些时日多次向朕建言建策,朕最近一直在想,是否可以给侍中们多些权柄、让他们协助朕处理政事?” “陛下不可!”曹真和司马懿近乎同一时间脱口而出。 曹睿叹了口气,似乎料到了这两人的反应一般:“大将军先说吧。” 曹真回答道:“陛下,侍中在汉朝之时本就是侍从一般的官员,只不过渐渐才变得清重起来。” “先帝为了方便向诸臣咨询事情,这才将才智之士引为侍中。若陛下又加重侍中之权,内官如此权重,恐非社稷之福啊。” 曹睿沉默着点了点头,目光移向司马懿的身上。 司马懿也接着说道:“陛下,臣也是同大将军一般的想法。” “陛下引侍中在身侧,有疑难之事询问一二自然无妨。若让侍中处理政务,这恐怕就背离了先帝选用才智之臣作为侍中的本意了。” 曹睿轻轻摇了摇头:“那朕不找侍中,还能找谁?” 曹真拱手说道:“陛下在南征之前,不是在书房之前为臣和司空留下两个房间么?” “若臣或司空日常伴于陛下左右,想必可以替陛下分担一二。” 曹真说完之后,转头看向司马懿。 司马懿会意,也紧接着说道:“臣也如大将军一般想法。此前陛下既然已经立下成例,就按此例来做也无妨。” 若从曹真和司马懿的角度来讲,日常进入宫中办公,乃是一种彰显自己权威重大、受皇帝信任的行为。 两人对入宫做事,还是颇为认同的。 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揽权的行为。 可却不料,这其实是皇帝给他们二人布下的一个圈套,就等着他们两人来钻。 曹睿沉默片刻,轻声说道:“那还是如去年一般,大将军入西阁、司空入东阁?” 曹真和司马懿二人纷纷点了点头。 曹睿又问道:“那以西阁掌军事、以东阁掌政事?” 曹真笑着说道:“臣这个大将军、也只适合执掌军事罢了。若有其他政事来问,臣未必能处理的那般好。” 司马懿也跟着说道:“臣在宫中处理尚书台的事务就是了,也可以方便陛下随时找臣。” “西阁掌军务、东阁掌政务……”曹睿轻轻的用手指敲着椅子,沉默了好一会儿都没说话。 “大将军,”曹睿问道:“现在国家军事调度,都是通过大将军府来进行。若大将军入宫,军事还是通过大将军府?” 曹真有些诧异的说道:“军务之事历来如此,都是通过大将军府来进行的。” 曹睿点了点头,接着问道:“司空府现在有什么正经权责吗?” 司马懿想了下回答道:“回陛下,司空府现在并未有政务之责,也没有许多事要做。” 曹睿点了点头:“那就依大将军和司空所说吧!” “西阁给大将军、东阁给司空。西阁协助朕处置军务、东阁协助朕处置政务。如此安排,可还合理?” 曹真想了片刻后说道:“臣以为陛下这样安排的确合理。” “司空呢?”曹睿看向司马懿。 司马懿答道:“臣以为甚是妥当。” 对于曹真和司马懿来说,无非就是办公地点从大将军府和尚书台变了一下,改到在北宫内、在皇帝的书房旁边来办公。 日常得以入宫,在这个时代里,对臣子乃是一种难得的殊荣。 只能说是求仁得仁了。 曹睿点头说道:“若如此这般的话,只大将军和司空二人在宫内供朕咨询,恐怕也人手不够。” “朕给大将军和司空各找一位副手吧。” “副手?”曹真有些疑惑的问道。 “正是如此,朕觉得有两人正适合襄助一下。”曹睿回应道:“这样吧,让尚书右仆射卫臻入宫,协助司空处理事务如何?” “司空本就是在处理尚书台之事,而卫仆射在尚书台也是一样的职责。不如将卫仆射也一同请到宫中,这样司空和卫仆射在宫中就可以处理尚书台之事了。” “这样可还妥当?”曹睿看向司马懿。 司马懿心中迅速的想了几个来回。 自己身为辅政大臣,入宫处理政务乃是职责所在、更是自身执掌中枢的关键。陛下这是要用卫臻分权? 但在宫中、在陛下身前、在曹真旁边,是万万不能表现出不愿被分权之感的。 司马懿想了几瞬之后,点头称善:“臣以为如此甚为妥当,臣与卫臻二人定然可以协助陛下处理政事。” 确实是‘协助’。按照家天下的规矩,无论是司空、还是录尚书事、还是大将军……都是在协助皇帝治理天下罢了。 这些官职最终的权利来源,都来源于皇帝的任命。 皇帝只不过是让大臣入宫办公,又有什么理由能够拒绝呢?甚至一丝一毫的不情愿都不应该! 司马懿点头同意之后,曹睿又看向曹真。 “大将军,”曹睿缓缓说道:“大将军有如卫臻这般、可以协助大将军处置事务的人选吗?” “这……”曹真一时有些为难。 司马懿是录尚书事,卫臻是日常管理尚书台的尚书右仆射,两人所负责之事近乎相同、只是官阶差了一些而已。 而自己这个大将军乃是独一档的,并没有人能在自己之下。自己的长史、参军……这种职务能与尚书右仆射相比吗? 若说其他具有将军号的人,眼下洛中也只有卫将军曹洪了。 让曹洪这样的人伴在陛下身边?别给陛下添堵了! “臣其实日常都由臣的长史协助,但让长史入宫并不妥当。”曹真无奈的说道:“臣这里并没有合适的人选了。” 曹睿像是早就预料到曹真的答案一般,随即回应道:“既然这样的话,朕就为大将军选择一人。” “董昭董公仁,其人也是国家老臣,数十年间多有辛劳,就让此人来协助大将军处理军事吧。” 董昭?董昭此人已经七十多了吧,虽然曾经也是智谋之士,但如今还能派的上什么用场? 曹真刚想提醒皇帝,但转念一想,董昭这个老头子帮不上什么忙,倒也不至于添堵。 曹真最可贵的一点,就是其身在大将军之位,却能事事为国家、为皇帝考虑,并无半点争权夺利之意。 曹真拱手说道:“董昭年高德劭,当年臣督诸军攻江陵的时候,正是董昭为臣和夏侯尚屡屡建策。” “先帝曾说,董昭的见识如同张良、陈平一般。若有董昭相助,想必臣也会得一助力。” 曹睿点了点头,随即站起身来,向外缓步走去。 曹真和司马懿见皇帝走出书房之门,也随即起身跟上。 曹睿笑着指向‘西阁’和‘东阁’说道:“国事烦忧,有大将军和司空日常在旁协助朕处事,定然会事半功倍。” “朕此番也与大将军和司空做邻居了。” 曹真和司马懿纷纷行礼,口称不敢。 待曹真司马懿二人离去之后,曹睿自己坐在书案之后,竟开始研起墨来。 墨块在砚台上转来转去,曹睿脑中所想繁杂之事,也随着墨色变深而渐渐平复下来。 什么‘内阁’、什么‘六部’,这些比当下更先进的制度,曹睿每一样都想搞出来。 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局限。先让曹真和司马懿二人入宫吧,待朝野上下都熟悉了从宫中传令之后,再做他论吧。 墨色越研越深了。 曹睿将墨块拿起,一滴浓墨滴在砚台中,使墨汁上泛起了阵阵涟漪,但很快又归于平静。 慢慢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