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再造盛唐从扫平安史之乱开始

第141章 发檄讨贼

   知道自己被骗的李隆基,当即下诏派特进毕思琛往东京洛阳,金吾将军程千里往河东募兵御敌。    接连几日河北战报频频传来,几乎一日就有一城被叛军攻破。    李隆基这时也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此时正好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入朝觐见。    封常清也是当朝名将,在安西与北庭之时也是战功赫赫,李隆基于是召其入华清宫问起讨贼之策。    “如今河北安禄山叛乱,将军有何良策!”    封常清闻言非常自信的道:“如今天下太平日久,诸郡武备废弛,方使安贼能够长驱直入。”    “但事有逆顺,事有奇变,如果陛下允许臣驰马至东京,开府募兵,北渡黄河,再命朔方之兵入河北,如此计日可取安贼之首献于阙下!”    李隆基闻言大喜,当即下诏任命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赴东京募兵。    这时杨国忠又趁机举荐李恽为河东节度使,领朔方河东之兵入河北。    李隆基在思忖一番后,同意了他的意见。    随即下诏任命李恽为河东、朔方两镇节度使,出兵讨伐河北。    随后李隆基离开华清宫返回长安。    这时张介然也带着安宗庆回到了长安城。    李隆基这时想到自己几个月前差点被其所骗而解除了李恽的职务,心中深恨之。    在对安宗庆进行一番审讯之后,下诏杀了安宗庆并赐安宗庆之妻荣义公主自尽。    十一月二十四日,李隆基给安禄山下了最后一道诏书。    严厉斥责了安禄山的叛逆行为,但允许他洗心革面,只要立即停止行动,可以赦免其罪。    安禄山也给李隆基回了一封信,信中自大的嘲弄李隆基,让李隆基退位让贤,他可以效周武灭商,封其为唐王,以宾客之礼待之。    ……    诏命传到朔方之时,李恽已经完成了动员。    当日李恽在振武军校阅三军发布讨贼檄文。    “盖闻天地之间,有道则昌,无道则亡。    昔者强秦暴虐,而六国合纵以击之;今朝安禄山悖逆,吾辈当仗义而讨之。    安禄山,本一介胡虏,蒙皇恩浩荡,擢为节度使,不思报效国家,反怀狼子野心,谋逆篡位,涂炭生灵。    吾朔方节度使恽,受皇命统率大军,誓师讨贼。    安禄山贼势虽张,然其逆行之举,已失民心;吾军正义之师,得天道之助,必能克敌制胜。    今发此檄文,告之四海,望天下忠义之士,闻风起云涌,共襄义举。    安禄山贼军所过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百姓流离失所,哭声震天。吾等身为大唐臣子,岂能坐视不管?必当挺身而出,斩将搴旗,以正乾坤。    吾军将士,皆忠勇之士,誓死如归,不畏强敌。今当同心协力,共赴国难,以报皇恩,以安百姓。    吾尝闻:兵者,凶器也;战者,危事也。然为国家除害,为百姓请命,虽蹈汤赴火,亦所不辞。    吾军此行,必当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安禄山贼军,虽众犹寡;吾军正义之师,虽寡犹众。此乃天道循环,报应不爽。    吾等当铭记:忠臣不事二主,烈士不贪生。今讨贼之战,乃吾辈尽忠报国之时。    愿吾军将士,奋勇杀敌,建功立业;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共享太平。    檄文到日,如律令行。有怀忠义之心者,速来归附;有怀异志之徒,速来投诚。吾当宽宏大量,既往不咎;若执迷不悟,必当严惩不贷!”    随后李恽命高适负责坐镇后方,负责都运粮草诸事    自己则亲领四万战兵,三万府兵,共计七万大军出振武军,进攻大同。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二十六日,李野领唐军前锋三千骑兵抵达云州。    此时当任大同军使的正是安禄山手下大将高岩秀。    大同军原本也是属于朔方镇,不过后来被划给了河东镇。    大同军原本只有常备战兵九千五百人。    在安禄山兼任河东节度使后,就秘密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军。    安禄山主力南下之时,也没有减少大同的驻军。    此时大同城中却是有整整三万大军。    高岩秀派城中契丹骑兵出击,欲试探朔方军实力。    李野与契丹骑兵展开大战,最终契丹骑兵不敌,败退回城。    李野随后也退兵五里,扎下大营,等待后续大军的到来。    高岩秀经过这一战也知道自己手中之兵不足以与朔方军正面对抗。    在与大同兵马使薛忠义等人商议之后,决定坚守不出,死守大同。    ……    另一边,封常清赶到洛阳之后,立即招募军士,安排洛阳的防御。    短短十日就募得六万人,为了更好的防御,他下令断掉了河阳桥。    封长卿的计划是用一到三个月的时间完成军队的训练,再领兵出击。    断掉河阳桥的真正目地是为自己训练士兵争取时间。    ……    李隆基在收到安禄山的回信之后也在展开全面布置。    李隆基首先听从韦见素等人的意见,解除了安思顺和安元贞的兵权,并调安思顺入长安担任户部尚书,调安元贞为太仆卿。    这时有大臣上书言,“安思顺、安元贞与安禄山是堂兄弟,当斩!”    不过李隆基却知道安思顺与安禄山的关系并不好,而且安思顺早就上书告诫过李隆基安禄山有异志,当解除其兵权。    因此李隆基并没有株连安思顺与安元贞。    把安思顺调入长安之后,李隆基原本想任命哥舒翰为陇右节度使。    不过这个时候哥舒翰已经中风,难以行动。    杨国忠这时想到李恽此前给自己写的信,因此向李隆基举荐了郭子仪。    不过李隆基却并没有听取这个意见,与众大臣讨论一番后,最终选择了让李光弼兼任陇右节度使,王承业为太原留守。    原太原留守李峘为淮南道大都督,任务自然是为平叛筹集钱粮。    随后又任命程千里为潞州长史,置河南节度使,以张介然为节度使,领陈留等十三郡,安禄山叛军可能会途径之地皆置防御使。    此时整个大唐从李隆基到下面的官吏,都还比较乐观,认为最多不超过半年就可以平定叛乱。    为了尽快平定叛乱,左相韦见素上书李隆基请置平叛元帅府,统一指挥大军平叛。    太子李亨在东宫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兴奋。    他与李泌都认为若是置元帅府那么元帅之位太子自然是不二的人选。    李隆基首先想到的也是以太子李亨为元帅。    不过最终他还是没有选择李亨而是选择了荣王李琬为元帅,刚刚从安西赶回的高仙芝为副元帅。    李隆基给李荣、高仙芝的命令是在十天内募兵十一万。    不过这个任务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    十天之后,两人总计只募得四万余人,高仙芝请求宽限一些时日,待河西、陇右军抵达之后再出兵。    但李隆基不准,强令高仙芝必须立即出兵。    为了催促高仙芝尽快行动,还命宦官边令诚为监军。    高仙芝多处上书李隆基此举的危险,但李隆基却认为这是高仙芝惧战,反而下诏斥责了他。    高仙芝无奈之下,只得领兵出击,其所部加上飞骑、彍骑以及在京的边军也不过五万人。    这其中真正能战的只有他从安西带来的三百安西军以及陇右军的三千人。    十二月一日,高仙芝所部出潼关抵达陕郡。    ……    东宫之中,太子李亨正在焦急的等待着,为了缓解心中的焦虑,面前的茶汤都快被他喝完了。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了李泌的声音。    激动之下李亨忘记了礼仪,放下茶杯快步迎了出去。    见了李泌,他当即把所有人赶了出去。    待众人走后,他当即叫道:“大郎救我!”    嘴里叫嚷着,人就作势要跪下。    “殿下!”    李泌大惊,立即抱住了他。    “殿下何故如此!”    李亨流泪道:“如今圣人以荣王为元帅分明就是欲废了我啊!”    “恐怕当安禄山被平定之后,下一个死的就是我了……”    “如今我也不奢求太多,只希望我死之后,几个孩子能逃过一命……”    说到这里李亨已经是大哭起来。    李亨这一哭却是让李泌一下子手足无措起来。    一时之间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因为此时整个长安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想的。    包括李泌自己也认为平叛成功之后,就算李隆基原本没有废太子的打算,也不得不行废立之事。    犹豫半天之后李泌道:“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    李亨等的就是这句话,他抹了一把眼泪,“还请大郎救我!”    李泌不自觉的看了看殿外,“除非此次平叛战败!”    李亨道:“高仙芝与封常青可是当世名将,又是防守如何会失败!”    李泌此时也是豁出去了,“殿下以为高仙芝封常清两人所领之兵如何!”    李亨道:“不过是乌合之众而已,不过这些军队防守应该没有问题,只要守到诸镇边军抵达安禄山必败!”    李泌道:“若是在边军抵达前,就战败呢!”    李亨早就等着李泌这句话了,他压下心中的喜意道:“大郎的意思是,透露情报给……”    李泌咬了咬牙道:“不错!”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