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兵临大同
安禄山大军刚刚抵达黄河边上,就收到了朔方军突袭奚地和大同的消息。 这让安禄山隐隐感觉有些不安,果然两日后奚王延宠派的使者也到了军中。 “大帅,这是我家王上让小人给你送来的信!” 使者恭敬的把手中的信件递给了安禄山。 安禄山示意侍从接过信件,同时问道:“不知如今情况如何了?” 使者面带愁容道,“那李恽召集了草原诸部共击我奚地,敌军不下十万。” “小的来的时候,大王正领兵与唐军在饶余水对峙,情况不容乐观!” 安禄山点了点头,此时他已经接过了信件。 果然在信中延宠一直在诉苦,言说唐军攻势凌厉,希望能够撤回在安禄山军中的一万骑兵。 看过信件安禄山面上看着虽然没有异样,但内心中却是极其不满。 延宠原本可是答应过的,后续还将至少再出动一万骑兵帮助他作战。 可如今不但后续兵马没了,还要撤回已经在军中的骑兵。 这让安禄山如何能不生气,至于延宠在信中说的唐军出动了十万大军,他是一个字都不信。 朔方镇常备军也就六万多人,在安禄山看来就算是加上府兵和团结兵,能够调动的兵力最多也就十万。 高岩秀送来的消息,唐军围困大同的军队就超过了七万。 如此唐军最多还剩下三万兵马,就这样还得弹压地方,防备回纥。 如此进攻奚地的唐军最多一万,其他的不过就是诸部骑兵。 但如今草原诸部,不管是薛延陀、仆骨、突厥还是突骑施都已经被大唐按在地上反复摩擦了一百多年了。 他们的骑兵还有什么战斗力,反观奚人就不一样了,仅仅是自己的范阳和平卢两镇就给奚人提供了足够装备四万大军的兵甲。 正是因为如此,安禄山此时才会认为奚王乃是危言耸听,实际上只是想要获得更多的好处。 “今天已经晚了,使者且先下去休息,明日我再给你答复!” “多谢大帅!” 使者离开后,安禄山把阿史那承庆唤了过来。 “大帅,寻我何事?” 安禄山把延宠派人来欲撤回军中奚骑之事道了出来。 阿史那承庆与安禄山的判断是一样的。 两人商议之后,达成共识,绝不可能答应奚王的要求。 若是没有了奚骑,叛军的野战能力就会大打折扣。 …… 奚人使者,离开安禄山的大帐之后,立即前往拜见叛军中奚人统领延吉,希望延吉能够尽快带兵返回奚地。 延吉得知使者的来意后,却是陷入了沉默之中。 奚人并非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奚王本质上也只是一部的首领而已。 只是因为大唐皇帝的册封,方才高于其他诸部的首领,因此延宠并不能直接指挥延吉。 延吉此时心中同样并不认为,进攻奚地的唐军能够击败奚人。 “汝且去休息吧,我明日给你答复!” “是!” 使者答应一声,无奈的离开了营帐。 安禄山得知奚王使者单独拜见了延吉之后,也有些急了,为了留下延吉和他手中的奚骑,安禄山一下子给延吉送去了十车财货。 并承诺打下洛阳之后,可以分给奚人三成的财货。 延吉一下子心动了,他当即答应安禄山继续留下来。 奚王使者,得到延吉和安禄山的回复后大失所望,不得不带着人返回奚地。 安禄山虽然暂时稳住了军中的奚人,不过如今怎么渡过黄河却是一个难题。 此时封常清的军队几乎已经封锁了所有可以渡河的渡口。 安禄山接连召开了几次军议都毫无办法。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神秘人进入了安禄山的军营。 “大帅别来无恙!” “大师你怎么来了!” 见了来人安禄山大喜过望,他知道如何过河之事定然已经不成问题。 两人在大帐中密谈了一个时辰,随后那神秘人被安禄山亲自送出了营。 谁都能看出,安禄山此时心情大好。 不久之后,安禄山再次下达了召开军议的命令。 诸将收到命令都甚感诧异,毕竟才刚刚举行完军议不过两个时辰。 诸将虽然感觉诧异,不过也不敢怠慢,接到命令,一个个一刻也不敢拖延,立即赶往安禄山的大帐。 “诸君,某已经想到突破黄河的办法了!” 众人闻言皆是精神一振。 随后安禄山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 “安守忠汝率一万兵马攻……” “尹子奇汝领七千兵马……” “李立节汝领一万兵马广立旗帜,吸引唐军注意!” 安禄山的这些目的都是为了吸引唐军的注意力。 命令下达后,叛军诸将快速行动起来。 果然他的这一系列的动作把封常清等人都迷惑住了。 第二天安禄山亲领叛军主力进攻抵灵昌郡,这灵昌郡正是黄河防线的弱点。 此时灵昌郡只有不到三千兵马,安禄山派人劝降。 灵昌郡太守下令杀死了派来劝降的使者。 安禄山大怒当即下令攻城,灵昌郡太守带领守军拼死抵抗,但双方实力实在差距悬殊。 仅仅半日功夫安禄山就拿下了灵昌郡,城中三千守军全部战死。 得知消息的封常清大惊,当即亲领三千骑兵来援,防止叛军渡河。 并派人通知张介然让其领兵增援陈留。 黄河与长江不同,尤其是中下游地区几乎没有通航的能力。 这个时代正处于气候温暖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虽然会结冰,但冰层并不厚,并不足以供人马通行。 原本以封常清的计算安禄山叛军至少也要两天才能收集到足够的船只渡河。 但没想到的是,叛军很快就在黄河边上拣到了许多野生的小船和木材。 安禄山下令用绳子把小船链接在一起,然后在上面铺上木板,仅仅半日就搭建好了浮桥。 封常清的领兵抵达黄河边时,安禄山的叛军主力早就已经渡过了黄河,并设下了埋伏。 好在封常清也非等闲之辈,发现情况不对,立即退兵。 安禄山下令追击,奚人骑兵首先出击,封常清却是突然来了一个回马枪。 奚人骑兵猝不及防被打了一个大败,损失了近千人。 封常清知道以自己手中这三千兵马是不可能阻挡住叛军的,随即下令退守武牢。 安禄山此时也弄不清楚封常清手中有多少军队,因此并没有派兵追击。 不过这个时候黄河天险被叛军所破,唐军已经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 于此同时,太原唐军在王承业的指挥下也发动了对井陉关的第一次进攻。 此时井陉关不过只有数千守军,若是能够夺取井陉,那么河东大军就可以直接进入河北,切断叛军后勤补给。 不过王承业却是一个银样蜡枪头,空有名士之名,实际上却是一个庸将。 抵达井陉后,他自认为手中皆河东精锐之兵,以为井陉唾手可得。 当天夜里,天上飘起了雪花,王承业以为这样的天气下大军定然无法作战。 因此放松了警惕,自己也喝的酩酊大醉。 谁曾想他军中的情况早就被人透露给了叛军。 叛军主将李钦亲自拣选八百精骑在黎明之前冒着风雪对唐军大营发起了突袭。 黑夜之中,唐军不知有多少敌军经过,惊慌失措之下,发生营啸,自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 天明之后,叛军对唐军发起全面进攻混乱之中的唐军再次大败。 王承业的战马都被叛军所射杀,还是在亲兵的拼死保护下才活了下来。 太原唐军经此一败,一路退回太原。 这一战让李峘辛苦训练的精锐几乎丢了个干净。也让太原暂时失去了进攻井陉的能力。 天宝十四载十二月二日,安禄山下令进攻陈留。 为了鼓舞士气安禄山下令一路之上所夺财物尽归士卒所有。 叛军士气大振,但沿途百姓可就遭了殃,叛军一路烧杀抢掠,所过之处,鸡犬不留。 十二月四日,叛军主力十万大军兵临陈留城下。 此时张介然才刚刚抵达陈留,手中也只有万余新募之兵。 在得知封常清退兵武牢之后内心也动摇起来。 这时他的副将劝说道:“节帅,以我等万余疲弱之师,不过是以卵击石,不若先行退兵,留有用之身再做他图!” 张介然被说服了,当即下令退兵。 张介然退兵后,陈留上下皆是一片颓丧之气。 原本一直主战的太守郭纳也丧失了心气。 十二月五日,陈留太守郭纳向安禄山献城投降。 …… 就在安禄山渡过黄河之时,李恽也领兵抵达了云州城下。 面对李恽的大军,大同守将高岩秀知道自己不是李恽的对手,因此他决心坚守不出。 大同曾经是北魏的首都,城池高大坚固,防御设施完善,自建城以来,就以易守难攻而著称。 大同城市一座完全不逊色于北京太原的坚城,城高达12米-厚度达到5米,城墙外部分布着96座高18-20米塔楼。这些六数十座的防御用的箭塔,彼此间隔四十步,恰好是大部分弓弩的有效射程。 攻占任何一座箭塔,都可能面临至少两座临近箭塔的压制。 城外还有宽达四十步的护城河,护城壕内侧则是1.5米的防御胸墙,可以供守军在此阻击尝试填埋护城河的敌人。 城内整整储备了一年半的粮草。 为了抵御朔方大军,叛军还在城墙上布置了数以百计的床弩,就连重型配重式投石机也有数十台。 在高岩秀看来自己的大同城可谓固若金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