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再造盛唐从扫平安史之乱开始

第153章 马嵬之变

   魏方进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忽然有士兵高喊:“魏方进与胡虏谋反!”立刻有人放箭射去,射中了魏方进的马鞍。    魏方进慌忙奔跑,刚跑到马嵬驿西门里,便被追上来的军士追上,魏方进刚说了一句“你们怎么敢杀宰相!”随即就被狂怒的军士杀死。    并屠割尸体,有人用枪挑着他的头走到驿门外示众。    韦见素听到外面吵嚷,从驿站走出来,想打听一下出了什么事,便被乱兵打得头破血流,幸好李亨安排的人及时喊了一声“这是书相公,不要伤他!”,他才捡了一条命。    接着,哗变的军士们把整个驿站包围,不过这个时候士兵们还不敢冲进驿站。    这时李亨安排的人大声鼓动,“咱们现在已经杀了魏方进,已经没有退路了……”    随后被鼓动起来的士兵冲进了行辕,杨玉环的三个兄弟还有他的姐姐秦国夫人、韩国夫人也被杀死。    这个时候李隆基听到外面喧哗,问发生了什么事,左右回答说:“魏方进和杨家谋反,士兵们把他杀了。”    李隆基知道在现在这种情况下,魏方进与杨家还能谋什么反,不过是个借口罢了,但落难的天子已经不能左右当前的局面,何况自己的生命也掌握在这些禁卫军手中,措置不当,后果不堪设想。他拄着手杖,穿着麻鞋,走出驿门,慰劳军士,并令收队,军士皆不应。    无奈之下李隆基令高力士去征求众人的意见,陈玄礼回答说:“魏方进与杨家谋反,贵妃不宜陪侍皇上,希望陛下割恩正法。”    李隆基无奈的道:“这事朕会自己处置。”    李隆基走进驿门,倚杖倾首而立。他一动不动,却掩盖不了内心的无奈和愤激。杨贵妃的娇媚神态、种种恩爱的场面都在他心中浮现,许多激烈的念头都在他脑海里翻腾。    贵妃从不干涉朝政,杀死她,就太无辜了。而且,身为国君,连爱妃也不能相保,这也让李隆基大失面子。他就这样想着心事,却想不出任何应急之策。    京兆府司录韦谔这时走到李隆基跟前,道:“现在众怒难犯,祸乱就在眼前,愿陛下速决!”    不过李隆基此时还是犹豫不决,他很清楚是谁在背后指使这一切。    看着李隆基犹豫不决,韦谔扑通跪下,叩首流血,“陛下,事急也,还请早做决断”。    李隆基道:“玉环常居深宫,哪里会参与魏方进的谋反?就算她知道也不会呀!”    高力士劝说道:“陛下,贵妃确实无罪,但将士们已经杀了她的兄弟,姐妹,如果贵妃仍在陛下身边,岂敢自安!愿陛下深思,将士安则陛下安矣。”    杨玉环此时也已经明白了此时的局面,捂着脸哭了起来。    李隆基看着他,眼中尽是无奈之色。    这个时候外面的军士再次鼓噪起来。    陈玄礼此时也带着几名禁军的将校来到屋外。    “还请陛下杀了贵妃,以定军心!”    李隆基无奈的看向杨玉环。    杨玉环也同时看向李隆基,这位曾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绝代佳人,此刻眼中充满了凄楚与不舍。    李隆基,这位骄傲了一辈子的帝王,此刻亦显露出难得的柔情与无奈。    “玉环,”李隆基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千斤重担,“朕……朕也是迫不得已。”    杨玉环闻言,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强忍着不让它们落下。她轻启朱唇,声音细若游丝:    “陛下,臣妾……,只是……”    她似乎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李隆基伸出手,想要抚摸那张他曾无数次赞美的脸庞,却又在半空中停住,最终只是轻轻叹了口气。    “玉环,你……你就安心去吧。朕会记住你的好……”    李隆基的话语中充满了决绝与不舍,他转身,不愿再看那张令他心痛的脸庞。    杨玉环望着李隆基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她缓缓跪下,叩首三拜,每一拜都似在诉说着她对这个世界的眷恋与不舍。    “娘娘!”    高力士唤了一声。    杨玉环默默的起身,随着高力士来到佛堂。    这时几名小太监带着一条白绫走了进来。    看着那条白绫,她的脸上,竟露出了一丝释然的笑容。    “陛下多保重,妾去也!”    杨玉环呼喊了一声,随后闭上了双眼。    这时两名小太监,手执白绫走了上前。    半刻钟后,高力士返回向李隆基复命。    “玉环死的安详吗?”    高力士黯然道:“娘娘……”    李隆基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    高力士突然发现就这短短半刻钟,李隆基竟然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把玉环的道的遗体抬到院中吧!”    李隆基命高力士把尸体抬到驿站的院子里,让陈玄礼等人检验。    陈玄礼等人验尸后,免胄释甲,叩首请罪。李隆基慰劳诸位,让他晓谕军士,以安军心。    不过这个时候李辅国却是上前道:“陛下,杨家谋反,如今诸杨皆死,但还有一人逃脱在外,还请陛下下诏诛杀杨国忠!”    李隆基闻言却是沉默了,杨国忠可是他准备翻盘的底牌,岂肯轻易答应。    李辅国见李隆基不说话,“陛下,如果不杀杨国忠,将士心存恐惧,恐怕会做出过激之事!”    李辅国此语却是让所有人都是一惊。    陈玄礼听到此言,心中也是升起了后悔之意。    他此时已经明白自己是被李亨给利用了。    但事已至此,他也已经没有回头路了,他看了李辅国和躲在一旁的李泌一眼,一咬牙上前道:“还请陛下早做决断!”    李隆基叹息一声,答应了下来。    这时李辅国把早就准备好的四份诏书递到了李隆基面前。    “还请陛下用印!”    李隆基看向面前的诏书。    第一份诏书是加封太子李亨为监国,天下兵马大元帅。    第二份诏书是诛杀杨国忠三族。    第三份诏书是加封李恽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兼范阳、平卢两镇节度使。    第四份诏书是加封李泌为河西、陇右、朔方三镇节度使。    这一次李亨已经是图穷匕见了。    李隆基看着手中的诏书,迟迟没有用印。    李辅国再次催促道:“还请陛下用印!”    李隆基无奈的看向李辅国,“你们就不怕引起更大的变乱吗?”    李辅国自信的道:“陛下不用担心……”    李隆基强忍怒火,还是在诏书上用了印,此时他心中只希望自己的密诏能够顺利送到李恽与杨国忠手上。    李隆基用印之后,李辅国又把韦见素请了过来。    看着韦见素战战兢兢的在诏书上签了名用了印,李辅国这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接着李泌又趁机清洗了所有曾经反对过李亨的官吏。    做完这些他与陈玄礼等人这才高呼万岁,再拜而出,整顿队伍做前行的准备。    这场兵乱也让马嵬驿这样一个普通的驿站,从此被载入史册,千百年来在人们的记忆中不曾磨灭。李隆基也从此大权旁落。    第二天,李隆基将从马嵬驿出发,随行的朝臣只剩了韦见素一个人,李隆基任命韦见素的儿子韦谔为御史中丞,担任置顿使,让他先行安排沿途的食宿。    但这个时候又出了幺蛾子,参与叛乱的将士都说:“杨国忠谋反,其将吏皆在蜀,不可往。”    有人建议去河州、陇州,有人建议去灵武,有人建议去太原,有人建议回长安。    李隆基决意入蜀,但又担心与众人之意相违,不肯明言。韦谔此时也还没动身。    他建议道:“回长安,应当有防御敌人的准备,现在兵力这么少,不能回长安。不如先到扶风郡,再从长计议。”    扶风在入蜀途中,李隆基很是满意,众人也都觉得是个万全之策,于是继续西进。    这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队伍正要出发,忽然出现无数百姓,他们跪在路旁,请李隆基留步。    “宫阙是陛下居住的地方,陵寝是陛下的祖墓。现在舍弃这些,您想到哪里去呢?”    在队伍后方的李亨此时看向了李泌,李泌向他轻轻点了点头。    李亨见状瞬间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的紧张心情也放松了下来。    李隆基看着眼前拦路的百姓按辔不动,停了很长时间。    这时这些拦路的百姓又说话了,“至尊既不肯留,我们愿意率子弟从太子殿下东向破贼,收复长安。如果殿下与至尊皆入蜀,天下百姓将群龙无首。”    不一会儿,李隆基仍然没有答复,这时百姓越聚越多,很快就聚集了好几千人。    这时李泌见火候差不多了,向李亨示意,李亨随即打马上前。    “至尊远冒险阻,我做为儿子要朝夕陪伴他,怎么忍心离开他的身边。即便留下,我也要当面向父皇辞行,根据父皇的意愿再做决定。”    说着便流下泪来。这时建宁王李倓、宦官李辅国都拉着马笼头,劝太子留下。    李倓是太子第三子,他大声对李亨道:    “如今逆胡犯阙,四海分崩,不顺从百姓的意愿,何以兴复唐室!”    “如果殿下与至尊一起入蜀,贼兵烧绝栈道,那么大散关以东广大地区非我所有,等于拱手授贼。”    “到那时人心相背,不可复合,想再回到这里,就没有机会了。”    “不如收西北守边之兵,把李恽、李光弼的军队调回,与他们并力东讨逆贼,克复两京,削平四海,使社稷危而复安,宗庙毁而复存,那时扫除宫禁,奉迎至尊回朝,这才是大孝啊!何必朝夕陪侍,区区为儿女之恋。”    李亨的长子,广平王李俶这时也上前劝李亨留下。    百姓们一起簇拥到李亨马前,    “殿下不能走啊……”    “为了大唐社稷请殿下留下……”    “我等皆愿跟随太子!”    李亨心中得意,口中却是道:“此事孤做不了主,得至尊首肯!”    百姓们闻言,纷纷上前围住李隆基。    李隆基叹息一声,“这是天意!”    随即下令分后军两千人及飞龙厩马随从太子。    就在这时李泌突然打马上前高呼:“陛下告谕将士,太子仁孝,可奉宗庙,你们好好辅助他。”    接着又打马到李亨面前,高声道:“陛下有言,太子当要努力,不要挂念我。西北诸胡一向对大唐恭顺可得其用。”    随驾的官吏皆知道这是虚言,但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质疑。    接着李泌又取出早就伪造好的圣旨,当众宣读加封陈玄礼为剑南节度使。    做完这些,李亨按照计划带着人前往陇西,陈玄礼着名为保护实为监控的陪着李隆基继续前往成都。    ……    就在李亨发动马嵬之变时,赵广汉领汉蕃三万大军终于抵达长安,随行的还有高适、李毅等人。    刘策等人则留在了灵武,防止意外事情的出现。    赵广汉等人入城之后,立即按照与杨国忠拟定的计划开始行动。    崔光远得儿子此时已经从潼关返回,正在向崔光远禀报这次去与安禄山叛军联络之事。    “大人,陛下(安禄山)已经答应,只要能取了杨国忠的首级来献,就可拜大人为尚书仆射!”    “好好好,我儿辛苦了!”    崔光远闻言大喜。    “大人,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取了那杨钊的首级!”    “我儿有何计划!”    “大人,不如以商议长安守备的事宜的名义邀杨国忠过府!”    崔光远摇了摇头,“那杨钊是个谨慎之人,怕是不会来此……”    就在这时,屋外响起了杨钊的声音。    “我这不是已经来了吗!”    崔光远父子俩大惊失色,当即跳了起来。    就在这时大门被人一脚踹开,一队兵士涌了进来。    “杨相,这是何故!”    崔光远故作镇定的询问。    杨钊微微一笑,“何故,崔公莫非忘记了一句话,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杨相,这其中怕是有什么误会,圣人命我俩留守长安……”    “啪!”    他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杨钊一耳光抽倒在他。    “给我把这两人拖下去!”    “诺!”    “杨相!饶命啊,杨相!”    崔光远父子俩同时哭喊起来。    杨钊没有理会二人的哭喊,带着两人一直到了朱雀大街。    随后派人通知长安官吏士民前来朱雀门。    于此同时,赵广汉也已经控制了崔光远手下兵卒,并控制了皇城已经长安诸门。    自从安禄山攻破潼关,李隆基出逃之后,整个长安士民都处于惶恐不安之中。    如今见杨钊主动站出来召集众人,虽然不知道是何事,不过也感觉有了主心骨。    尤其是仍然留在长安的贵族、官吏接到通知,几乎是立即赶往朱雀门。    正午时分,该到的人也都到齐了。    这时杨钊走到了朱雀门的城门楼上。    “带上来!”    一声令下,崔光远父子,以及其亲信、家人共计三百余人全部被押了上来。    “杨相饶命啊!”    “杨相饶命啊!”    崔家之人一个个嚎哭起来。    杨钊完全不为所动,当众宣读崔光远父子的罪状,随后下令当众处决,崔光远三族以及亲信谋士。    “杨钊你不得好死!”    崔光远听到自己的判决之后,当即崩溃的大骂起来。    “杨钊,老子在下面等着你,李亨也不会放过你的!”    至于崔氏其他人,则一个个再度嚎哭起来。    “行刑!”    ……    “嘚嘚嘚!”    “八百里加急!”    这时一名信使呼喊着打马直奔朱雀门。    “出什么事了!”    “莫非是叛军到了!”    “这可如何是好!”    长安吏民一个个惊慌起来。    “哈哈哈!杨钊看来你也好不到哪里去,安禄山和李亨都不会放过你的!”    崔光远再度高呼起来。    “给我打烂他的嘴!”    这时那红翎信使已经到了朱雀门下,就在这时又一名信使打马而来。    两人一前一后到了杨钊面前。    第一名信使,所有人猜的不错,正是传递军情的。    如今叛军前锋孙孝哲部已经进抵蓝田。    第二名信使送来的却是李隆基的密诏。    “来人,立即请赵将军和高长史前来!”    赵广汉与高适两人接到邀请后,立即赶往朱雀门。    不过两刻钟两人已然到了。    “赵将军、高长史……”    一见面杨钊就把情况说了一遍,并出示了李隆基的密诏。    “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恐怕现在陛下已经被太子控制了,快则明日,慢则后日,恐怕就会有人携带诏书来取相公性命……”    “非但如此,恐怕还会有人来夺赵将军甚至节帅的兵权!”    赵广汉闻言皱了皱眉道:“先生以为咱们如今该如何是好!”    说话间他还不自觉的摸了摸自己的配刀。    杨钊此时也是看向高适,想听听他的高见。    高适微微一笑,“咱们手中不是有陛下发给杨相的密诏吗!”    杨国忠若要所思的道:“高长史的意思是,直接公布密诏!”    “不错!”    “可是如此岂非至圣人于危险境地!”    杨钊面露犹疑之色。    高适道:“杨相这是关心则乱,相公以为李亨敢杀陛下乎?”    杨钊一拍大腿道:“若是李亨敢对陛下不利,我杨钊就敢另立新君为陛下报仇!”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